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006.2 有改动)

(1)、体验细腻情感,回答
①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 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理解鲜明形象,回答
①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
②“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3)、揣摩生动细节,回答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4)、品味精彩语言,回答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塑造梦的泥土
牛 汉
①几年前,年过六旬的妹妹从老家来看我,回忆久远的往事时,她说,50年前,我离家逃难后,我家东屋内的墙角,留下了许许多多我捏弄的泥东西,还有一大堆我从野地里挖回来的黄土。祖母盖上一领席子,怕积灰尘和麻雀粪。我在家的时候,这个墙角是一块禁地,弟妹都不敢闯入。
②那些泥东西是我用了两三年工夫捏弄出的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是脱的各种模子:有十二生肖,有树木,有古代的文臣武将。有些模子是我在寺庙里脱的,县里城隍庙的神鬼,我几乎把它们都脱成模子。晾干的模子敲起来当当作响,如钟声一般。
③脱模子可是件大事,我几天前就得把泥和好。我把面团似的黄泥用手不停地向一块方形青石上面重重地摔掷,直到黄泥好像出了油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的,才算和好。然后用湿的破布盖起来,让它“醒”几天。醒过来的泥土,容光焕发。
④记得有一年,到神山去赶庙会。神山是诗人元好问①晚年栖居的地方。他的读书楼门窗上全是雕刻。这一带的雕刻远近出名,我就不去看戏,只顾脱模子,脱好的模子,装在篮子里,用湿手巾盖严。游客还以为我是卖吃食的小贩。除去用黄泥脱模子外,神山庙会的摔跤场地也使我着迷。我想学点诀窍,长大当个受人敬仰的摔跤手。那天有忻州著名的摔跤手外号叫毛猴的出场,人虽瘦小,却会向对方借力,摔倒了几个门神似的大汉。我挎着沉甸甸的篮子,挤在人堆里,在牧马河边的场地上看摔跤,一直看到第二天黎明。手臂上挎的篮子把手压得发木也没放下来一次。
⑤我脱的模子有成百个之多,摆在成年不见阳光的东屋里,晾了满地,这些泥东西非常逼真。我买了颜料,有的涂成彩色的,有的我觉得不上颜料倒更美气些。我自己也学着捏,捏一些简朴的东西,如鸡兔之类。我的这些泥塑,在村里孩子们中引起很大兴趣。比庙会上卖的那些泥玩意儿不差一点。他们向我要,有时就送给他们,有时我要“报酬”,他们用香瓜、桃和甜杏核换。
⑥我离家以后,祖母不让弟妹们动它们,说,“那是你哥哥的命,他回家看少了几个,饶不过你们。”祖母思念我时,就掀开席子看看,说:“泥胎上有成汉②的手印。”是哪个手指头的指纹,她都认得出来。
⑦我自小就觉得泥土不脏,相信泥土是很神圣的。小时候,我们孩子问大人:“我是怎么有的?”回答总是说:“河滩上捡来的。”再问:“河滩怎么会生出我呢?”大人们笑笑说:“是用泥捏的。”我坚信不疑,泥土具有生育能力,它不但能生出人,还能生出五谷杂粮,生出各种花木。没有土,神鬼也无法生存。
⑧有一年,我不过五六岁,父亲带着我去东古城逮红脯鸟,偶然间,我在一个洞里发现一块上好的黄土脉。那里的土脉闪闪发光,颜色深红,好像充满血脉的皮肤。用手摸摸那土似有知觉一般,微微地颤动着。我发疯似的,用手去挖,哪里挖得动;用舌头舔舔,有温热的感觉,断定不是石头。父亲对我说:“据说当年修文庙时,塑孔子像的泥就是从东古城挖的。”我当时相信一定是从这洞里挖的。我想,能塑孔夫子像的土,一定有些“灵气”。方圆几十里全是黄土,为什么只选中了这里的?
⑨第二天我一个人带上镐头和篮子来挖。这个秘密,我从来不告诉任何人。我虔诚地跪在洞里,使出浑身的劲才能用镐头挖下一点,挖下的土不是散的、酥的,是成片成片的,像花瓣儿似的会卷了起来。我装了满满一篮子,仿佛采了一篮子鲜活的泥土的花朵。真的,不但像花,闻一闻还有些沁人心脾的奶汁的气味。以后,我隔几天悄悄来挖一次。这种土,质地为什么这样的奇特,大概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否则为什么能透出光彩,还有着天然的可塑性?人还没有去用它雕塑什么,它自己已快活地绽成一片片花瓣。 ⑩几十年之后,我一见到梵高画的泥土,立即想到了这堆家乡的土脉,它是可以塑造梦的泥土。我的童年和少年有做不完的梦,泥土也有做不完的梦。泥土并不哑默,对于它不存在寂寞和孤独,它只有献身的静穆和渴望的天性。
11那片古老的纯净的黄土地渴望着把自身塑成最美的生命。
【注】①元好问: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诗人和历史学家。②成汉:本文作者,原名史成汉。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

