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4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戈壁开满花

李要军

①“这是我爸爸,你们不能靠近!”看着女儿伸出双臂,像“老鹰”护“小鸡”一样护着自己,不让小朋友们接近,艾国心中既欣慰又内疚。欣慰的是,女儿聪明伶俐,在一天天长大;内疚的是,女儿已五岁了,今年还是他第一次在家乡陪她过暑假。

②作为一名空军部队雷达兵,艾国这些年一直对妻子满怀愧疚。妻子怀孕六个月时,他正在奔赴高原执行任务的路上。临出发前,妻子问他什么时候能休假回家,他告诉她再过三个月左右就能回。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归家。为了让妻子安心,他只好先许下诺言。

③转眼间,妻子的预产期到了,艾国承诺的回家时间也到了最后期限。他何尝不想早点儿回家陪妻子,但作为单位业务骨干,在任务紧要关头自己不能撒手不管。此时,队长命令道:“你必须回去,并且今天就走!妻子生产,你一定得回家精心陪护。这里有我们,你放心!”

④等艾国匆忙赶回甘肃老家时,妻子已住进了病房。在他的悉心陪护下,妻子顺利生产。抱着刚刚出生的女儿。艾国流下了幸福的眼泪。让他同样开心的是,队长在为他贺喜的电话里,特意告诉他,这次千里机动任务圆满完成。

⑤艾国给女儿起了小名----小雪球。在休假的那段时间里,他尽心尽力照顾妻女。虽说是第一次当父亲,可抱婴儿、换尿布、拍奶嗝儿这些事,他一学就会。有时后半夜把女儿哄睡后,他怕吵醒熟睡的妻子,便蜷缩着身子睡在沙发上。

⑥女儿出生后的第二个春节,艾国计划休假,但最终还是把名额让给了战友。

⑦又一个夏天来了。当老师的妻子说,要趁暑假带女儿来部队驻地看他。艾国说驻地条件艰苦,怕她和女儿不习惯。妻子笑了:“我又不是没去过,营区条件只能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吧。”艾国想想也是。

⑧几年前,他和妻子还处在热恋阶段时,她曾来过驻地一次。那时,戈壁滩上的沙枣花开得正盛,兵营后是一片沙枣林,沙枣花将醉人的花香毫不吝惜地泼洒在灿烂的阳光下。他和战友们精心准备了一个个意外惊喜,她房间里老旧的白瓷瓶里每天都有一枝新鲜的沙枣花。尽管生活条件比她想象的还要艰苦,在战士们一声声“嫂子”的称呼声中,她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嫁给他。

⑨妻子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除了他离她远一些,其他任何方面,如对她的关心、对双方父母的孝顺、对女儿的疼爱……艾国都做得无可挑剔。

⑩如果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黄昏时戈壁的苍凉壮阔,那么夜色中的戈壁滩则如童话世界那样安静神秘,星星亮得耀眼。这让喜欢数星星的女儿,每天都疯玩到深夜。

⑪回老家的前一天晚上,原本住在营部家属区的妻女,坚持留在台站,要陪艾国一起值班。

⑫那天后半夜,女儿突然发起高烧。军医在营部,营部在五公里以外。交接班后,艾国抱着裹紧被子的女儿,妻子打着手电,快速地向营部奔跑。到营部女儿得到了治疗,终于转危为安。从台站到营部的这条路,艾国走了十多年,这一次却让他感觉如此漫长,似乎总也跑不到闪烁着灯光的尽头。从此,每当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他都会回忆起与妻女拼命奔跑的那一夜……

⑬时光荏苒,今年是艾国佩戴四级军士长军衔的最后一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入伍十几年来,看着一拨又一拨战友来了又走,转眼间,退役二字也摆到了他的面前。

⑭一些老兵已经开始忙着整理个人资料、联系工作,寻找下一步的人生方向。艾国抓紧这最后的点滴时间,忙着把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战友们。以往他和女儿两天一次的视频约定,也因忙着授课而暂停。战友们都说,像艾国这样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人,无论在哪儿,都会闪闪发光。

⑮又到了沙枣花开满戈壁的季节,艾国摘下了佩戴多年的四级军士长军衔,戴上了光荣退役的大红花,四溢的花香铺满艾国回家的路,妻子和女儿在路的那头迎接他。

⑯“我爱我的家,戈壁开满花!”这是艾国最想说的真心话。是呀,对军人来说,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军营何尝不是一个家?那里或许偏远荒凉,但在他们眼里,却是世间最动人的角落,永远开满鲜花……

(选自《中国国防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段中妻子认为“营区条件只能越来越好”,表现了妻子的温柔体贴、不怕苦累,对丈夫献身国防事业的支持,以及对国防事业发展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B、第⑧段插叙了妻子到军营里,艾国和战友们热情接待的生活情形,不仅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还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可读性。 C、第⑫段中艾国感觉从台站到营部这条走了十多年的路格外漫长,是因为坚持要陪他一起值班的女儿突然发起高烧,他救女儿的心情极其焦急、迫切。 D、艾国因为已经找好了下一步的人生方向,又有在老家等候迎接他回家的妻女,所以能抓紧退役前的时间,把十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战友们。
(2)、结合全文,概括妻子下定决心嫁给艾国的原因。
(3)、叔叔创办的大企业需要招聘一名优秀退伍军人担任保安部部长,请结合选文内容,向叔叔推荐艾国。
(4)、关于本文的标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同学说以“艾国”为题更好,有同学认为“戈壁开满花”这个题目挺好的。请结合全文,表明你的观点及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拉亮了灯等你

      冬天的夜,来得早。

      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昨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6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1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6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的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选自《教育周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亲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棵椿树的存在方式

