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理解。
                                                                                                           太阳是村庄的牲口
                                                                                                                   李雪峰
           (1)谁都说不清楚一个村庄是人的,还是那些牲畜的。谁也说不清楚在一个村庄里,究竟牲畜是人的影子,还是人是村庄牲畜的影子。但如果从数量上来比较,人肯定是村庄生命的少数民族,所以人们常常形象村庄说“鸡犬之声相闻”,而不是说“人声相闻”的。村庄的喧闹常常是牲畜的喧闹,清晨时,鸡鸣了,狗狺狺叫了,于是羊们咩咩叫着从栏里出来了,牛和骡子、马匹的蹄声嗵嗵捣着村庄巷道的沉寂,鸭子和鹅们嘎嘎叫着涌出村庄,村庄的生气一下子被牲畜们升腾起来了。村庄人不能从山坡上捡拾的青草,牛羊们用舌苔替村庄捡回来了,村庄人不能从河流里捡拾的浪花,鹅鸭一一替村庄捡拾回来了,村庄人不能从泥土里找出的虫子,鸡们替村庄一条条叼出来了,村庄里人们不能承受的拉犁、拽车等体力之重,牛、骡子、驴和马匹替人承受了。许多时候,你甚至不能说是人领着牲畜在生活,而是那些牲畜们领着村庄的人们在生活。
           (2)过大年时,村庄的人在扫刷房屋、筹备年货,准备喜喜庆庆过大年,当然,除了自己的房屋和食物,那些牛圈、羊圈也是一定要缮修和清扫的,贮备了一年的好草好料也要拿出来,让自己的那些牲畜们享受。许多的人们扯春联,一定要扯几幅“六畜兴旺”、“槽头兴旺”之类,贴在庭院的树干上、牛羊栏上和猪圈上,给牲畜们也披上那种大年的喜庆。在年节的日子,村庄人是从不吆骡予喝马的,骡马这些牲口跟着自己忙忙碌碌一年了,它们也是该歇歇的。
           (3)村庄里的女人们这个时候最忙碌,,里里外外的活计拾掇完了,窗子和家具擦洗净了,过年的肉、馍、饺子、大米、青菜备好了,男人们可以悠闲地坐在院于里喝茶抽烟,或者走门串户聊去了,各种牲畜的栏圈清扫干净,上好的草料装满牲畜们的食槽了,她们就搬出大木盆蹲在干净、清爽的院子里洗衣服。洗衣服多在腊月二十九,这个腊月是大月,就二十九洗,今年腊月是小月,没三十的话,就放在二十八的下午洗。一筐筐的衣服洗好后谁也不忙着晾晒,就湿湿地堆放在屋檐下的盆子里。年三十的大阳再暖再亮,村庄里的人也是不会晾晒衣服的,村庄里的人们说,太阳也一年照到头了,要让太阳歇一天。虽然年三十的太阳还暖暖地照,它照着村庄,照着田野,照着落了雪或没落雪的山岗,照着结了冰或没结冰的河流,但村庄的女人认为,只要太阳没晒到她们的衣物和被褥,太阳就是在休息和歇脚了。有一年,庄西头的四大婶年三十在谷场上晒衣服,不知晾衣服的绳让谁给齐截截割断了,刚洗净的衣服落了一地,沾满了谷场上灰嘟嘟的泥水。四大婶站在稻场上骂,反倒招惹来了一片的指责声:“日都照了一年了,还不让太阳歇一天!”“骡马都得喘口气,日头也忙一年啦,咋说也得让日头歇一天!”四大婶听罢脸就红了,忙捡衣服忙分辩说:“看我忙忘了,把三十当二十九了,三十咋能晒衣裳呢?得让太阳歇一天!”说着就抱了衣服慌慌地回去了。
          (4)我不知道年三十这天不晒衣服,太阳是不是真的就像村庄里的牲畜是在卸了套歇着;我不知道村庄里的湿衣服会不会真的累着了天上通红的太阳;我不知道村庄的人们是否知道在许多国家和民族里,太阳一直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但在我的豫西南村庄里,太阳可能是村庄里的一匹马、一头牛,它只是村庄心灵里的一头或一只牲畜,在村庄的年节里,它被允许歇一天。
           (5)我敬慕那滋养生命和万物的太阳,但我更敬慕那些让太阳歇歇的村庄和村庄的心灵,这是世界望尘莫及的一种博大,这是诗魂不能想象的浪漫……
           (6)太阳是村庄的牲畜。
           (7)我喜爱拥有太阳这匹或这头牲畜的村庄,不管它有名或无名,不管它庄大或庄小,不管它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或是在一个深山的角落里。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第(1-2)段的内容。

