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

我最好的老师

    ①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②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③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④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⑤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⑥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⑦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⑧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⑩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⑪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⑫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1)、本文介绍怀特森老师哪两件事?
(2)、为什么说怀特森是一个最好的老师?请写出两点理由。
(3)、请点评下列句子,注意体会加下划线词的作用。

①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②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

(4)、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和他的这种教学方式吗?说说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太阳是村庄的牲口
                                                                                                               李雪峰
       (1)谁都说不清楚一个村庄是人的,还是那些牲畜的。谁也说不清楚在一个村庄里,究竟牲畜是人的影子,还是人是村庄牲畜的影子。但如果从数量上来比较,人肯定是村庄生命的少数民族,所以人们常常形象村庄说“鸡犬之声相闻”,而不是说“人声相闻”的。村庄的喧闹常常是牲畜的喧闹,清晨时,鸡鸣了,狗狺狺叫了,于是羊们咩咩叫着从栏里出来了,牛和骡子、马匹的蹄声嗵嗵捣着村庄巷道的沉寂,鸭子和鹅们嘎嘎叫着涌出村庄,村庄的生气一下子被牲畜们升腾起来了。村庄人不能从山坡上捡拾的青草,牛羊们用舌苔替村庄捡回来了,村庄人不能从河流里捡拾的浪花,鹅鸭一一替村庄捡拾回来了,村庄人不能从泥土里找出的虫子,鸡们替村庄一条条叼出来了,村庄里人们不能承受的拉犁、拽车等体力之重,牛、骡子、驴和马匹替人承受了。许多时候,你甚至不能说是人领着牲畜在生活,而是那些牲畜们领着村庄的人们在生活。
       (2)过大年时,村庄的人在扫刷房屋、筹备年货,准备喜喜庆庆过大年,当然,除了自己的房屋和食物,那些牛圈、羊圈也是一定要缮修和清扫的,贮备了一年的好草好料也要拿出来,让自己的那些牲畜们享受。许多的人们扯春联,一定要扯几幅“六畜兴旺”、“槽头兴旺”之类,贴在庭院的树干上、牛羊栏上和猪圈上,给牲畜们也披上那种大年的喜庆。在年节的日子,村庄人是从不吆骡予喝马的,骡马这些牲口跟着自己忙忙碌碌一年了,它们也是该歇歇的。
       (3)村庄里的女人们这个时候最忙碌,,里里外外的活计拾掇完了,窗子和家具擦洗净了,过年的肉、馍、饺子、大米、青菜备好了,男人们可以悠闲地坐在院于里喝茶抽烟,或者走门串户聊去了,各种牲畜的栏圈清扫干净,上好的草料装满牲畜们的食槽了,她们就搬出大木盆蹲在干净、清爽的院子里洗衣服。洗衣服多在腊月二十九,这个腊月是大月,就二十九洗,今年腊月是小月,没三十的话,就放在二十八的下午洗。一筐筐的衣服洗好后谁也不忙着晾晒,就湿湿地堆放在屋檐下的盆子里。年三十的大阳再暖再亮,村庄里的人也是不会晾晒衣服的,村庄里的人们说,太阳也一年照到头了,要让太阳歇一天。虽然年三十的太阳还暖暖地照,它照着村庄,照着田野,照着落了雪或没落雪的山岗,照着结了冰或没结冰的河流,但村庄的女人认为,只要太阳没晒到她们的衣物和被褥,太阳就是在休息和歇脚了。有一年,庄西头的四大婶年三十在谷场上晒衣服,不知晾衣服的绳让谁给齐截截割断了,刚洗净的衣服落了一地,沾满了谷场上灰嘟嘟的泥水。四大婶站在稻场上骂,反倒招惹来了一片的指责声:“日都照了一年了,还不让太阳歇一天!”“骡马都得喘口气,日头也忙一年啦,咋说也得让日头歇一天!”四大婶听罢脸就红了,忙捡衣服忙分辩说:“看我忙忘了,把三十当二十九了,三十咋能晒衣裳呢?得让太阳歇一天!”说着就抱了衣服慌慌地回去了。
      (4)我不知道年三十这天不晒衣服,太阳是不是真的就像村庄里的牲畜是在卸了套歇着;我不知道村庄里的湿衣服会不会真的累着了天上通红的太阳;我不知道村庄的人们是否知道在许多国家和民族里,太阳一直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但在我的豫西南村庄里,太阳可能是村庄里的一匹马、一头牛,它只是村庄心灵里的一头或一只牲畜,在村庄的年节里,它被允许歇一天。
       (5)我敬慕那滋养生命和万物的太阳,但我更敬慕那些让太阳歇歇的村庄和村庄的心灵,这是世界望尘莫及的一种博大,这是诗魂不能想象的浪漫……
       (6)太阳是村庄的牲畜。
       (7)我喜爱拥有太阳这匹或这头牲畜的村庄,不管它有名或无名,不管它庄大或庄小,不管它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或是在一个深山的角落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找到黑匣子。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色。

    ⑤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的总体,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前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⑦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种资料。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堑盟塞全堡望记录所有塑J翌堑竖。

⑧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这个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它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⑨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l.6千米。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

    ⑩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ll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他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⑪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以这次MH370事件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 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影。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特别关注》2012年11期)