非鱼

    地坑院的日子很缓慢。

    太阳从窑脑上开始,在院子里一寸一寸地挪,从东墙挪到西墙,才过去一天。

    在这一天里,娘可以做很多事。跟着生产队的钟声下地出晌,回家做饭,喂猪喂鸡,缠线纺花,洗洗涮涮,纳鞋底,补衣服袜子,还有,打大姐。

    和哥的瘦弱文静不同,大姐实在是有点疯长。娘说:这女子也不知道随了谁。

    大姐不光是长得高,长得皮实,最主要是性子野,在她的人生里,似乎就不知道怕。

    小孩子都喜欢住姥姥家。奶奶舍不得哥,一直让哥在她的手里牵着,背上背着。大姐就不一样,爱去姥姥家自己跑去,穿过两个苹果园,一个水库,半坡麦田,就到了姥姥的村庄。从没有人想起来接她回来,有时候她一住就是三个月半年,家里人似乎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孩子的存在。

    每次从姥姥家回来,大姐似乎都比之前更高更野了,用娘的话说:地坑院里盛不下她了。她手里经常拎个棍子撵鸡逮狗,要么整天架在柿子树上,或者领一帮孩子打架、闯祸,为自己招来娘的巴掌、笤帚疙瘩、布尺、烧火棍……

    老孙奶奶家有一颗石榴树,每年五月开花的时候,那些红色的花朵从院墙里探出来,惹得大姐蠢蠢欲动。

    在她的带领下,一群孩子爬上墙头,去够那些花。够到手,也没什么用,看一看,扔了。老孙奶奶是豫东人,和豫西的口音差别很大,也许大姐他们就是喜欢听老孙奶奶骂人:鳖孙孩儿,看我不敲断你的腿。石榴长到核桃那么大,大姐的队伍就像一群守卫,天天在墙角转悠,看着老孙奶奶锁了大门,挎着篮子下地干活了,他们就立马上墙,骑在墙头,歪着身子去揪石榴,一直从白籽揪到石榴熟。当然,大姐也有不走运的时候,石榴枝闪一下,她就掉进老孙奶奶院里,但她愣是一声不吭,在院里待了一下午,直到老孙奶奶回来,才飞蹿出去。

    和大姐截然相反,哥在奶奶和娘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一个心思柔软、细密的男孩。废弃的场院里除了野猫野狗,还生长着各种树,槐树、榆树、苦楝树、皂角树、楸树,最多的是椿树,苦椿。椿树的种子随风飘荡,四处发芽生根,椿树苗和草一样铺排成一片。

    有一天,哥居然挖了一棵椿树回家,宝贝似的要种树。娘忙得顾不上管他,父亲压根不屑一顾,但奶奶不同,孙子要种树,不能马虎。于是,那棵草一样的椿树从此命运发生了变化,被哥种在了渗坑边上。也许是哥的玩伴实在太少,奶奶又不放心让他独自出去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疯,哥就把那棵椿树当成了他的好朋友,不时地浇水、施肥。

    一棵被改变了命运的椿树,果然不负众望,长得和别的椿树大不一样,树干直溜通顺,春天的时候,一簇新叶在顶端花一样绽放。

    大姐就在这时候从姥姥家回来了。原本不起眼的椿树此刻引起了她的兴趣,大约是把这簇嫩芽当成了香椿,大姐拉着指头粗的树干,想把那簇新叶掰下来,但她的力气实在太大,手还没有够到叶子,树干咔吧一声,折了。

    大姐才不管那么多,折了就折了,她拿着那段树干,把上面的嫩叶掰得干干净净。尝了一口,不对,怎么这么苦,随手就扔了。

    哥从学校回来,一眼就看到了大姐搞的破坏。他扔了书包,把大姐摁在地上一顿揍,边揍边把那些苦哈哈的叶子往大姐嘴里塞:馋嘴猫,你吃啊,吃啊。

    大姐再野再胆大,但她不敢反抗哥,因为她知道后果。

    看到哥哭着揍大姐,一家人心疼的不是大姐,而是哥。奶奶一边抱着哥说好话,一边骂大姐。娘回来,大姐的嘴里还充满了绿色的汁液,听到奶奶学话,娘又逮着大姐打了一顿。

    这一次,大姐刚回来就被关在门外,一直等到父亲回来才放她进院。

    那棵椿树在哥的哭声中被包上了塑料布,到第二年,又发出了新芽。大姐可能是长了记性,也可能是知道那不是香椿,从此饶了那棵椿树,没再折腾它。

    树和哥、大姐、二姐、我一起长,长得枝繁叶茂,树干长出了崖头,只有我偶尔会爬上去看看。

    大姐出嫁的头一年,木匠来做嫁妆,两口箱子,一对柜子,可大姐非要一个大立柜。哭,摔东西,不吃饭,但父亲依然不吐口。家里没硬料了,现成大立柜又买不起。

    哥那会已经上大学了。他说:把椿树刨了。那棵椿树经历了大姐的打击后,大家都把它看成哥的心头肉,奶奶死的时候都没敢刨。

    哥说:这几年,大姐太辛苦了。

    不说辛苦则罢,一说辛苦,大姐的委屈随着眼泪就往下淌。在砖瓦厂拉砖,在家里挑水盖房,男娃女娃干的活她都干了,这也许就是她坚持要一个大立柜的原因,这是她在这个家最后的权利。

    树刨了,锯成板子晒干后,做了大立柜的硬撑。

    送大姐出嫁那天,哥说:还好你嘴下留情,第二年你再吃了就没有大立柜了。

    大姐笑着笑着,又哭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