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觅记忆的声音

柳萌

①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声音。这些有特点的声音,即使在黑夜里听到,都会让你准确地判断,你此刻在什么地方。

②比方,我家乡宁河青青稻田里,夏日那一片清脆的蛙声;比方,我去过多次的北戴河,傍晚那海浪扑石的涛声;比方,我游玩过的川地成都,茶馆堂倌冲水的壶声;比方,那年独坐莫斯科河边,白桦树在风中摇曳的响声;比方,漫步音乐之都维也纳,无处不闻的优美琴声等等,都成了我记忆中的声音,只要一想起这些地方,那声音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我的耳边轻轻地回响。

③这次来到广州番禺,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充满现代感。城市充沛的活力,犹如南方的阳光,灼开了我昏花老眼,我真想看看,早年芭蕉树丛的景色;然而,触目可见的只是零散芭树,倒是有众多新鲜花木,不时拥到我的眼前。旧景不再,旧情依然。

④在参观空闲小憩时,在一家茶厅饮茶赏乐,听着优美的广东音乐,立刻让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听到的这南国的声音。那声音比之现在听到的,好像更悦耳、更美妙、更抓心。更充满化不开的韵味儿。是呵,那伴过轻盈舞姿的《步步高》还在吗?那让人遐想的《饿马摇铃》去哪里了?那《平湖秋月》的旋律还那么优美吗?我在询问更想寻觅。我询问的是广东音乐,我寻觅的是我的生活。

⑤我第一次到广州,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10月。火车到达的时间是在晚上,走出灯火辉煌的火车站,像到每个陌生城市一样,我想捕捉异样的景色,然而,我看到的却别无二致,在失望中忽然听到,那唯有广州才有的声音——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还有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于是我兴奋地跟同伴说:“广州这座城市太有意思了,用独特的美妙声音,向远方客人问候!”这声音是生活的交响,这声音是远古的足音。这声音中的景色,如同一小幅油画,保存在我记忆的相册里。

⑥后来我又多次来过广州,广州的高楼多了,广州显得洋气了。然而,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木屐被柔软塑料鞋代替;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只在餐厅里会偶尔听到,街头响起的大都是流行乐曲。我只是遗憾,却并不惆怅。时代的进步,生活必然变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彼此间多些宽容,才会和谐。而我,依然怀念那逝去的记忆中的声音。

⑦这次来到广州番禺,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同样在任何地方都未听到,原以为,那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大概也不会再飘出来了,谁知在那个休憩的茶厅,却举办了一次广东音乐演奏专场,而且还有醇厚的女声伴唱,着实让我过了把广东音乐欣赏瘾,当然,比这更欣慰的是让我知道,早年记忆中的广州的声音,并没有在这块土地完全消失。

⑧除了这古老的广东音乐,在番禺,我还寻找到了另一种乐音,它比之柔美的广东音乐,更有着震撼心魄的巨大力量,这就是番禺人冼星海的乐音。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出生于番禺榄核镇一个渔民之家。可能是这块土地的乐音,滋养了他的音乐天赋,闯荡过的纷繁的大千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和心胸,他用跟乡贤们同样的音符,谱写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我曾经在晚霞落尽的壶口,借助微弱的光亮欣赏瀑布,那壮阔的阵列,那震撼的响声,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兵马,挟带着锐不可当的气势,扑面而来而后又渐渐远去。此时我分明清晰地听到了,黄河的吼声,太行的号声,让一个不肯屈辱的民族,昂首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星海是可敬的,番禺应自豪。

⑨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表述声音。我发现当代的番禺人,更喜欢用新的声音,倾诉对新生活的感受。这新的番禺的声音是大夫山公园的潺潺流水声,是沙湾活动中心的击乐声,是建设工地搅拌机的轰鸣声……这声音寄托番禺人的无限向往,这声音滋润着番禺人的心田。

(有删改)

(1)、作者到广州寻觅到的声音以及当时的感受是不同的,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寻觅到的声音

感受

第一次到广州

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噼噼啪啪的木屐声

兴奋

中间多次到广州

这次到广州

(2)、作者认为,“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声音”,那么,在作者看来,广州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伴过轻盈舞姿的《步步高》还在吗?那让人遐想的《饿马摇铃》去哪里了?那《平湖秋月》的旋律还那么优美吗?

