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小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光明行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下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碗米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选自2011年第1期《天池小小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妈是朵太阳花

(一)

中午,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她到我公司楼下了。也许是听到我哭了,昨晚接完我的电话后,她连夜起程,从老家吉林舒兰农村风尘仆仆赶到北京。

真的很难想象,她是怎么找到我公司的。她说:“鼻子底下长着嘴,问呗。”再看她的行李,一个行李箱,两个半人高的编织袋子,我上去拎了一下,愣是没提起来。我问她:“妈,你这是搬家吗?”她说:“嗯,闺女,妈种了一辈子地种腻歪了,准备借我闺女的光,当‘北漂’。”我妈一边说着,一边咧着嘴,扭了两下大秧歌。恰好是午休时间,一个东北大妈在46层高的写字楼前,当街扭东北秧歌的情景,足以让我“社死”。但我妈的信条是,只要她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二)

老妈来了,出租屋如同塞进了10个人一般热闹。“看这蚂蚁花,我从老家带来的。家里没花是不行的,眼睛没有着落。我在火车上跟人聊天才知道,它也叫太阳花,多好听。”我妈手不闲着,嘴也不闲着,边干边讲。杂乱的房间变得整洁,餐桌上很快有了两菜一汤。我妈从始至终没问我为什么哭,只是在吃饭时说了一句:“吃饱肚子,过好日子。”那晚,我们娘俩挤在一张床上聊天。我跟她说:“我可能病了。”为了不让她担心,我还加了一句,“应该很轻,也就是轻度抑郁。”我妈说:“人要是一直心情都好那也不正常,妈看事儿不大。我来了,专治各种不开心。”

我信。自打我妈出现,我都挺开心的,也有了倾诉的欲望。

我跟她说,去年春节,一个人被隔离在出租屋,心情越来越糟糕,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失恋了。去美国进修的男朋友开始很少来电话,最后一次我给他打电话,是一个女生接的,她说让我不要再跟他联系了。我妈说:“连分手都不敢当面跟你说的男人,靠不住。歪瓜裂枣就得早点摘除,不然把好的都给带坏了。”

那晚,我依在我妈身边,一觉睡到大天亮。

(三)

第二天,我下班刚到家,我妈就告诉我,她找到工作了——给小区里一对老夫妇做饭。我问我妈是怎么认识那对老夫妇的。她轻松地回答:“跟小区物业、保安、保洁、居民聊天呗。我一个事业型女性,一天不干活不赚钱,就吃不下,睡不香。”

不仅如此,她还拉着我,在另一个小区找到了跳广场舞的队伍。

说真的,我妈没什么舞蹈天赋,不管什么舞最后都能被她成功地扭成东北大秧歌。旁边的人看得哈哈直笑。终于,一个热心的阿姨被她这股勇气征服了,广场舞结束后,她给我妈教起了基础舞步——刘姨,就这样成为我妈来北京交到的第一个朋友。

在我的世界里,焦躁是家常便饭:天气,工作,拥挤的地铁,老板的坏脾气,网络的卡顿,一条负面新闻……

但在我妈那里,快乐俯拾皆是:跟视频学会做一道菜,跟刘姨学会跳一支舞,雇主夸她能干,一个人用手机导航去了颐和园……哪怕是公交车坐过了站,她也可以开心地跟我描述:“那一站一点没白走,我居然发现一个公园,里面有一个比咱这儿规模大两倍的广场舞队,曲子可新啦!”

我妈工作3个月后,又有新的工作找上门来。工作是菜场肉摊的叔叔介绍的。他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主管,想招牛奶促销员,他当时就想到了我妈。就这样,我妈变成真正双职双薪的事业型女性。

我妈不忍心让老人吃剩菜剩饭,就买了一辆电动车。这样,每天她5点下班,可以赶在6点前让老人吃上新鲜的晚饭。我见过我妈戴着头盔在北京街头风驰电掣的样子,太飒了

(四)

我妈每天跳广场舞,我就在周围跑步。慢慢地,我觉得,我妈那不够协调的舞姿有一种骄傲而独特的美。舞蹈老师曾经这样评价道:“你的舞跳得太有生命力了,有一种野性的美。”是啊,我妈长得不美,也没什么文化,可她不仅自己活得本真洒脱,也悄然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生活的麻烦没有尽头,成长也永无止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戈壁开满花

李要军

①“这是我爸爸,你们不能靠近!”看着女儿伸出双臂,像“老鹰”护“小鸡”一样护着自己,不让小朋友们接近,艾国心中既欣慰又内疚。欣慰的是,女儿聪明伶俐,在一天天长大;内疚的是,女儿已五岁了,今年还是他第一次在家乡陪她过暑假。

②作为一名空军部队雷达兵,艾国这些年一直对妻子满怀愧疚。妻子怀孕六个月时,他正在奔赴高原执行任务的路上。临出发前,妻子问他什么时候能休假回家,他告诉她再过三个月左右就能回。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归家。为了让妻子安心,他只好先许下诺言。

③转眼间,妻子的预产期到了,艾国承诺的回家时间也到了最后期限。他何尝不想早点儿回家陪妻子,但作为单位业务骨干,在任务紧要关头自己不能撒手不管。此时,队长命令道:“你必须回去,并且今天就走!妻子生产,你一定得回家精心陪护。这里有我们,你放心!”