    【答案】
    (2)试赏析下列句子。
    ①村庄人不能从山坡上捡拾的青草,牛羊们用舌苔替村庄捡回来了,村庄人不能从河流里捡拾的浪花,鹅鸭一一替村庄捡拾回来了,村庄人不能从泥土里找出的虫子,鸡们替村庄一条条叼出来了,村庄里人们不能承受的拉犁、拽车等体力之重,牛、骡子、驴和马匹替人承受了。
    ②四大婶听罢脸就红了,忙捡衣服忙分辨说:“看我忙忘了,把三十当二十九了,三十咋能晒衣裳呢?得让太阳歇一天!”说着就抱了衣服慌忙地回去了。

    【答案】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太阳是村庄的牲口”的理解。

    【答案】
    (4)结合全文,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埃及人在神庙中用公羊石雕代表太阳,而把他们的国王雕像放在公羊的头下,以示对太阳 神的尊敬;古巴比伦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是在巨大的石碑上雕刻的。在石碑上半段有一幅精致的浮雕,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而国王汉 穆拉比则恭敬地站在它的面前;古代印第安人也自称“是太阳的子孙”。即使是到了今天,人们还可以通过各种仪器窥视太阳的各种“隐私”,太阳对人类文明的影 响也依然存在,人类仍然追寻着太阳。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5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悲悯情怀
          世上有种最温柔也最具震撼力的东西,那就是一一悲悯。
          不知该怎么形容这种情感,它是那么的旷世,仿佛来自天上的水;它又是那么的尘世,伴着人的血脉不息运行。它是上天在人的灵魂中植下的一方净土,培育纯净而慈悲的花朵。
          少年时,住在一户院落内,院落的门口左侧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长牌,“李殊如诊所”,字是隶书,端雅干净,像虽已迟暮仍面目清秀的李殊如大夫。她是解放前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的,医术精湛。据说她身世复杂,她也从未向人提过只言片语,只是安静行医。她很少言笑,但并不威严,眼神中总有善解的温情。
          有次一个无理取闹的病家吵上门来,为拖赖诊资与药费谎说病人病情更重了,李殊如并不争辩,只是看着病家浅浅一笑,说:“是吗,那就不必付费了。”转身,她配过一服药,递与病家,“要不再试试?”病家红了脸,迟疑地接过药急急走了。
          那一笑,是我在白色的诊室外感受到的最初的悲悯。从此,我觉得悲悯应当是白色的,微微透着天的蓝光。
          一个有悲悯心的人,是幸运的,因为悲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纾解自私,淡化不平,它是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心灵光泽,经得起时间的变迁。悲悯并不仅只对个人,它也是对自身、对人类、对于万物普遍的情感关怀。
          但同时,有悲悯意识的心灵又是痛苦的。
          一位朋友曾说起,一个夏天的晚上,她从朋友家出来,因为炎热,买了罐饮料边走边喝。路上行人很少了,一个拎着旧麻袋的男孩超过了她。路过时,他的脚步有些迟疑,但他侧了侧脸,还是走过去了,柔和的路灯下,他的背影很单薄,灰旧的衣衫被汗水濡湿了,贴在瘦瘦的脊背上。他在沿街搜集空易拉罐。朋友把未喝完的饮料很快倒掉了,把空罐递给他,男孩也就十六七岁吧,很清秀的轮廓,头发被汗水濡湿了,贴在额角。他接过空罐,拎着袋子,默默又向前走了。
          那一刻,朋友说,“我心里充溢着复杂的滋味,觉得自己很难堪。饮料其实还剩了不少,但我想拿空罐给他更好,尊严可能比施舍对他重要,而且也许我已在内心伤害他了,虽然我出自真诚。那晚心里一直有点沉,隐隐有痛,那个男孩,不知还要拾多久?一个晚上的风尘,是否能当得了一两罐饮料的钱?他是用微薄的力帮持着困窘的家,还是根本无以为家。将来他的命运会怎样呢?”朋友沉默了,眼睛有点潮,“而且让我难过的是……我无法为他,为他们做点什么”。
          悲悯,是人的情感的一脉活水,有时漾开柔波,有时惊起阵痛。悲悯是有温度的,它使心灵懂得体恤,而不会物化成无动于衷的石头。
          而现在,悲悯更多被淡漠与自私所取代了,身边真实的苦难不被援手,经过加工的血泪却成为热卖(热卖也正说明匮乏有个女人,乡下失去双亲的表佳、表佳女因贫困辍学,为丈夫寄去一些钱她阴沉了几天脸,但在看杂志上一篇农村少年和拮据的命运奋争、尽心服侍病母的故事她感动地有了泪花,不是出于悲悯心,而是出于对自己丰衣足食日子的感动吧。还有什么比境遇的对照更令人觉得自足呢?而有悲悯心的人即使身处窘境也会从薄焰中分出一缕微光,无存此心的从一杯奠中分出一小匙也是不忍。
          悲悯就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也不一定济世,但一定有光,一定伴着感动,有什么比贯穿着感动的生命更令人感动的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脸”支付

