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

    ①“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读唐代魏征所写《述怀》中的诗句,很难不被作者的格局与胸怀所感来。人生路没漫,能不能砥砺志气、激发意气,的确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发展、精神境界。

    ②古人云:“胜负之征,精神先见。”做人做事,都应该有那么一股子气。

    ③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纵观历史长河,那些经得住岁月冲刷的,往往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涤然”;那些能让后人启迪思维、浸润心灵的,大多是清正风气、嘉言懿行。从“三过家门而不入”到“鞠躬尽疼,死而后已”,从“药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吃别人嚼过的候没味道”“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抚今追昔,种种凛然意气、凌云志气、冲天豪气,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为一代代人确定了精神坐标。

    ④有什么样的精气神,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意气风发还是颓靡消沉,局面肯定大为不同。一个人如果干事创业缺乏意气,就容易踟蹰不前、安于平庸。这样的人或是患了“守摊病”,工作力度递减,降低标准、坐吃老本:或是得了“不为病”,工作束手束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是生了“畏难病”,缺乏直面困难、解决矛盾的担当和勇气,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难题就低头。在这些人身上,暮气沉沉、缺乏朝气,做工作自然难以迸发锐气。

    ⑤“气者,人之根本也”。葆有强大的意气、志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始终拥有往前冲的力量。风沙中,焦裕禄斩钉截铁,“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浪涛里,王继才意志如钢,“我一定把岛守好,直到守不动为止”。一首经典老歌有这样几句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为什么革命人能永远年轻?就在于他们在拼搏中投入了情感的力量,在奋斗里保持了激情的状态,由此激荡起枕戈待旦的干劲,蓄积了舍我其谁的意气。

    ⑥“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前进路途中,我们纵然会遭遇改革的“拦路虎”、发展的“绊脚石”,但即便千难万难,也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那般,经得起海浪的冲击。坚定意志、弘扬正气,不为利益所困、不为得失计较、不为私利左右,拒绝知难而退、患得患失,警惕固守陈规、疲沓飘浮,就不会被困难所扰,才能意气风发阔步向前。

    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做改革开放过程中冲锋陷阵的“闯将”,当民族复兴进程中攻城拔寨的“尖兵”,尤其需要凛然意气、凌云志气、冲天豪气。意气常存,如朝阳始起;蹲厉风发,似蓓蕾初绽。唯如此 , 船到中流才能勇立潮头,人到半山才能愈战愈勇,凝聚起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9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指出下面两个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每个横线只填一种论证方法)

①风沙中,焦裕禄斩钉截铁,“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浪涛里,王继才意志如钢,“我一定把岛守好,直到守不动为止”。

②前进路途中,我们纵然会遭遇改革的“拦路虎”、发展的“绊脚石”,但即使千难万难,也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那般,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3)、文章第④段,列举了哪三种工作状态?
(4)、结尾一段中划线词“如此”指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曼德拉的番茄

       ①1964年,罗本岛监狱又来了一位新犯人。像其他犯人一样,他一进门就被换上了专业的囚服,上面写着“第466号”。他是一个政治犯,被推进了一个不足4.5平方米的单人牢房。从此,他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他每天被囚禁23个小时,仅仅在上午和下午才有半个小时的放风时间,所以,他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罗本岛监狱的太阳,也很少有机会感受到窗外的丝丝风声,能感知的只有灰头土脸的囚犯,还有他们所发出的呻吟声。

       ②罗本岛监狱是个阴森的殿堂,那里的狱警动辄就对囚犯们挥起残酷的鞭子。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日子,他几乎每天都目睹两个狱警拖着一个犯人,死尸一样地从刑讯室出来,每次都看得他义愤填膺。他每一次都想改变监狱的现状,无奈的是,身为“重犯”的他始终没有机会。

       ③后来,他和众囚犯被安排到罗本岛监狱的采石场上去做苦工,每天在持枪看守的监督下拼命地搬运石头,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的危险。另外,所有的囚犯只准逗留在这个采石场里,一旦踏出采石场的边缘,就会被无情地射杀。由于石灰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具有极强的反光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他,每天看到的只有刺眼的白色强光,以至于他的视力逐渐下降。