阅读课文《猫》中的选段,完成试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学作品阅读。

骨有“正”印

孙丹

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篾匠。

②几年后,老陈手艺学成,可村里篾匠多,生意抢不过人家。

③村主任老许心善。乡领导通过县商务局牵线,弄来几个名额——每村可选派一名篾匠去王星记扇厂学做扇骨,他拼命多争来一个,给了老陈。

④王星记扇厂是杭城百年老厂,生产的扇子畅销海内外。扇骨对扇子来说,就像人的脊梁骨要起支撑作用,质量得过硬。村里选派手艺最出众的土根和老陈去学艺。临走前,许主任拍拍老陈肩膀,低声嘱咐:“侬学些真本事回来,别丢了咱村脸面。”

⑤老陈和土根开始学徒生涯。

⑥扇骨是用尺寸长的毛竹梢头为原料,需经过锯竹、开条、劈篾、割边、锉平、染色、蒸煮、晒干、烘烤、合榫、穿剪牛角丝等十几道复杂工序。幸亏老陈和土根有篾匠功底,能很利索地把竹梢头劈成扇骨条。

⑦粗胚做好后,在师傅指导下,两人拿着砂皮纸轻轻打磨,要把毛竹边打磨到斜着看没有任何痕迹,用手抚摸光滑为止。包边,用小刀刮光,砂皮纸擦后,摊成一排,中间压一根木杠,两头吊石块,固定。

⑧师傅让土根和老陈双手涂满菜油和滑石粉,用手掌在扇骨一去一回摩擦,让扇骨光亮些。擦了不一会儿,两人手掌就变红,收工后变成水泡,刺心疼。几天下来,两人手上长出老茧。扇骨打洞也靠手工,要用压钻两边钻,中间不易对牢,老滑,好几次钻到两人手指头,火辣辣的痛。

⑨用牛角钉串扇骨更辛苦。大热天,坐在高温炭火炉边,炉里放两个两端有半圆形凹碗的铁钳,轮流把串拢扇骨的牛角丝两头钳成帽。不一会,两人满头大汗,脸庞通红,浑身燥热。

⑩平日里,两个人住在厂里一间简易平房,睡硬木板床。三餐吃食堂,菜蔬清淡。二十四小时,两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两手不空闲。“这日子真不好过。”土根说。一个夜晚,土根不辞而别了。

⑪望着空荡荡的对铺,老陈咬牙坚持着。半年后,老陈学成回村,看上去背更弯了。

⑫厂里特许老陈在家做扇骨,每月依订单,按时做好,纸箱包装,运回厂里。老陈的扇骨经检验后,质量好。工钱每月准时寄来,生计不成问题,他娶上了媳妇,日子安稳。

⑬篾匠们瞧见了,眼红,土根心里更不舒服。

⑭那天,有个电话打到了村委会,找老陈。“你咋回事?”电话那头质检员如狮子咆哮,“前几天运来的货,有几箱都有质量很差的扇骨。”

⑮“啊?”老陈握着话筒,像木桩杵着,话也说不全,“不,不可能……”

⑯“傻站着干啥,快点去厂里一趟。”旁边的许主任听出事情严重性,“侬马上去。”

⑰老陈连夜赶到厂里,他的货堆在厂长室。老陈拿起十几根挑出来的扇骨细看起来。

⑱“这些……”老陈激动起来,“不是我做的。”厂长和质检员脸色难看起来,“侬有什么证据?”

⑲老陈从货箱里抽出一根扇骨,把底部翻过来,用印泥蘸了蘸,找了张白纸,按了下。不足一平方毫米的底部,在白纸上清晰印出一个鲜红的“正”字。

⑳“这才是我做的。”

㉑质检员试了挑出来的几根有问题的扇骨,底部确实印不出“正”字。

㉒老陈告诉厂长,为了防假冒,自己特意做了这个记号,但如果不用印泥印,不细辨是看不出。

㉓经厂保卫科调查,真相大白:那次,司机刚装上老陈的货准备出发,土根和几个篾匠说要进城,问能不能捎带。接过土根递来的香烟,司机点头了。人太多,驾驶室坐不下,土根主动挤在后面闷热的车厢里。“他动了手脚,掺进自己做的扇骨。”质检员把调查情况告诉了老陈。

㉔风波平息,生意照旧。可老陈回村后心事重重,闷在屋里,睡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他来找许主任:“主任,要不咱村成立扇骨加工坊?”

㉕“啥?”许主任抽烟的手抖了一下,“你饭碗不要了?”

㉖老陈说:“我的手艺是托你的福去学的。如今生意好,土根他们眼红,能理解。”“侬肚量大。”许主任朝老陈竖起大拇指。

㉗“现在村里不是都宣传‘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嘛!”老陈搓搓手说。许主任笑起来,“好,按你意思办。”

㉘加工坊开张了,老陈手把手教着来学的篾匠。土根学得认真,还向老陈道了歉。一箱箱扇骨按时运往杭城,大伙腰包也鼓起来。

㉙听说王星记扇子被列入了国家重大外交场合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清单,老陈他们很自豪,干活更带劲了。

㉚土根逢人就说,老陈的背虽然弯了,但他做的扇骨是笔直的,做人更是堂堂正正。大伙说,土根你这才说的是人话。

(选自2022年03月30日《羊城晚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