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一模)试卷

修改时间:2025-02-24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1~14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5~17题有1~2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 O B . N C . Ar D . C
  • 2. 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 NO2 B . N2 C . CO2 D . O2
  • 3. 属于单质的是
    A . 石灰石 B . 木炭 C . 液氮 D .
  • 4. 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食盐 B . 氯酸钾 C . 碳酸钙 D . 一氧化碳
  • 5. 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A . +1 B . +2 C . +3 D . +4
  • 6. 获取青蒿素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取汁”的方法相当于
    A . 蒸发 B . 结晶 C . 过滤 D . 蒸馏
  • 7.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 . 木炭和石墨 B . 红磷和白磷 C . 氧气和液氧 D . 水和双氧水
  • 8.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 木炭 B . 铁丝 C . 红磷 D . 镁带
  • 9. 燃烧前将煤炭粉碎的目的是
    A . 充分燃烧 B . 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C . 减少氧气的消耗 D . 减少热量的损失
  •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 活性炭做吸附剂 B . 金刚石用作钻头 C .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 . 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
  • 11. 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可以将氧化铁中的铁冶炼出来,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CO+Fe2O32Fe+CO2 B . 3CO+Fe2O3=2Fe+3CO2 C . 3CO+Fe2O32Fe+3CO2 D . 3CO+Fe2O32Fe+3CO2
  • 12. 下列物质中含有1mol氢原子的是
    A . 18gH2O B . 2gH2 C . 0.25molCH4 D . 1molCa(OH)2
  • 13. 二氧化碳溶于水可得到气泡水,制作气泡水的最佳条件是
    A . 低温低压 B . 低温高压 C . 高温高压 D . 高温低压
  • 14.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该原子的真实质量也越大 B .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C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也相同 D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氢气与8g氧气反应完全反应生成10g水

二、15~17题有1~2个正确选项

  • 15.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的是
    A . 体现出反应的条件 B . 体现出反应过程的现象 C . 表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 D . 指导生产,根据需要来确定反应物的配比
  • 16. 物质M在烧杯中经充分搅拌后,仍有剩余固体。通过操作I(不加水)形成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质M可能是混合物 B . 操作I一定是升高温度 C . 甲中一定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 . 乙中的溶质种类一定比甲中的多
  • 17. 实验室利用如图的发生装置制二氧化碳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装置无需进行气密性检查 B . 反应物可以是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 C . 打开旋塞,注入的液体只要浸没固体即可 D . 反应过程中关闭旋塞后,试管内气压增大

三、简答题(共30分)

  • 18.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 氧气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 将空气液化,加热可以分离得到氧气与氮气,该方法属于(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写出一种氧气的用途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氧气,配平该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H2O+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C6H12O6+___________O2

    C6H12O6称为葡萄糖,其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molC6H12O6含有碳元素的质量是

  • 19. 不同浓度的溶液往往有着不同用途。
    (1) 浓度不同,溶液的性质不同。

    如图是20℃下,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与对应的溶液密度,可知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选填“变大”或“变小”)。碳酸钠溶液随着浓度增加,碱性增强,溶液的pH(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质量分数(%)

    密度(g/mL)

    5

    1.033

    10

    1.069

    15

    1.106

    20

    1.144

    25

    1.185

    30

    1.228

    (2) 溶液浓度一般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

    ①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16%”的意义是;一粒成熟的稻种密度约为1.17g/cm3(1cm3=1mL),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16%的氯化钠溶液中,看到的现象应该是(选填“沉”或“浮”)。

    ②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称为质量浓度,该浓度的计算式表示为:质量浓度=

    ③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量,后续实验步骤依次是。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

    (3) 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下图是氯化钠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35.7

    35.8

    36.0

    36.4

    37.0

    37.8

    38.8

    40.0

    41.4

    45.8

    20℃时,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需要蒸发的水量是g。能否得到36%的氯化钠溶液,若能,请说明配制方法,不能请说明理由

  • 20. 加热是常用的化学实验手段,通过加热发生的变化也能认识物质的组成。
    (1) 《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用以砌墙,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写出“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写出“以水沃之”(即用水浇)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取某种固体样品1g,研磨进行充分加热得到了气体与固体。请判断该固体样品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判断理由
  • 21. 实验室通过以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

    (1)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若要得到4.4g二氧化碳,反应中消耗的HCl为mol。
    (2) 写出A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处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3) 反应时,A处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g,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ag,则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两条)。
    (4) 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的操作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