④等艾国匆忙赶回甘肃老家时,妻子已住进了病房。在他的悉心陪护下,妻子顺利生产。抱着刚刚出生的女儿。艾国流下了幸福的眼泪。让他同样开心的是,队长在为他贺喜的电话里,特意告诉他,这次千里机动任务圆满完成。

⑤艾国给女儿起了小名----小雪球。在休假的那段时间里,他尽心尽力照顾妻女。虽说是第一次当父亲,可抱婴儿、换尿布、拍奶嗝儿这些事,他一学就会。有时后半夜把女儿哄睡后,他怕吵醒熟睡的妻子,便蜷缩着身子睡在沙发上。

⑥女儿出生后的第二个春节,艾国计划休假,但最终还是把名额让给了战友。

⑦又一个夏天来了。当老师的妻子说,要趁暑假带女儿来部队驻地看他。艾国说驻地条件艰苦,怕她和女儿不习惯。妻子笑了:“我又不是没去过,营区条件只能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吧。”艾国想想也是。

⑧几年前,他和妻子还处在热恋阶段时,她曾来过驻地一次。那时,戈壁滩上的沙枣花开得正盛,兵营后是一片沙枣林,沙枣花将醉人的花香毫不吝惜地泼洒在灿烂的阳光下。他和战友们精心准备了一个个意外惊喜,她房间里老旧的白瓷瓶里每天都有一枝新鲜的沙枣花。尽管生活条件比她想象的还要艰苦,在战士们一声声“嫂子”的称呼声中,她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嫁给他。

⑨妻子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除了他离她远一些,其他任何方面,如对她的关心、对双方父母的孝顺、对女儿的疼爱……艾国都做得无可挑剔。

⑩如果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黄昏时戈壁的苍凉壮阔,那么夜色中的戈壁滩则如童话世界那样安静神秘,星星亮得耀眼。这让喜欢数星星的女儿,每天都疯玩到深夜。

⑪回老家的前一天晚上,原本住在营部家属区的妻女,坚持留在台站,要陪艾国一起值班。

⑫那天后半夜,女儿突然发起高烧。军医在营部,营部在五公里以外。交接班后,艾国抱着裹紧被子的女儿,妻子打着手电,快速地向营部奔跑。到营部女儿得到了治疗,终于转危为安。从台站到营部的这条路,艾国走了十多年,这一次却让他感觉如此漫长,似乎总也跑不到闪烁着灯光的尽头。从此,每当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他都会回忆起与妻女拼命奔跑的那一夜……

⑬时光荏苒,今年是艾国佩戴四级军士长军衔的最后一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入伍十几年来,看着一拨又一拨战友来了又走,转眼间,退役二字也摆到了他的面前。

⑭一些老兵已经开始忙着整理个人资料、联系工作,寻找下一步的人生方向。艾国抓紧这最后的点滴时间,忙着把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战友们。以往他和女儿两天一次的视频约定,也因忙着授课而暂停。战友们都说,像艾国这样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人,无论在哪儿,都会闪闪发光。

⑮又到了沙枣花开满戈壁的季节,艾国摘下了佩戴多年的四级军士长军衔,戴上了光荣退役的大红花,四溢的花香铺满艾国回家的路,妻子和女儿在路的那头迎接他。

⑯“我爱我的家,戈壁开满花!”这是艾国最想说的真心话。是呀,对军人来说,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军营何尝不是一个家?那里或许偏远荒凉,但在他们眼里,却是世间最动人的角落,永远开满鲜花……

(选自《中国国防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Ⅱ

燕子来时

何君华

    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巢。后来,看着新泥垒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 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 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父亲说: “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 ,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的……”

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 心想: “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 ”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

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放心吧! 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 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 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我急切地问父亲: “是去年那只燕子吗? ”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 “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 我又看到了新泥垒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八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6 页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我知道, 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我虽然知道这是世间一切生物都难逃的宿命,但仍然难过不已。好在没过多久,又有一只燕子来到我家“安家落户”,那是一只有着普通棕红色脸颊的燕子。很快,又看到新泥垒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⑨去年,我们拆了家里的泥瓦房,当然连同燕子的巢穴也拆掉了。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 特意用青琉璃瓦盖了屋顶,是为了方便燕子回来筑巢。 父亲心里一直记得, 来年外出打工时,一定要将房檐下的玻璃窗留一道缝儿。这样,即便一整年锁着门在外头打工,我们家的燕子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是的, 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一种温暖的像爬虎的藤蔓样在的心蔓延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儿时的歌谣: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⑪“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车窗外的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坐在车里的父亲分明感到,新的春天已经来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