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把坏生活过好,是一种能力与才华

文/打盹的下午茶

    最近,我开始抗拒和同事小刘待在一起,哪怕只是单纯地吃个午饭聊个天。她习惯抱怨。她说不满意上司安排的工作,感觉在打酱油,她给自己的职位直接打个大大的“差评”: 按照她的能力,老要干一些打杂性质的工作,既琐碎,又累人,也看不到明显绩效,简直就是一种没价值的消耗,而且——经常要加班!

    跟她有90%程度相似岗位的同事小芝,也是刚入职不久,但是人家表现得很用心,将各项事务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工作起来高效,有序,快捷,很少见到她加班,见到人总是笑盈盈的。

    反观小刘,却显得丢三落四,毫无章法,又不作出任何调整改进。时间上安排得不合理,一会儿在打客户合同,一会儿又跳跃到回复电邮,不分轻重,上司一催上来手忙脚乱,到最后一件事都没法顺利完成。

    更因为积蓄了一肚子“苦水”作祟,她时常显得心不在焉,不时会开个小差,泡一杯咖啡,刷一会微信,发一下呆——不专注,偷走了上班的时间;不认真,折损了工作的效率。而她,还在那里“无语问青天”地怀才不遇,然后瞎忙着加班,哭丧着苦熬。我很想跟小刘说,姑娘,你不是“怀才不遇”,你“怀”的,只是一腔毫无意义的怨气而已!你需要沉下心来,好好分析解构一下你自身。

    只知道抱怨,被困锁在一种消沉的情绪中,而忽略了要越过这股负能量,找到症结,作出改变,即使有着再优异突出的才能,也只能折翼于抱怨。这样的抱怨,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变得消极被动,倍感压力。和一个成天满腹牢骚而毫无积极态度的人在一起,你说累不累?这样的“差评师”,当然让人避之不及。

    抱怨是人之常情,但是,真正乐观坚强的人,在抱怨过后,会想办法自救自渡,终会看到一束明亮的希望,不会老是纠结于事物的阴暗面。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给这个世界勾了一个又一个差评,就是在给头顶的那块本来晴朗的天空不断地制造雾霾。我的一个朋友叶子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幸福的人不抱怨,抱怨的人不幸福。”如果我们只是被抱怨的情绪所蒙蔽、困锁,无法做出积极的改进,而任由抱怨而衍生的负能量越来越浓,只会害苦自己连累他人。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会有怨言。但是,只会在原地抱怨,却输给了自己的惰性,不做出改变,带着冲天的阴暗情绪来面对生活。试问,这样的人生,还能活出什么样的亮色?

    史铁生有段话:“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所以,请你不要再做生活的“差评师”,而是减少质疑,放下埋怨,及时止损,改变自己,磨炼自己,让快乐、自信的阳光照进心灵。

——选自《党员文摘》2017年第七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给第⑥小节的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
(3)、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我们怎样避免做一个“差评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

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的高碳特征也非常明显。高碳不仅加剧气候变暖,而且与污染有强相关性。今天我们已认识到,光讲发展是不够的,还要讲发展方式、选好发展路径。如果中西部地区沿袭东部一些地区过去的发展路径,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更高碳。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我国转向低碳发展已刻不容缓。

②从能源经济学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现在年人均能耗近10吨标准煤;另一类是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现在年人均能耗是5吨标准煤左右。两类国家人均能耗相差一倍之多,而人均碳排放相差还不止一倍。一些人经常以美国的发展为标准,但如果世界其他国家都达到美国那样的人均能耗水平,那就得4个地球才能养活人类。所以,美国这种高能耗发展模式是不能模仿、不可推广的。对我国来说,控制总量,坚持高效、洁净、低碳,是低碳发展非常重要的内涵。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是低碳能源的“三匹马”,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需要并驾齐驱、形成合力。惟有如此,才能更多地替代煤炭。

③在我国,目前已有许多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近些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很大,淘汰落后产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19.1%,2014年碳强度下降5%;工业余热替代北方传统供暖规模试点成功;低碳城市试点初见成效;等等。低碳发展使经济增长更理性、质量效益更高。所以,国际和国内的实践都表明:低碳发展之路可以通向现代化。低碳发展以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重塑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更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④事实上,低碳发展不仅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会带来社会治理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促进形成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基础是城乡一个个低碳“细胞”,包括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乡村、低碳家庭等。如果每个“细胞”都能达到低碳水平,就会带来社会治理、公民素质、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意义非常重大。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也是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排放大国。废弃物不是无用的东西,而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具有可行性,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低碳社会中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性产业。废弃物分类资源化利用能不能实现,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很大关系。所以,走低碳发展之路,需要人人参与。 

⑤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转向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一个总趋势,也可以说是一场竞赛。在这场竞赛中,我国不能落伍,而必须尽快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切实迈向生态文明。

(选自2015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何建明
        ①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②文学作为文化繁荣和提升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为我们的人民提供干工作、干事业的激情与情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13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③文学因此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创造的精神。对于文学写作而言,无论是赞扬真善美,还是针砭假恶丑,都是增强主流意识,发挥文学正能量的体现。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 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真力。
        ④文学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形式,提高审美的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除了小说,诗歌和报告文学、散文、影视等也都是表现正能量的极好艺术形式。除了重视图书这一传统载体外,还应当关注电子数字、网络平台的影响力,重视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电影、戏剧后的二次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⑤文学因此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气神。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精神行为,作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习近平同志说:“国家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本领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作家们需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大的清理和更新,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土壤中挖掘和吸取营养,认认真真写作,而非随心所欲地码字。文学要出精品,出人民满意的作品,就需要作家动真情出真力,方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①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我认为高尚的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
        ②比如这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这个漆工却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③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
        ④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而当今社会 , 因何18名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究其原因都在于道德的缺失。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⑤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了全车乘客,而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永远的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着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正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⑥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为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吴玉兰老师受伤了,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高尚的道德。
        ⑦孟佩杰,从8岁开始,就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12年。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传统道德的底线。
        ⑧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撑,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未来中国需要高尚的道德,让我们一起呼唤,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据每一个的心灵,高尚的道德能够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 , 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