       ④虽然他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而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为了改变这种悲惨的现状,他利用放风的机会,大胆地向监狱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一片园子。哪知道他的这一想法刚一出口,就被监狱当局无情地否决了。他并没有灰心,几乎一有机会他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经过了无数次的否决,大约过了五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⑤监狱当局同意了在监狱墙脚的一片狭长地带供他开辟园子,并且破天荒地给他提供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种子。院子是用废渣垫起来的,为了开辟菜园,他必须把大量的石块挖出来,这样一来,植物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罗本岛监狱的院子里从此多了一抹动人的绿色。但是,由于气候的恶劣,园子的第一茬收成并不是很好,仅仅收获了一篮子不怎么红润的番茄。他一个也舍不得吃,都分给了自己的狱友和狱警们。

       ⑥罗本岛监狱的条件简直太艰苦了,以至于能够吃到这样的番茄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一从采石场回来就细心照料自己的园子,他每天把全部心思都花在自己的园子上,许多人都说他是监狱里的“植物学家”,而他自己则把那片园子看成了自己的心灵园地。每当采石场上的石灰石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就借放风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园子望一望。那样一片生命的绿在微风的吹拂中,轻轻摇曳,红润可爱的西红柿从绿叶中探出头来。这片菜园缓解了他眼睛的疲劳,也消解了他在采石场里所遭受的委屈。

       ⑦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从有了这片菜园之后,整个监狱有了很大的改观:每到放风时间,许多狱友都会帮助他来照料一下满园的蔬菜,在狱警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还能揣几个番茄回去,以备夜晚享用。更令人称奇的是,狱警们的态度似乎也变得和蔼多了,因为他总是把新采摘的番茄发给狱友们,然后再由狱友们送到狱警们手中。吃了犯人的番茄,狱警们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么蛮横了。一个黑人狱警说:“每当我莽撞地举起鞭子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是一群递给我番茄吃的人,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总是在我最疲劳的时候递给我新鲜的水果……”

       ⑧囚犯和狱警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这位第466号囚犯,也在罗本岛监狱整整种了18年的菜园。这位第466号囚犯不是别人,正是黑人总统曼德拉。曼德拉用几只番茄就让整个监狱变得融洽起来,乍一看,这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其实,曼德拉哪里是在经营菜园,他是在耕作一片片心灵的腹地呀!

       ⑨一颗乐观坚定的心,即使是身处磨难重重的地狱,也能开垦出一片阳光明媚的伊甸园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用善良做底色

松韵

       ①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②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③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④“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⑤“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⑥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⑦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

       ⑧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

       ⑨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⑩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⑾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⑿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⒀“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⒁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⒂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⒃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⒄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

       ⒅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

       ⒆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⒇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杏荫井台

杨闻宇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着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那?那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⑦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⑧“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哟!”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⑨“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⑩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⑪“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选自《文汇报》2015年5月13日第11版,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把坏生活过好,是一种能力与才华

文/打盹的下午茶

    最近,我开始抗拒和同事小刘待在一起,哪怕只是单纯地吃个午饭聊个天。她习惯抱怨。她说不满意上司安排的工作,感觉在打酱油,她给自己的职位直接打个大大的“差评”: 按照她的能力,老要干一些打杂性质的工作,既琐碎,又累人,也看不到明显绩效,简直就是一种没价值的消耗,而且——经常要加班!

    跟她有90%程度相似岗位的同事小芝,也是刚入职不久,但是人家表现得很用心,将各项事务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工作起来高效,有序,快捷,很少见到她加班,见到人总是笑盈盈的。

    反观小刘,却显得丢三落四,毫无章法,又不作出任何调整改进。时间上安排得不合理,一会儿在打客户合同,一会儿又跳跃到回复电邮,不分轻重,上司一催上来手忙脚乱,到最后一件事都没法顺利完成。

    更因为积蓄了一肚子“苦水”作祟,她时常显得心不在焉,不时会开个小差,泡一杯咖啡,刷一会微信,发一下呆——不专注,偷走了上班的时间;不认真,折损了工作的效率。而她,还在那里“无语问青天”地怀才不遇,然后瞎忙着加班,哭丧着苦熬。我很想跟小刘说,姑娘,你不是“怀才不遇”,你“怀”的,只是一腔毫无意义的怨气而已!你需要沉下心来,好好分析解构一下你自身。

    只知道抱怨,被困锁在一种消沉的情绪中,而忽略了要越过这股负能量,找到症结,作出改变,即使有着再优异突出的才能,也只能折翼于抱怨。这样的抱怨,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变得消极被动,倍感压力。和一个成天满腹牢骚而毫无积极态度的人在一起,你说累不累?这样的“差评师”,当然让人避之不及。