(4)、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只是遗憾,却并不惆怅”?
(5)、下面的链接文字选自语文教材中的《壶口瀑布》(作者梁衡)一文,请你将链接文字与本文第⑧段中的划线句对比,概括壶口黄河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各自抒发的情感。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成长和成功
                                                                                                           俞敏洪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就算活着,也没有了梦想和激情。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任人平白地“拿来”,因为凡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也极有可能随时失去;成功是一种成长,而成长源自一个人的内心,得到了就是永恒。人们在看待成功时,通常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看成功本身,而不去探索如何成功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到的?还是通过权钱交易的阴谋得到的?如果一个人得到的财富、名誉和地位不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完善和光明磊落的努力得到的,那他所谓的成功就是令人鄙视的,这种成功也和成长毫无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是和成长相连的,是通过不断努力而取得的,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成功会比较长久。
         ③成长是一个人不断取得成功的加油站。如果一个人继承了一笔遗产、中了一份彩票,或者因为考试猜对题目而得到了一次高分,这不叫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它与成长无关,不可复制,存在极大的偶然性。试想,如果此人想要再继承一份遗产,再中一次彩票,或者再猜对一次题目,还会那么容易吗?但相反,如果一个人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么他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未来更多的成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复制。所以,持续不断的成功必然和成长相关。当我们谈论一个人成功的故事时,其实就是在谈论他不断成长的过程。并非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值得尊敬,除非他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成长过程。
        ④现在的年轻人只追求成功,不追求成长,这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这就像造一所房子,只追求房子的高度,却不努力把地基夯实,房子到了一定的高度必然轰然倒塌。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时光,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探索真知、广交挚友,让美好的青春留下一路成长的轨迹是令人着迷的一件事情。同时,前途的迷茫、失恋的痛苦、人生的徘徊、现实的苦闷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可惜,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选择用一种浅薄的方式——或打游戏或上网——来刻意回避自己成长所必须经历的努力和痛苦。不过,任何逃避都只能是暂时的,现在的一时逃避通常意味着未来以成倍的努力和痛苦来偿还。我见过太多的人,由于在大学时不愿意主动成长,不追求知识,不丰富自己的心灵,不思考自己的人生,结果走上社会后变成了毫无用处的人,在社会的边缘游荡,不能融入社会,也不被社会所接纳。
        ⑤只追求成长,不追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其实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人生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她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她曾经有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之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1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歧视

      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京城的一所大学。

      当我步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日大伟忽然在校园里寻到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

      “祝贺你。”我说。

      “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时我的成绩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那个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读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的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一定要考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次我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3年后,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

      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了一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最聪明也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考上大学,我头朝下转三圈……”“后来呢?”我问。

      “后来和大伟一样。”张老师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的心灵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让我们激发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到北京,意外的在大街上遇上了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了女友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驼峰上的哈萨克姑娘

王宗仁

       ①夏日的沙漠里zào热得像一口大蒸锅,人置身其间,会蒸得晕头转向。为了免受这种煎熬,我特地把去翡翠岛采访的时间安排在太阳落山之后。

       ②一听到“翡翠岛”这三个染绿带水的名字,你心里大概就润滋滋的了。其实,那里还是一片风沙咆哮的荒野世界呢。牧民们组成的植树大军正在憋足劲改变它的旧貌,他们按捺不住向往绵延绿杨翠柳的渴盼,便起了这么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

       ③沙漠的夜,空荡荡,黑洞洞,四周寂寞荒凉得有点怕人。沙滩上到处是拦路的流沙。脚一踩下去,沙子就扑哧一声埋到了脚脖根。我费劲拔出脚,慢慢地走着。大概走了不到一个小时,我忽然看见一颗拳头大的光亮出现在夜幕上,点缀在这星群之中。啊,好大的一颗亮星!我站住,出神地看着……

       ④借着夜的微光,我隐约看见,面前是一个黑乎乎的什么东西。它三高两低,像一座小山峰,不住颤动的光芒犹如一把剪刀,剪开了漫漫夜幕……这颗亮星原来是盏灯,风灯!那三高两低的东西在徐徐移动,风灯跟着在行进。啊,是骆驼,驼峰上坐着一个姑娘,风灯就提在她的手中。骆驼驮着姑娘,驮着风灯,不紧不慢地走着……

       ⑤这是一个哈萨克姑娘,顶多十三四岁。她吆喝着让骆驼停下,和我搭话。“我叫娜仁花,今天是星期天,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来参加植树。我跑后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打仗跟植树一个理。没有驼队运树苗,风沙线上栽树的叔叔、阿姨,就只好停工待料,就像解放军叔叔冲锋时枪膛里没有了弹一样。”娜仁花,好样的后勤兵!

       ⑥我们一路同行。月儿升起了一竿高,大地一片银辉。直到这时,我才看清娜仁花坐的驼峰上驮着两大捆树苗,青勃勃、嫩鲜鲜的叶芽儿一下子就把我的心给染绿了。娜仁花对我说:“这些树苗有杨树、柳树、雪松、洋槐……”点了这一大串树名以后,她又扬了扬手中的一小扎树苗,说:“还有它,叫昆仑藤。”

       ⑦“昆仑藤?”这是个新鲜品种,我第一次听说。

       ⑧“这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栽培成功的一种耐寒树种,因为它是在昆仑山的冰雪地培育成功的,为啥叫藤?就是把树栽在沙滩上,让它们像藤一样一直爬到昆仑山顶……”说到这儿,她不再吭声了,显出一副沉思的样子。我知道,娜仁花一定在思谋着,怎样使他们这“青藤爬昆仑”的宏伟规划得到实现。思想插上了翅膀,向理想境界飞翔,这是不含糊的。但是,飞翔的征途上会遇到各种险阻。

       ⑨借着朦胧的月色,我看见了骆驼留在沙滩上那一行深深的蹄印。我坚信,不久,这每片蹄窝里会漂来清水,长出绿色……

       ⑩“瞧,我们的大队人马赶上来了,我得赶路了。再见!”娜仁花吆喝起骆驼起程了。

       ⑪我朝她的身后望去,啊,多么壮丽的戈壁夜景,只见每隔十来步,就有一峰骆驼,每个驼峰上都有一个人影(那一定是娜仁花的同学),也有一盏风灯,足足有二三十峰骆驼。这一串“星星”,镶嵌在夜的沙漠上,像神女给沙漠的胸脯戴上了一串银练,漂亮极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

读书关乎心灵

胡晓红

      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书,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是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尊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了,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略有改动)

阅读散文《那条河流》,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⑪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⑫这时候,我才痛彻心扉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⑬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⑭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⑮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