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尊重自己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个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进取,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批评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    )尊重自己,(    )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尊敬—— 呵斥——

反义词:讨厌—— 放声大哭——

(2)、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A、因为……所以…… B、只有……才…… C、虽然……但是……
(3)、从文中可知,小时候,沈从文为什么被老师严厉地责备?
(4)、文中画线句子里的“矮子”指谁?(    )
A、沈从文人小,比楠木树矮 B、个子矮的人 C、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人 D、沈从文因为矮小,所以被称为“矮子”
(5)、这则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讲雷锋故事的“老农垦”

刘金喜 张明礼

    2004年,朱洪亮(cān shēn)加了农场的关工委工作,从此他就和青少年交上了朋友,几乎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le liǎo)解孩子们的思想、品德、要求,知道孩子们更需要大力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他们心里(zā zhā)下根。可是,《雷锋日记》等书籍在书店很难买得到。为了配合关工委开展的“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他多方收集雷锋事迹、雷锋日记、雷锋故事等文字和图片资料,一面顶风冒雨骑自行车,到学校、社区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一面与关工委老同志研究,决定由关工委“五老”编辑出版一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学习资料。几个老同志说干就干,不顾年迈体弱,起早贪黑,翻箱底、查报刊、点“百度”,收集整理资料,反复研究,精心设计、编辑,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终于在纪念毛泽东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的前夕,编印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宣传手册。A4纸大小的宣传手册,选用雷锋生前学习、工作、做好事的照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雷锋日记摘抄、“五老”创编的学雷锋儿歌、学雷锋歌曲,封面封底彩色印刷,可谓图文并茂,新颖别致。用一万多文字,突出点明了雷锋精神的实质、雷锋精神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宣传手册一出,就引起很大轰动,15个农场和其他单位,争相购买,加印6000多册,还(gòng gōng)不应求。宣传手册已成为青少年学雷锋重要的学习资料。

(选自《中国火炬》2017年第5期)

瞧!汉口里请来的“剪纸大师”骆清霞正在和游人互动,咱们快去一睹大师的风采!

____

    ①她曾为香港特首董建华剪过肖像;她的剪纸作品被武汉市政府作为民间艺术珍品赠送给国际友人;她的剪纸艺术成就被中央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清霞剪纸》在全国播放,并通过英文节目介绍到海外……

    ②她就是被誉为“武汉第一剪”的骆清霞。

    ③杭州的苏绣闻名世界,出生在杭州的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倍受熏陶。8岁的她学习剪纸,是从拿着剪刀瞎剪开始的,以至连父亲的珍贵邮票都成了她刀下的“冤鬼”。没多久,天赋异禀的她就有模有样地剪出了电影里杨子荣、潘冬子等人物形象,为同学们所崇拜。上中学时,她用大红纸剪出的图案别致、丰富多样的婚庆“喜”字,成为父母、街坊四邻办喜事时的抢手货。

    ④1981年骆清霞中专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工人,白天繁忙的工作,让骆清霞只得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练习剪纸。勤奋的练习,使得她的技艺日益精进。

    ⑤剪纸分为剪、刻两种不同的工艺,骆清霞的剪纸擅长表现古典人物,主要以刀刻为主,并在传统技艺中融入自己独创的技法。她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的一套《金陵十二钗》剪纸作品在单位职工美术比赛中一举夺魁,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神态各异,精细的雕刻功夫突出了人物的表情和衣纹,更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气韵。

    ⑥师从民间工艺大师蒋在谱后,她的剪纸技艺更是日益精进,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

    ⑦1984年,骆清霞以一幅名为《楚魂》的作品参加迎国庆35周年“江城美”书画艺术大赛,试探性将楚文化的元素和剪纸工艺融合在一起。作品不出意料地一举夺魁,很多评委以为作者是一位功底深厚又有创新意识的老艺术家。但颁奖时才发现居然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纷纷惊叹:“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深厚功底,坚持下去,必成大器!”

    ⑧骆清霞的剪纸兼有南北剪纸之长,她发现剪、刻两种方法并用,才能使作品饱满与娟秀兼得,丰繁与简约相益。2020年2月5日,身处疫情中的骆清霞开始构思、设计初稿,历时近两周,终于完成了一幅题为《大爱无疆》的大幅剪纸艺术作品,讴歌医护人员在一线舍生忘死,奋力战“疫”的大无畏精神。剪纸采用了多种动、植物作为构图元素。最上方是“凤与火”的结合,以“不死鸟”楚凤,象征浴火重生;以可烧灭病毒的神火,象征光明在前。接下来以灵猴献桃,黄鹤衔芝,喻意有八方援助医护人员战“疫”,此战必胜。作品的中下方,融入了果子狸、穿山甲、松鼠、江豚等多种动物形象,以此提醒人类应尊重自然,不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不然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剪、刻并用的表现手法,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想象力。

    ⑨近年来,骆清霞已不满足于此,还练就了一手“脱手剪”绝技,不需起稿,信手剪来,依然细腻传神。你瞧!这会儿,站在一对新人面前的她左手捏红纸,右手拿剪刀,牢牢注视着双手间剪刀与纸的互动。剪刀在她手里,仿佛变成了手的一部分,灵活轻快。几分钟之后,一张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婚纱照”就诞生了,这比PS还强大的技能,是武汉剪纸大师骆清霞的绝活。

    ⑩很多人都问她,为什么要改变一贯坚持的创作风格?骆清霞回答:“任何艺术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进步,才有生命力,剪纸艺术也不例外。”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派艺术家的绝活,我们将以这篇文章作为拍摄脚本,拍摄一段微视频来展现汉派艺术家的风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我的战友邱少云(节选)

     ①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

    ②约莫11点钟的时候,突然一发烟幕弹飞来,在附近爆炸了,一排一排的炮弹跟着打过来。显然,狡猾的敌人对他们阵地前沿的安全极不放心,又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只好把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③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

    ④不一会儿,火已经烧到我面前,火苗子一伸一伸的,烤得我脸上热辣辣地疼。幸而面前有一堆不长草的乱石头挡着,火才没烧到我身上。

    ⑤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焦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

    ⑥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严重的是准备了好久的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⑦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⑧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 , 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⑨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⑩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⑪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选文有删节)

鲁迅的艺术人生

少年时期

鲁迅自幼热爱美术。他7岁时进私塾读书,就极喜欢看带有插图的书,且经常加以描绘。保姆长妈妈见他如此痴迷,在告假探亲期间,买了一套《山海经》给他,使得鲁迅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更是激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

求学时期

鲁迅于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期间,鲁迅曾篆刻“戎马书生”“文章误我”“戛剑生”三枚印章。1902年鲁迅赴日本学医,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

文坛先声时期

呐喊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在此期间,他设计的第一个美术作品是他的头像——猫头鹰,因为鲁迅刚回国的时候,不修边幅,又表情严肃,所以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猫头鹰”。民间不喜欢猫头鹰,觉得不吉祥,鲁迅倒是欣然地领了这个外号。他就想说一些让大家并不开心的事,好让一些人知道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1912年至1917年,鲁迅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这期间他设计了北大的校徽,将“北大”两字绘成了脊梁骨的形象,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

1918年,他出版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小说《呐喊》出版,同年他自主设计小说封面。《呐喊》封面简洁有力、静穆庄重、意味深长、匠心独具,是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

民主斗士时期

在这十年里,鲁迅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倾注心血。他收集版画原作,组织研习社、开展版画展览、开办科普讲座。到1936年 10月鲁迅逝世前夕,现代版画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规模,后来更是形成了抗战版画大潮。因此鲁迅被版画界视为“新兴版画之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