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四川省泸州泸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 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二: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成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 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

材料三: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 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

——以上均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法”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商鞅执法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
举一反三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当时流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中,虽然大多数都和政治、军事和经济相关,但都达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通过改革,秦国社会上形成了“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风气,秦军士兵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而且民众以勤于农事为荣,民风趋于淳朴,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在社会习俗方面,商鞅强制从大家庭中分出大量的小家庭,使政府掌控的户数大大增加,其征收的户赋也随之提高。商鞅还颁布法令禁止人们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商鞅确立的法令,成为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为改变社会风气采取的措施及产生的效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