    吕春荣

        ①“靠脸”吃饭的时代来了。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德国玩的一场“刷脸秀”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活动中,马云向全世界演示了“Smile to Pay”(微笑支付)扫脸技术。他利用“刷脸支付”从淘宝网上购买了1948年汉诺威纪念邮票,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德国总理默克尔。这么炫酷的举动也让许多网友们不淡定了,更大呼:“马云这个不靠脸吃饭的男人,终于干了一件‘刷脸’的事。

        ②马云展示的“扫脸”支付技术是由蚂蚁金服和北京旷视科技旗下的face++平台合作研发的一种主要用于网上购物的新的支付手段,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来取代传统密码。

        ③“刷脸”支付系统是一款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它于2013年7月由芬兰创业公司Uniqul全球首次推出。该系统不需要钱包、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时只需要面对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消费者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相关联,整个交易过程十分便捷。

        ④不论是POS机“刷脸”,还是网上支付“刷脸”,依赖的都是“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人脸识别系统在中国已广泛应用于公安、海关、金融、军队、机场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考勤、手机、数码相机等民用市场。

        ⑤据了解,早在2013年的愚人节,支付宝官方微博对外发布了一个名为“空付”的宣传片,短片中消费者对着镜头摆个鬼脸,系统也可以“支付成功”。支付宝官方表示,这只是他们在愚人节和用户开的一个小小“玩笑”。

        ⑥两年后,“愚人节玩笑”不再只是玩笑,漂洋过海的“刷脸”技术也站上国际舞台开起了“国际玩笑”。然而,面对如此“任性”的支付宝,小伙伴们有了这样的质疑:“刷脸识别准确么?”

    ⑦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计算机人脸识别的准确率竟然已经高于人眼。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称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15%,而肉眼识别的准确率大约在97.52%。而作为世界领先的人脸识别平台,Face++Financial人脸识别技术在LFW国际公开测试集中更是达到世界最高的99.5%准确率。同时,运用“交互式指令+连续性判定+3D判定”的技术,其人脸识别防伪攻击的能力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次作为“刷脸”后端技术支持的北京旷视科技公司表示,他们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十万分之一的误识率,也就是说一对双胞胎可能__万次脸才会认错一次。而且,这种技术具有不可复制性,即使做了整容手术,该技术也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原来的你”。

    ⑧“刷脸”支付正在掀起一股热潮。我国有13亿人口,这决定了人脸识别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从2010年开始,国内人脸识别产品市场快速增长,从6.7亿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14.9亿元。

        ⑨刷脸技术俨然已成为“下一个风口”,还在等什么,赶快刷一下,看看你的颜值可不可以免费支付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8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哧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没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小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轻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

        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儿回。住远一点儿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啊。”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啊。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________________?”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儿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地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儿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唾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儿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烧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____

    人们说,坎肩、裤子上要是没有鼓鼓囊囊的口袋,就不像一个摄影家。二十五年前初见福哥,他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福哥喜欢鼓捣相机,是受哥哥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福哥刚上初中,十二三岁的年纪,而他的哥哥已经工作,跟三个好友合伙买了一架120红梅照相机,一人一个月,轮流玩。轮到哥哥的这个月,哥哥很高兴,手把手教他怎么玩,然后留下几个胶卷,说,我不玩的时候你只管玩。就这样,福哥一头钻进了镜头里。

    后来,福哥参军三年,退伍回到老家阳泉。由于平时喜欢摄影,不时在市报上“见图”,便被调整到单位里的资料室,管资料,搞摄影。有一年,得知有一场全国财税系统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他便拿出最近的新作报名参赛——单位里刚举行职工拔河比赛,“胜利者”向后倒下的那一刻,比赛双方和观众们笑成海洋。这幅《乐在其中》荣获大赛二等奖,奖品是一辆令人艳羡的“飞鸽”牌自行车。骑上自行车,福哥对摄影的热爱从此真的“飞”起来了!

