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二)

修改时间:2025-02-18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图思维导图的“结论”应该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C . 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开启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立
  • 2. 2020年,全国832个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④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3. 198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近几年农业生产连续大幅度增长,去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粮食近八百斤,棉花十多斤,按照我国人民当前的食物结构和衣着水平,一般已可以达到温饱有余。”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A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C .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D .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 4.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该条例一方面规定了国有企业对部分商品拥有定价权,另一方面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改为市场调控。这一举措(  )
    A . 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B . 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原则 C . 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D . 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 .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各行各业发起了供给侧的改革攻坚战,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38年前,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三大
  • 7. 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有(     )

    ①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提出了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8. 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你认为,雷锋精神的内涵主要是(  )
    A .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 .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 .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 9. 观察如图的折线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自然灾害严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0. 文献档案有助于我们探究历史的真相。对如图1958年的这份《人民日报》解读正确的是(  )

    A . 报道失实,毫无研究价值 B . 排版错误;没有实际刊印 C . 舆论表扬,反映农业进步 D . 浮夸报道,折射社会现象
  • 11.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 12.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3. 造成如图数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 .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14. 读图: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的创作时代是(  )

    A . “大跃进”时期 B . 土地改革时期 C . 抗美援朝时期 D . 三大改造时期
  • 15. 《人民日报》社论见证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如表所反映的信息可用于研究(  ) 

     标题

     内容

    《卫星社坐上了卫星》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有五亩小麦亩产两千一百零五斤。

    《今年夏天大丰收说明了什么》

     我国粮食要增产多少,是能够由我国人民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了。

    《全力保证钢铁生产》

     要保证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必须具有停车让路、首先为钢的全局观点。

    A .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农村乡镇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D . 工农业战线的“大跃进”热潮
  • 16. 196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2%,结束了三年递降减产的状况;年财政收支平衡,结余8.3亿元,终止了连续四年的赤字财政”,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 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 . 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废除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 17. 对如表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 . 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 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18. 如表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从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 . 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 B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 工业化建设初见成效 D .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 19. 观察如图,这是1956年某工厂的开工纪念章,据此判断这个工厂是(  )

    A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 重庆长安汽车制造厂 C .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D . 北京汽车制造厂
  • 20.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 农民甲说:“加入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B .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 农民丙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的召开具有怎样的意义?

    (2) 材料二两幅图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请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

    (4)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5) 失误中有成就,其中哪一油田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 22. “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人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悦心情。阅读材料,探究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步骤一:史料探究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 【笑迎携手日月新】

    材料二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ㄏ诞生。

    你知道我国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吗?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 【顺应趋势谱新篇】

    材料三

    图3是当时我国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这个事件过程中产生了哪一创举?

    (4) 请你说说对三大改造的看法。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1) 为了改变材料一中毛泽东感慨的现状,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从哪一年开始执行的?
    (2) 这一计划的发展重心是什么?
    (3) 材料二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各一例即可)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 结合材料一回答,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