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曾有一段时间在微信上流传了一种懒人火锅。这种火锅分上下两层,食用前只需要把带底料的食材放入上层,然后将加热包放入下层,并加入一定量冷水,立即就能产生热量给上层的食材加热,使汤料沸腾,并保温1到2个小时。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种懒人火锅的原理及使用后加热包中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焙烧硅藻土(难溶于水)、铁粉、焦炭粉、活性炭、氯化钠、生石灰。

(实验探究)

(1)、同学甲经过对发热包成分的研究后,认为发热主要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乙从已经使用完的发热包中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

同学丙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对滤液中所含阴离子的种类进行探究,请帮她完成实验过程。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硝酸、酚酞、AgNO3溶液、Ba(NO3)2溶液、Mg(NO3)2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滤液中没有CO32-

步骤2: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滤液中含有OH-

步骤3:

 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段翰英等).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HNO2)和氯化物(如NaCl).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如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某兴趣小组对硫酸铜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I.向烧碱溶液中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1{#/blank#}。

II.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氨水,产生绿色固体,对绿色固体作如下探究:

【资料】常见绿色固体有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硫酸[Cu4(OH)6SO4],都不溶于水,都能与酸反应。

【分析】

(1)甲同学认为不可能是Cu2(OH)2CO3 , 并得到一致认同,理由是{#blank#}2{#/blank#}。

(2)乙同学进行了实验:取适量绿色固体,加入足量的{#blank#}3{#/blank#}溶液,振荡后滴加{#blank#}4{#/blank#}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是碱式硫酸铜。

III.继续滴加氨水,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经处理获得蓝色晶体。

【资料】该蓝色晶体为[Cux(NH3)y(H2O)z]SO4 , 在150℃下分解为硫酸铜、氨气和水。

【实验】取26.4g蓝色晶体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控制温度在150℃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持续通入N2 , 测得碱石灰增重3.6g。

(2)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生成9.8g沉淀,证明NaOH溶液过量的方法: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blank#}5{#/blank#}溶液,无现象。

【结论】该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blank#}6{#/blank#}。

【讨论】若实验结束后未持续通N2 , 则测得[Cux(NH3)y(H2O)z]SO4中y的值{#blank#}7{#/blank#}(选填“偏大”、“偏小”成“不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