    福哥常说:“咱的镜头主要是对准脚下,用镜头留下生活记忆。”我每次回到阳泉,福哥总会向我展示他的最新作品,让我“看图说话”。

    福哥很得意的一幅作品,叫《盂县十八盘》。十八盘位于晋冀交界处,西边是山西盂县,东边是河北平山,处于黄土高原和冀中平原的过渡地段,山势落差较大,山高,峰奇,关险,道路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摄影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辛苦活儿,为了取一个好镜头,就得用心思。福哥常常利用节假日,一个月跑七八回十八盘,就是为了捕捉雾中山路的美景。起雾即起身,可等赶到了,雾也散了。跑得次数多了,周边村子里都有他的“线人”。一天早晨,“线人”打电话说:“福哥,看样子要起雾了,你快来!”

    福哥打车赶到十八盘,正是近午时分,云雾弥漫升腾,山路掩映,若隐若现,令人兴奋!福哥扛着相机跑上跑下,拍了半个多小时,大雾渐渐散去,回看镜头里的图像,哦,浑如一幅幅苍茫遒劲的泼墨大写意画卷!

    有一年,阳泉突降大雪,有人告诉福哥,晋中的昔阳县闫庄村有“好景儿”。他立马喊上两个战友,开车出发。

    闫庄村到了,天也放晴了。福哥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阳光下,一排排整整齐齐码成长墙的玉米垛,被一尺多厚的大雪覆盖着,广阔的银色世界里闪耀出成排成垛的金玉米,那图景,美好又气派,震撼又壮观,是一幅天然的“瑞雪丰年图”!那一刻,《太行山上的好年景》诞生了,获得当年山西省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银奖。

    又一年农历正月二十,按照阳泉北舁村的老风俗,生旦净末丑穿着古戏装,扭秧歌,“闹红火”,男女老幼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红红绿绿,热闹得很!福哥端着相机,在场子里钻来钻去,登高爬低,仔细搜寻着最完美的摄影机位。有了!只有趴在“这个”地方,仰角取景,才能全景式收入那些主角观众、高台低垒、里三层外三层生动而宏阔的大场面,就叫它“黄土地上的狂欢节”吧!第二年见面时,福哥笑着对我说,过了一年,正月二十又来到北舁村看“红火”,一个摄影的朋友都没见着,当他走到去年取景的那个地方,嘿,“长枪短炮”全在这儿趴着呢!

    踏遍青山人未老。前不久,福哥向我“炫耀”他的新装备——无人机智能摄影设备。他把一张张广阔而美好的雪山梯田图片铺开向我展示,说,你猜猜这是哪里?我仔细端详了一番,还真是没看出来。福哥得意地一笑,说,这是今年春节刚拍的,咱平定县的张庄梯田。别说你老兄看不出来,就连当地的老人们都说,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从来没见过咱家乡这么好看!福哥说,我们站在大地上,谁能看到“天的视角”呢?多亏有这新玩意儿!

    福哥本是一个“门外汉”,因为热爱和钻研,把自己练成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并出版了自己的摄影作品集。福哥说:“搞摄影,没诀窍,咱就是真心喜爱,动真情,下苦功,甘愿付出一切!”他几乎利用所有的节假日“跑景儿”,为家乡留下许多珍贵的镜头。譬如,驰名国内外的盂县大汖古村落,经过开发,已不是原来的样貌,但福哥的镜头里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这些年,福哥的作品先后获得了很多大奖,《枕河人家》入选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烟雨浩渺显奇峰》入选第十届北京国际影展,《候补队员》入选第七届上海国际影展……一张张照片,保存了珍贵的记忆。

    福哥对我悄悄说:“咱嘴拙,不善言辞,就用镜头来说话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