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试卷

名著阅读

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着,嗓音粗重起来:“啊,我说,你可是坐轮船来的,坐蒸汽来的。”“我年青的时候得用肩膀拉着纤,拽着船往上走。船在水里,我在岸上,脚下是扎人的石块儿! 没日没夜地往前拉啊拉,腰弯成了弓,骨头嘎嘎地响,头发都晒着了火,汗水和泪水一起往下流! 亲爱的阿廖沙,那可是有苦没处说啊! 我常常脸向下栽倒在地上,心想死了就好了,万事皆休! 可我没有去死,我坚持住了,我沿着我们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走了三趟,有上万俄里路。 第四个年头儿上,我终于当上了纤夫头儿!”

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有的时候还跳上床去表演一下怎么拉纤、怎么排掉船里的水。

(1)、本段文字选自,作者是
(2)、文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个的人。
(3)、文中的“他”在什么情况下来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的?
举一反三
一个特别的孩子
桑桑

    ①桑桑就是桑桑,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

    ②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进行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③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揍。

    ④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没有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

    ⑤晚上,母亲并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节选自《草房子》,有改动)

豪杰之士,肝胆照人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就是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所以,他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动人民特别同情,经常慷慨解囊来帮助穷苦人民。

有一年冬天,李大钊从报社刚领回一笔稿费,他走在路上,心里很高兴。这几天,夫人又为家里的生活费发愁了,这一点稿费可以贴补一下家用。

他走到一个街口,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跪倒在马路边,伸出一只骨瘦如柴的手,向过路的人们乞讨施舍。李大钊走到老人的身边,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摸出全部稿费,塞到老人的手里。老人慢慢地抬起头来,看看手里这么多的钱,又看看李大钊,干瘪的脸上激动得挂满了泪珠,连声说道:“谢谢!先生。谢谢,恩人。”

李大钊只是向老人点点头,说了声:“回去好好安排一下生活。”就离开了老人。

又有一次,李大钊与一位朋友一起坐轮船,他们刚刚通过检票口,有个老头,没钱买票,挤在他们后面想混过去。查票的人揪住了这个老头,厉声喝道:“快下船!快下船!”老头跪在查票的人面前,苦苦哀求,求他饶过一回。查票的人不肯,一把夺过老头手中的行李,要往大江里扔。李大钊走过来,拽住行李说:“请不要扔!老人的船票钱由我替他付。”于是,他为老人补了一张船票,可是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李大钊的一位友人对他有一句评语,说他是“豪杰之士,肝胆照人”。这个评语是毫不过分的。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曾国藩设计巧劝弟

①曾国藩有个弟弟名叫曾国荃,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而有"曾铁桶"之称。但曾国荃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十分傲慢,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为此,曾国藩曾规劝过弟弟多次,他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②有一天,兄弟两人出去散步,看到有一男一女在空地上骑着马练习射箭。男的射出一支箭,女的立刻就能接住,来回多次,两人没有一次失手,围观的人都为他们喝彩。曾国荃见状,不以为然地说:"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有什么可炫耀的!"曾国藩却摇摇头说:"不要小觑别人,也许他们还有更过人的本领呢!"

③这时,只见这对男女把箭收了起来,转身取来两双竹筷和一升黄豆,隔着几丈远的距离面对面站好,男的用筷子夹豆子扔给女的,女的用竹筷把豆子接住,两人轻松地你扔我接,没有一粒黄豆掉在地上。这下,曾国荃不由得对他们刮目相看。他忍不住走上前去,问他们如何练就了这样特殊的本领。男的笑着说:"我们家几代人都是做豆腐的,经常玩扔豆子的游戏,这算不上什么本领,我们家从七十岁的老人到六岁的小孩子都会玩啊。"说完,这一男一女转身走了。曾国荃目瞪口呆,默默地在原地站了好久才离开。

④其实,这次散步时的偶遇,是曾国藩精心安排的。曾国荃没有辜负哥哥的良苦用心,待人接物谦虚了很多。后来,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比,还先后担任陕西、山西巡抚。这个曾经傲慢自满的人,终于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阅读理解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②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③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④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⑤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⑥……还是失败。

⑦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⑧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⑨儿子的眼睛热了……

⑩“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靥(yè)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⑪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功名难夺报国心

在近代科学史上,有3位科学家功不可没。他们是:詹天佑、冯如、谭根。他们的一生是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一生。

1903年,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工程面前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当他决定铁路要在尽是悬崖峭壁的关沟地区通过时,外国人惊奇地说:“中国修筑关沟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但是詹天佑终于用成功的事实回击了他们的嘲讽。

勤杂工出身的冯如从小就胸怀大志,1910年,27岁的冯如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了国际比赛,战胜众多强手,荣获国际飞行协会颁发的优等证书。

与冯如同时代的谭根于21岁时就自己制造了水上飞机,在万国飞机制造大会上赢得了金牌。有一次他驾机飞越菲律宾的一座著名火山,被公认为“执全世界飞行家之牛耳的人”。

他们三人不畏艰险,登上了科学的高峰,他们用自己不凡的业绩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聪明智慧,使自命不凡的外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

中国人不仅有才能,还很有志气,不仅爱科学,而且更爱自己的祖国。

京张铁路建成后,美国某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领仪式。这时,詹天佑肩负着修建川粤汉铁路的重任,便毅然谢绝了那所大学的邀请。

冯如在科学上获得成就后,外国人曾经以重金聘请他。可是冯如却说:“我衷心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祖国。”为此,他在1911年将自己在美国创办的飞行器公司迁回广州。

年轻的谭根也始终不为名利所诱。1915年,他抱着宏大的志向,从美国回到广州开办航空学校,只是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才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今天有些人所缺少的正是他们的这种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他们只看到国外的高薪和待遇,从未想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有人虽然拥有某种知识和专长,却把它视为获得个人地位和物质享受的资本。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国内艰苦奋斗一辈子,还不如趁早到国外享受生活。

詹天佑、冯如、谭根在我国科学史上是永远值得记载的先驱。他们那种“功名难夺报国心”的崇高品格,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