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请认真阅读选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题。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ㅤㅤ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ㅤㅤ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ㅤㅤ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依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ㅤㅤ④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多米,村民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ㅤㅤ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ㅤㅤ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按要求概括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并完成填空。

①事迹一:解放战争前,

②事迹二:解放战争后,

③这些事迹体现了张富清 的形象(填写四字词语)。

(2)、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一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如果把第⑤段描写的场面拍摄下来,你会选择拍摄的“点”的镜头是 ,“面”的镜头是 
(5)、李明想用短文中张富清的故事,作一次“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演讲,同时想在故事前加上一段话,你认为下面哪一段话最恰当,并结合语段和短文内容写一写理由。
语段一: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98岁。

——选自《百度百科》

语段二: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选自《新华网》

语段三:张富清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都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选自《感动中国》对张富清的颁奖词(有删减)

选择语段 ,理由:

举一反三
一个特别的孩子
桑桑

    ①桑桑就是桑桑,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

    ②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进行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③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揍。

    ④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没有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

    ⑤晚上,母亲并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节选自《草房子》,有改动)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八女投江

刘均善蒋义

①1938年5月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的指示,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也一样,最后只剩下了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

②10月的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柞木岗山下。乌斯浑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当时正在涨大水,河面有一百来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战士们准备渡河。

批注一:





 

③就在这个时候,“啪啪啪”,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鬼子兵。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冷云急忙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鬼子开了火。

④鬼子兵调头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鬼子兵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鬼子兵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

⑤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乱叫,命令鬼子兵们全都朝冷云她们扑了过去。

⑥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由于她们八人都不会游泳,眼前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被俘。“如果被俘,是何等的耻辱,宁愿战死也绝不苟活。”冷云说。

“指导员说得对!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

批注一:




 

⑧“对!过河!”女战士们一致同意。她们相互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就在这时,几颗子弹突然飞了过来,王惠民向前倒了下去,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胡秀芝将她扶住,冷云用手捂住伤口,安顺福抱住了王惠民。这时,敌人更加疯狂了,子弹不停地射向女战士们。她们忽而倒下,忽而又搀扶着站起。水流很深很急,但她们依然向着乌斯浑河的深处前行。这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八名女战士的旁边,激起了很高的浪花。浪花过后,河面平静了下来,但是再也见不到八位女战士的身影……

⑨八位女战士把她们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并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选自《八女投江的故事》,有删改)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的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就要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农夫的儿子跑了过来。“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得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修车老汉

一天,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轮胎破了。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有一个老汉的路边修车档。

“赶紧帮补一下!”我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的、沾满了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我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但愿钉子不是他撒的,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当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时,我气不打一处来——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一早,我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

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从那以后,老汉不再撒钉子,生意似乎也“冷清”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一家报社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____的鲁迅

佚 名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A]“哪里有天才 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B]“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③暮色降临,家家的流水道都哗啦哗啦地响着清洗杯盘的水声。晚餐后该散步的散步去了,该会朋友的会朋友去了,弄堂里稀疏不断地走着人,娘姨们靠着后门彼此搭讪起来,小孩子们三五一伙前门后门地跑着,弄堂外汽车穿来穿去。卧室在黄昏里边一点一点地暗下去,鲁迅先生坐在躺椅上,略微灰了的脸色被炉里的火光染红了一点。他戴起眼镜,沉静地读着各地青年的来信,读完一封就压在桌子上,把桌子都压得满满的,几乎只有写字的地方可以伸开手。

④晚年生病的时候,他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他在逝世的前三天,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不足40千克,可他仍拖着病体,替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⑤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鲁迅参加会议时,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C]“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