一夜胸针

乔 叶

    那是一枚菱形的胸针,银色的表面上贴着一些人工制造的亮晶晶的小颗粒。

    它是在邻居女孩英子的衣服上出现的。被斜别在英子的外套上。以现在的审美观来判断,英子真是有点儿东施效颦。然而当时,在仅仅七岁的我眼里,她却俨然若西子捧心。

    真是美呀。我一遍又一遍暗自惊叹。玲珑剔透的小“珠宝”衬着玫瑰红的衣色,犹如黎明的露珠流淌在纯净的花瓣中,让我的眼睛深深的痴迷和沉醉了。

    “让我戴一会儿吧。”我真想对英子说,但是我始终没有开口,我自卑而倔强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那样开口。可是,胸针的光彩和魅力又决定着我的羡慕和渴望。

    这枚小小的胸针,从此便成了唯一能够照亮我笑容的太阳。不过,我也清晰地感觉到,我的笑容之后有一重隐隐的阴影。尽管那阴影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并不知道

    一天晚上,妈妈让我去英子家借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英子家的大门半开着,却没人在家。就在我转身要走的一刹那,我突然看见英子的外套就挂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

    鬼使神差。我一步步地走到外套前,迅速找到了那枚胸针,然后从容不迫的把它取下,揣在自己的口袋里。真的,我一点儿也没有惊慌。我沉稳地,若无其事的走出了英子家,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个轻车熟路老练至极的小偷是我吗?

    是我吗?我没有深问下去,也不敢深问下去。那一刻,我只认识这枚胸针。我已经不认识自己了。

    回到家里,所有紧绷的神经方才在内部真正地松弛下来。我飞快的吞完晚饭,早早地钻进了被窝。借着昏黄的灯光,我小心翼翼的把胸针戴在了内衣上,想细细的欣赏一下。可是,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地看一眼,就听见有脚步声推开了卧室的门,并且越来越近,终于在我床前停顿下来。

    我双眸闭合。“你不舒服吗?”是妈妈。“没有啊。”我假装惺忪地睁开眼。 “我总觉得你好象不太对劲。” “没有啊。”我的手压住胸针,仿佛它会萌生出翅膀,展现到妈妈的眼帘中。妈妈的手探到了我的额头上。 “你干什么呀,妈。”我口气微烦,神情灿烂,“我真的很好。”

    妈妈疑惑着,终于走了。聆听着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我终于明白自己做的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不错,这枚胸针现在已经属于我了,但是,它也就此被改变了以往幸福的命运。因为,只要它植根在我黯淡的手掌中,它就丧失了在众目睽睽之中绚丽的权利。从此,只要它陪着我,它就只能呆在黑漆漆的被窝里,或者,呆在最里层的内衣上,再或者,呆在只有我一个人的阳光下。

    它已经失去一枚胸针的意义,变成了一块压在我心头的巨石。对我来说,与其说它是一件美丽的首饰,不如说它更象是一种煎熬的刑具。

    我虐待了这枚胸针,也作践了我自己。我用精神的折磨和良知的痛苦来获取对这枚胸针的占有,实在是用金丸打雀。——何止是得不偿失?

    鬼使神差。我又一次想起了这个词。其实,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鬼,如果说有鬼,那鬼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意味着人自己的私欲。同样,世界上也许从来就没有神。如果说有神,那神在很大程度上讲也只能是人在私欲上对自己的清剿和拯救。

    我已经做了自己的鬼,为什么不可以做自己的神

    第二天一早,我悄悄地把胸针塞进了英子家的大门缝里。之后,又支起耳朵敏感了好几天,直到确信无人揪住我的这个“小尾巴”,才慢慢地恢复了常态。

    也许是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从那以后,我对首饰的感觉一直很淡远。因为我明白:一件首饰无论多么珍稀,多么昂贵,它永远都只是一件首饰。它永远都不应当也没有资格占据一个人的主流——心田的宁静和灵魂的平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①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了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一根菜,多放上一只土豆子,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不是看中一棵菜、一只土豆子,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些,慢慢地,他取得了信任,总是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拼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你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既得利益。

    ⑤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的项目,抢了别人应有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点话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选自杂文网,有删改。  作者  修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受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⑪“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⑫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⑬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⑭“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⑮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