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

修改时间:2024-09-13 浏览次数:4 类型:开学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 15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捻(cuō)     开(dìng)    摸(suǒ)   奇(jì) B . (kǒng)    慢(huǎn)   苦(lǎo)   示(qǐ) C . (wù)        企(pàn)    静(jì)       感(gaì) D . 仿(fǎng)     惭(kuì)     如(pì)      恨(huǐ)
  •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春分到,百花俏,屏声敛息了一冬的林木花卉喜笑颜开,迎接着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展区内遍布着各种巧妙绝伦的园林建筑,千姿百态的海市蜃楼、美不胜收的奇花异草……市民们纷至沓来 , 在其中尽享游春的乐趣。

    A . 屏声敛息 B . 巧妙绝伦 C . 海市蜃楼 D . 纷至沓来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当一群大雁冲破3月暖流的雾霭时,让我们知道春天就要来到了。 B .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C .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超越并赶上了其他水滴,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D . 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登上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条件之一。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谚道:“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惊蛰日有吃梨的习俗,为啥要吃梨呢□这是因为梨性寒味甘,有助于改善肺热引起的咳嗽痰涌等症状,同时也可以清热化痰□生津止渴。

    A . ”。ㅤㅤ?ㅤㅤ, B . 。”ㅤㅤ?ㅤㅤ、 C . 。”ㅤㅤ,ㅤㅤ, D . ”。ㅤㅤ,ㅤㅤ、
  • 5. 下面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霍去病。 B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被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 C . 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李商隐。 D .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王熙凤。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共14分)

  • 6. 将拼音所提供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ㅤㅤ站在峰顶,但见天空zhàn lán ,空气像ɡuò lǜ 过似的,风中夹带着méi ɡui 的芬芳。fǔ kàn 原野,柳树似女子 piāo yì  的长发,那池塘,就像是女子tián jìnɡ 的脸,微风拂过,“脸”上zhàn fànɡ  波纹。池塘边,cháng yáng 着几个少年,手中的风筝,放飞希望。

  • 7. “魁、裹、晶、碑”都是我们在小学所学过的字。请按要求回答。

    ①按照声母音序排序:

    ②任选其中一字,谈谈古人造字智慧: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8分)

  • 8.  语言运用
    (1) 你的好朋友小明最近沉迷于手机游戏,几乎不阅读课外书籍了。请你劝说小明多读书,少玩游戏。
    (2) 你所在的班级七年级二班,将于下周一的班会课在本班教室举行爱国诗词朗诵比赛,班级安排你去邀请学生处的张老师担任评委。你如何对张老师说呢?

四、默写(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 9. 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

    ,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芙蓉楼送辛渐》)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竹石》)

    ,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共13分)

  • 10. 简单文言文阅读。

    高阳应造屋

    ㅤㅤ高阳应将为室家 , 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 , 加涂其上 , 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 , 则室不败也——木益则劲 , 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⑪任:担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高阳应将室家:       ②生为室:

    ③今虽               ④其后败: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②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3) 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共14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汤圆

    毕飞宇

    ①那一天我得到了一碗汤圆。但我们乡下人要土气一些,把汤圆叫作“圆子”。我的碗里一共有四个圆子,后来,有几个大人又给了我一些,我把它们吃光了。以我当时的年纪,我的母亲认为,我吃下去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我的实际能力。所以,她不停地重复,她的儿子“爱吃圆子”,“他吃了八个”。

    ②直到现在,我都快五十了,我的母亲仍认定她的儿子“爱吃圆子”。其实我不喜欢。在那样一个年代,在“吃”这个问题上,爱和不爱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有”。在“有”的时候,一个孩子只有一个态度,或者说一个行为:能吃就吃。

    ③我还想告诉我的母亲,其实那一次我吃伤了。很抱歉,“吃伤了”是一件很让人难为情的事,可我会原谅自己。

    ④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那碗汤圆呢?倒不是因为我“吃伤了”,首要的原因是汤圆属于“好吃的”。吃好吃的,在当时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⑤“好吃的”有什么可说的吗?有。

    ⑥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在日子比较富裕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享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是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会知道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十分神奇的,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⑦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肉,他们只会做青菜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一做就是满满的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⑧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也自私,也狠毒,但是,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

    ⑨有一首名曲,叫《如歌的行板》。它是这么唱的:“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酒瓶酒杯手中拿/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⑩这第一次读到歌词是在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里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⑪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⑫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到哪里去了呢?

    ⑬“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上大学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里。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

    ⑭我要感谢杰克•伦敦,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分享。此时此刻,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⑮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40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小时候那碗汤圆,这并非母亲所认为的我爱吃汤圆,事实上这和爱不爱吃没有太大关系。 B . 过苦日子的乡下人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高尚无私,而是淳朴的风俗造成的思维习惯。 C . 作者对风俗和法律的关系给出自己的理解,这与他曾经在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D . “分享”的好风俗在我的村庄经久不衰,且“分享”的使用率不断攀升。我期待自己乡村的好风俗能够传播到全国各地。
    (2) 第⑩段中“我”读到这首西亚民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毕飞宇的语言是诗性的,像瑞士表一样准确、精致,字里行间流淌着汉语的血脉和韵律”。试品析下面句子中“点缀”一词的意味。

    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4) 有人认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分享是一种淳朴的风俗。如今物质丰富,衣食无忧,分享失去了时代意义,不必再传扬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七、作文(共1小题,30分)

  • 12.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有趣的小幻想、小创意、小兴趣、小志向,而在实现它们时又遇到怎样一些令你难忘的小故事、小挫败、小感动,小收获,请以“我的小创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写真话、抒真情、讲真理。书写要规范好看哟!加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