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训练试卷

课外阅读

讲雷锋故事的“老农垦”

刘金喜 张明礼

    2004年,朱洪亮(cān shēn)加了农场的关工委工作,从此他就和青少年交上了朋友,几乎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le liǎo)解孩子们的思想、品德、要求,知道孩子们更需要大力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他们心里(zā zhā)下根。可是,《雷锋日记》等书籍在书店很难买得到。为了配合关工委开展的“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他多方收集雷锋事迹、雷锋日记、雷锋故事等文字和图片资料,一面顶风冒雨骑自行车,到学校、社区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一面与关工委老同志研究,决定由关工委“五老”编辑出版一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学习资料。几个老同志说干就干,不顾年迈体弱,起早贪黑,翻箱底、查报刊、点“百度”,收集整理资料,反复研究,精心设计、编辑,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终于在纪念毛泽东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的前夕,编印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宣传手册。A4纸大小的宣传手册,选用雷锋生前学习、工作、做好事的照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雷锋日记摘抄、“五老”创编的学雷锋儿歌、学雷锋歌曲,封面封底彩色印刷,可谓图文并茂,新颖别致。用一万多文字,突出点明了雷锋精神的实质、雷锋精神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宣传手册一出,就引起很大轰动,15个农场和其他单位,争相购买,加印6000多册,还(gòng gōng)不应求。宣传手册已成为青少年学雷锋重要的学习资料。

(选自《中国火炬》2017年第5期)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注音。
(2)、解释词语。

起早贪黑:

新颖别致:

(3)、《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宣传手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4)、为了开展的“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朱洪亮做了哪些准备?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样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时间抓得更紧了。不管斗争多么激烈,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不足 80 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他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现代文阅读

敬佩白求恩

    白求恩不仅是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他是一位勤于写作、文笔冷峻优美而浪漫的散文作家。他在抗日战火中写就的那些散文,逝世后被人们收集起来,竟有十几本之多;他擅长写小说,已发表的小说有数十篇;白求恩喜欢摄影,他是带着相机和胶卷于1938年6月由延安到晋察冀边区的,在那里,结识了沙飞-人民军队的一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两人很快就成为挚友,他俩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拍摄了不少晋察冀抗战、优待俘虏的照片,他们千方百计向延安,向大后方,向敌占区,向侵华日军,向国外发稿,让全中国、全世界都了解中国的八路军仍在顽强地坚持抗战……

    一位医生有那么多的爱好,先不说他文学艺术作品水平的高低,他的多才多艺不很令人佩服吗?我敢说,那些在战火中写下的文字、拍摄的作品,对于深刻理解他的情怀境界、爱与恨,一定是一扇明亮的窗口;对于研究抗目战争,也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较之日益泛滥的无病呻吟、粗制滥造的作品要深沉、有益得多。

白求恩的作品有翻译、整理、研究吗?如果还没有,是该认真地开始了。哪怕先翻译,整理一两个选本,也是可以的。那样,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心可以和他贴得更近,我们期待着!

(选自《规矩草》,知识产权出版社)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陈嘉庚办学

佚名

    ①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②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凭着他的辛勤劳作和诚信经营,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远在异乡的他时时想念着自已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今厦门市集美区)。

    ③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④当走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⑤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⑥“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

    ⑦“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

    ⑧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又响起来了。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⑨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时的陈嘉庚已年近五旬,两鬓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根据名人故事改编)

【背景资料】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后,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国学专门等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义举,深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曾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祖父(节选)

莎莎的手,被风吹,被日晒,在雪地里、泥巴里抓挠着,跟石头摩擦着,一双小手颜色黑红,掌心厚实,手指短粗,皮肤粗糙,冬天里,被尖利的寒风一吹,裂开一道道血口。可是,它是灵巧的,有力的。

爸爸到乡下来接她时,抓着她的小手翻来覆去地看,也不知是为这双小手高兴,还是为这双小手伤心。他蹲下去,抓着她的手,一遍一遍地用他的大手摩挲着。

爷爷说:“莎莎跟了我十年,孩子苦哇。”

爸爸望着莎莎的手:“苦是苦点,可是莎莎能干了,有出息了。您看看她这双小手,看看她这双小手!”

可是现在,我们的莎莎却为她这双小手感到十分苦恼。她转入这所学校,第一次捏着粉笔在黑板上演算一道算术题的时候,她的手就遭到瑶瑶她们的嘲笑。开始,她以为下面的嬉笑声是因为自己把那道题算错了,连忙用手掌擦去,没想到这一笨拙的动作,招来了更多的嬉笑声。

“瞧她的手……”下面叽叽喳喳。

莎莎的脸唰的红了,心“扑通扑通”地跳,她把脸紧紧挨近黑板,鼻尖差点碰到上面。那双会干许多活的手,现在变得很不听话,被汗水浸湿的粉笔,在她的手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折断。①

“你的手……怎么回事?”眼睛近视却又不肯戴眼镜的数学老师眯着眼睛问。②

莎莎不回答。后来,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座位上的。

瑶瑶就坐在她右侧。

莎莎侧眼看去时,只见瑶瑶的手很优雅地放在桌子上。那双手薄薄的,十根手指又细又长,又白又嫩,像爷爷屋后春天池塘里的芦根。那天开联欢会,她就是用这双手,在小提琴上拉出了非常好听的曲子。当时,莎莎都听得入了迷,并且觉得瑶瑶的手很好看。③

后来,莎莎因为这双手,不止一次地遭到了同学们的讥笑。当她举手要求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当几个女孩子要分成两伙比赛跳皮筋而伸出手去看看手心手背时……她多少次看到了一种让她面颊发烧的目光。

她常常不知道该把这双手往哪儿放。④

这双手甚至使她伤心地哭起来。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说:“你父亲希望你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男子汉!”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③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④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⑤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⑥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噌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就不听话啦!”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⑦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⑧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