    抱怨是人之常情,但是,真正乐观坚强的人,在抱怨过后,会想办法自救自渡,终会看到一束明亮的希望,不会老是纠结于事物的阴暗面。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给这个世界勾了一个又一个差评,就是在给头顶的那块本来晴朗的天空不断地制造雾霾。我的一个朋友叶子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幸福的人不抱怨,抱怨的人不幸福。”如果我们只是被抱怨的情绪所蒙蔽、困锁,无法做出积极的改进,而任由抱怨而衍生的负能量越来越浓,只会害苦自己连累他人。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会有怨言。但是,只会在原地抱怨,却输给了自己的惰性,不做出改变,带着冲天的阴暗情绪来面对生活。试问,这样的人生,还能活出什么样的亮色?

    史铁生有段话:“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所以,请你不要再做生活的“差评师”,而是减少质疑,放下埋怨,及时止损,改变自己,磨炼自己,让快乐、自信的阳光照进心灵。

——选自《党员文摘》2017年第七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为我点了一盏月亮

①从村子转学去县城那年,我被班里的同学孤立了。那时我穿着姐姐穿剩的过时衣服,脚下踩着一双花布鞋,皮肤黑黝黝的,说话也慢吞吞的。刚开始我觉得同学们只是不愿意和我说话,后来无意中听到两个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喊我“乡巴佬”时,我才意识到他们对我的恶意。

②在那之后,我在班级里几乎没有说过话。本以为这样就会相安无事,可那天班主任宣布演讲比赛需要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组队搭配练习时,我就知道将有一场暴风雨降落在我身上。

③按照名单分配表,那天体育课,男生和女生站在了一起。和我一组的是余洋,他在班里的人缘很好。排队站好,余洋便转过头毫不掩饰地瞪了我一眼。我面无表情,心里却隐隐地难过起来。拿到演讲稿,开始两个人的自行练习以后,同学们瞬间喧闹起来,我看到前排有两个女生转过头对着余洋做鬼脸,嘴里说着:“活该。”

④余洋气不过,开始挑我的毛病,说我吐字不清,说我读得太慢,说我没有感情。再往后,在我读到倒数第二句时,余洋干脆扯过我的演讲稿撕成了碎片,末了还嫌弃地瞪了我一眼说:“乡巴佬。”

⑤余洋的动作很快,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笑我,有的在对着余洋竖起大拇指。那一刻,站在人群中,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世人嘲笑的小丑。

⑥刘宇就是在那一刻从人群中站出来的,他一把扯过余洋的演讲稿也撕成了碎片。余洋愣在原地,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刘宇。我听见人群中有人小声说:“又来一个乡巴佬。”

⑦刘宇立刻转过头冲着那人喊了一句“我看你才是乡巴佬”。那人噤了声,余洋也有些害怕了,可还是壮着胆子小声说:“你凭什么把我的演讲稿撕了?”刘宇回头指了指我:“那你凭什么把她的演讲稿撕了?”这回余洋没再说话。

⑧那天放学,我是和刘宇一起离开的。路上,我还在想着感谢的话,刘宇却先开口了:“我挺理解你的感受的。”我疑惑地抬起头,他继续说:“我刚转学到班上的时候,他们也总给我起外号,孤立我,针对我,但我才不受欺负呢。其实你不用害怕,你又没有做错事情。你越胆小,他们就越欺负你。”

⑨或许是因为刘宇帮我壮了胆,那天之后,班上很少有人再嘲讽我了,偶尔有些闲言碎语,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卑微和胆小了。走路的时候,我开始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上课的时候也开始主动举手,大声回答问题,不再缩手缩脚。

⑩中考结束后,我就没有再见到过班里的同学。去一中报到的那天,我在校门口碰见了刘宇,本想着为之前的事道谢,没想到刘宇已经不记得了。我耐心地给他讲完那天的事情,刘宇只是笑着说了句:“举手之劳的小事,我早就不记得了,你也不用放在心上。”我点了点头,一时间不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

⑪刘宇不知道,如果不是他的挺身而出,我怕一直会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哭泣。刘宇,谢谢你的勇敢,更谢谢你在深夜里为我点了一盏月亮,让我有勇气抬头望向青春里的星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