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10 秦统一中国

修改时间:2020-12-28 浏览次数:280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刺史 D . 御史大夫
  • 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
    A . 公元前230年 B . 公元230年 C . 公元前221年 D . 公元221年
  • 3.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
    A . B . C . D .
  • 4. 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 . 匈奴 B . 鲜卑族 C . 氐族 D . 柔然
  • 5. 秦朝开凿的灵渠,连接了我国(    )
    A .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B .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C . 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 D . 漓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 6.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 .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C . 巩固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D . 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 7. 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
    A . 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 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 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 . 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 8. 如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

    A .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 . 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 . 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 9. 如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

    A . 小篆 B . 楷书 C . 行书 D . 草书
  • 10. 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

    A .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 巩固统一的措施 C . 迅速灭亡的原因 D . “推恩令”的实施
  • 1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 .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 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 C . 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 .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 1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的功绩是(   )
    A . 统一全国 B . 统一文字 C . 实行分封 D . 建立郡县
  • 13.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命令称“制”或“诏”。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 中央集权 B . 总揽军政 C . 皇位世袭 D . 皇帝独尊
  • 14.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5. 下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 . 地域辽阔,大口众多 B . 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 .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 . 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 16. 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支持其观点的史实有(    )

    ①开创了“皇帝制度”    ②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

    ③五铢钱为统一的货币    ④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判断题

三、填空题

  • 22.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在中央设立 掌管军事。
  • 23. 请认真观察《秦朝疆域图》,将相应的填在横线上。

    (1) 秦朝的都城是:
    (2) 秦长城西起:、东至:
  • 24. 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沟通了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 25. 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最高统治者称。中央政府设,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
  • 26. 秦始皇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秦朝还统一文字,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四、材料分析题

  • 27.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13岁时(公元前246年)即位为秦王。22岁亲政后,逐步进行统一全国的大业。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公元前221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请回答:

    (1)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三个主要官职?在地方推行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2) 为了加强思想上的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 为了消除六国之间的差异,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 为了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能够顺畅沟通,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 28. 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材料三: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成。

    ——张居正《杂著》

    (1) 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
    (2) 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商鞅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兵强的结果,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三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釆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终于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 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秦统一的时代背景。
    (2) 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
    (3) 材料三中所说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是由谁创立的?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4)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设计“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5)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还做出了哪些贡献?
  • 30.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材料二:秦统一之初,各个地方的文字、货币、长度、容量、和重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请回答:

    (1)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此后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为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秦始皇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 在军事上他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秦长城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4) 强盛一时的秦王朝,因为暴政二世而亡,如果你是一位国王你该如何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