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车老汉

一天,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轮胎破了。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有一个老汉的路边修车档。

“赶紧帮补一下!”我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的、沾满了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我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但愿钉子不是他撒的,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当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时,我气不打一处来——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一早,我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

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从那以后,老汉不再撒钉子,生意似乎也“冷清”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一家报社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

“我”的情感

怀疑

老汉再次为“我”补车胎

老汉遇车祸去世,“我”得知真相

(2)、“老汉似乎听出了我的画外音,这里的“画外音”指(    )。
A、被钉子扎破了车胎,真倒霉 B、是老汉故意在路上撒下钉子 C、路上竟然会长出钉子,“我”很惊讶 D、有不法分子在马路上撒钉子牟利
(3)、“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后背”这是对老汉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的老汉。
(4)、有人说文中多次描写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后背,有些啰唆,你同意吗?为什么?
(5)、“我”怀揣着报纸,再次来到那个修车档前,心中一定感慨万千。此刻“我”心里会对老汉说些什么?
举一反三
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桥(节选)

谈歌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二)守桥(节选)

葛俊康

学校坐落在山脚下,从学校大门出来走一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垮塌,住在石桥旁边的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心里咯噔一下,他惊呆了。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冲出去,往下游狂奔。

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抖动,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

老葛赶紧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的,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老葛的心慌了。

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望着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他的心更慌了。再不想方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 ....

洪水退后,老葛拿出家中的积蓄帮忙把桥加固好,他的心终于踏实了。当学校的校长过来时,老葛只说了一句:“我想给孩子们再上一堂课。”原来老葛是一位退休教师。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誓死不降宁投江

    ㅤㅤ①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的一支百余人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ㅤㅤ    ②抗日联军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第二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便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ㅤㅤ③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袭击开始,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后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

    ㅤㅤ④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快点投降吧!”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但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ㅤㅤ    ⑤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冷云带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她们高唱《国际歌》,一步一步向河的深处走去。敌人见没能活捉这些抗联女战士,便气急败坏地向她们射击,并架起了迫击炮向河面上轰击。八位战友继续向前。河越来越深,水流越来越急,女战士们几乎站不住了,但是她们没有回头,面向着河对岸,不肯停下脚步。

    ㅤㅤ⑥当女战士走到河中心的时候,突然,敌人的一排炮弹落在了她们的身旁。在巨大的爆炸声中,乌斯浑河面上掀起了几支高高的水柱。爆炸过后,乌斯浑河恢复了平静,但水面上,八位女战士的身影却消失了。

ㅤㅤ    ⑦抗日联军的八位女英雄,在乌斯浑河的急流中壮烈牺牲,她们中最大的二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十三岁。她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她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她们的光辉事迹,万古长存。

(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英雄人物故事》)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的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就要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农夫的儿子跑了过来。“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得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泥脚

白 帆

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被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③ 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我觉得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有些不满,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⑥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说:“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

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

批注:____。

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⑨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选自《月光下的家园》,有删改)

课外阅读。

有太阳味的童年

①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与我那带着太阳味的童年有关。

②小时候,我非常淘气,常常和弟弟爬窗户进出家门。我们并不是好好地爬进爬出,而是将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和“陷阱”靠在窗前,再从里面爬出来。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再三教育我们要注意安全,要相互友爱,对我们的贪玩却包容了。

③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看。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红岩》,当时这两个字我还认不全,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却微笑着鼓励:“我女儿真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

④刚进小学时,我不喜欢上学,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养蚂蚁”。我把蜂蜜洒在地上,等聚集起成百上千只蚂蚁后,把它们全部圈养起来。爸爸知道后,劝我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会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⑤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左摇右摆。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的孩子。于是,我又不愿意去学校了。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爸爸给我准备了“堵嘴的糖”。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庆幸,有个太阳味的童年。那些温暖的事情,就如走在路上正好太阳照过来,就如坐在台阶上晒晒太阳,有爱你的人轻轻拍拍你的肩膀。我很幸运,有一个爱我的父亲,一直用这样温和的方式爱着我。

(作者:秦文君,选文有删改)

阅读理解

抗日英雄杨靖宇(节选)

郭红婴

1940年2月23日凌晨,乌云密布,狂风肆虐,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盐粒似的细碎的雪,打得人脸上生疼。借着微弱的亮光,杨靖宇边打边走,来到了濛江县的保安屯附近。但不幸被敌人发现,一大股敌人将杨靖宇团团围住。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吓得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啦,快投降吧。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杨靖宇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

听到敌人的吼叫,杨靖宇会想些什么?

日本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枪一齐向杨靖宇射击。突然,杨靖宇右手一沉,他挂彩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号叫着蜂拥而上。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为了人民的解放,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日本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