浙教版备考2022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23 等腰三角形

修改时间:2022-01-15 浏览次数:128 类型:一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如图,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0°到△DBE(其中点D与点A对应,点E与点C对应),连接AD,若AD∥BC,则∠ABE的度数为(    )

    A . 25° B . 30° C . 35° D . 40°
  • 2. 如图,△ABC与△CED均为等边三角形,且B,C,D三点共线.线段BE,AD相交于点O,AF⊥BE于点F.若OF=1,则AF的长为(   )

    A . 1 B . C . D . 2
  • 3. 如图,在等边△ABC中,D、E分别是BC、AC上的点,且AE=CD,AD、BE相交于F点,BH⊥AD于H点,FH=3,EF=0.5,则AD的长为(   )

    A . 6 B . 6.5 C . 7 D . 7.5
  • 4. 如图是一个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是格点,等腰△ABC的顶点都是图中的格点,其中点A、点B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点C可能的位置共有(   )

    A . 10个 B . 9个 C . 8个 D . 7个
  • 5. 如图:BD⊥AC于点B,G是线段BD上一点(不与点B,点D重合),且AB=BG,BD=BC,E,F分别为AD,CG的中点,AD=6,连结EF,DF,若△DEF为直角三角形,则DF的长度为( )

    A . 3 B . C . 3或 D . 3或
  • 6. 已知等腰 中, 于点D,且 ,则 底角的度数为(   )
    A . 45°或75° B . 60°或75° C . 15°或75° D . 45°或75°或15°
  • 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且一边长为12,则底边长为( )
    A . 4 B . 12 C . 4或12 D . 不存在
  • 8. 如图所示,在△ABC中,AB= AC,已知BD= 40,AB=50,AD=30,则△ABC的面积为( )

    A . 900 B . 600 C . 1200 D . 2400
  • 9. 如图,在△ABC中,AC=BC,∠C=36°,AD平分∠B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 10. 如图,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点E在 内, ,若 是不等边三角形,那么 的度数可能是(   )

    A . 110° B . 125° C . 140° D . 150°

二、填空题

  • 11. 如图,已知△ABC,AB=AC,∠A=70°。O,D分别为BC,AB的中点,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圆,与AB的另一个交点为E,与AC交于点G,F,则∠DOE+∠FOG的度数是.

  • 12. 如图,在Rt△ABC中,∠A 90°,∠B 38°,点E,F分别在边BC,AC上,将△CEF沿EF所在的直线折叠,使C的对应点 落在AB上,且 E=B ,则∠AF =

  • 13.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

  • 14. 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 BC= 10,AC=16.则△ABC的面积为

  • 15. 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与直线l1 , l2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l1∥l2 , ∠1=60°,以下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

    ①AC=2BC;②△BCD为等边三角形;③AD=BD.

  • 16. 如图,分别以线段BC的两个端点为圆心,大于 B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D、E两点,直线DE交BC于点F,点A是直线DE上的一点,连接AB、AC,若AB=12 cm,∠C=60°,则CF= cm.

三、综合题

  • 17. 定义:在一个三角形中,若存在两条边x和y,使得y=x2 , 则称此三角形为“平方三角形”,x称为平方边.

    (1) “若等边三角形为平方三角形,则面积为 ”是 命题;

    “有一个角为30°且有一条直角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是平方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

    (2) 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若∠CAD=∠B,CD=1,求证:△ABC为平方三角形;
    (3) 若a,b,c是平方三角形的三条边,平方边a=2,若三角形中存在一个角为60°,求c的值.
  • 18.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O是AB的中点,连接OC,点F、E分别在边AB和BC上,过E点作EM⊥AB,垂足为M,满足∠FCO=∠EFM.

    (1) 求证:CF=EF;
    (2) 求证:
  • 19. 如图所示,直线y= x+ 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

    (1) 求∠ABO的度数;
    (2) 过点A的直线l交x轴正半轴于点C,AB=AC,求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
  • 20. 如图所示,把16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拼在一起,试解决下列问题:

    (1) 连接A到B,C,D的线段,哪几条的长度是无理数?
    (2) △BCD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 21.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 9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于点D;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C于点E,连接CD.

    (1) 若∠A=28°,求∠ACD的度数;
    (2) 设BC=3,AC=4,求AD的长.
  • 22. 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

    例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110°,求∠B的度数. (答案:35°)

    例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40°,求∠B的度数. (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一题:

    变式: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80°,求∠B的度数.

    (1) 请你解答以上的变式题.
    (2) 解(1)后,小敏发现,∠A的度数不同,得到∠B的度数的个数

    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设∠A=x°,当∠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时,请你探索x的取值范围.

  • 23. 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点A向点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点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点P作PE⊥AB于点E,连接PQ交AB于点D.

    (1) 当∠BQD=30°时,求AP的长.
    (2) 试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点D是线段PQ的中点.
    (3)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 24.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C∥y轴,点B在第一象限,且AO平分∠BAC,AB交y轴于点G,连接OB,OC.

    (1) 判断△AO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 若点B,C关于y轴对称,试说明:AO⊥BO.
  • 25. 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x1 , y1)、P(x2 , y2),这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P1P2= ,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

    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

    (1) 已知A(2,4)、B(-3,-8),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
    (2) 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
    (3) 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A(0,6)、B(-3,2)、C(3,2),你能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
  • 26. 如图所示,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13cm,D是腰AB上一点,且CD=12cm,BD=5cm.

    (1) 试说明:△BDC是直角三角形.
    (2) 求△ABC的周长.
  • 27. 如图1,在Rt△ABC中,∠C=90°,AC=BC=4,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D=DE= AB,连接DE.将△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为θ.

    (1) 问题发现①当θ=0°时, ;②当θ=180°时,
    (2) 拓展探究:试判断:当0°≤θ<360°时,BE的大小有无变化?请就图2的情形给出证明;
    (3) 问题解决:当△ADE旋转至B、D、E三点共线时,求线段CD的长.
  • 28.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接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

    (1) 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2) 若△AEP是等边三角形,连接即,求证:△APB≌△EPC;
    (3) 若矩形ABCD的边AB=6,BC=4,求△CPF的面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