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白鸥-情境卷】语文五上14套大卷“自然事物科普文化墙”第五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

啄木鸟作为你重磅力荐的对象,你特意搜集了与它相关的科普文,向同学们进行了分享。 

揭秘啄木鸟的超能力

李忠东

①啄木鸟以用尖尖的喙啄食树木而闻名,是著名的森林鸟。全世界大约有210种啄木鸟,我国境 内现有27种。不同品种的啄木鸟形体大小差别很大,例如,绒啄木鸟体长约15厘米,北美黑啄木鸟体长约47厘米,橡子啄木鸟体长约20厘米。啄木鸟以天牛幼虫、囊虫等害虫为食,如果在

13.3公顷的森林中栖息着一对啄木鸟,那么一个冬天便可啄食90%以上的吉丁虫。

②别看绝大部分啄木鸟体形较小,却拥有神奇的身体构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保护的三件“法宝”。

③啄树的时候,啄木鸟必须在树干上抓牢,不然用喙啄木时整只鸟会被震飞。它们不像别的鸟儿站立在树枝上,而是攀缘在直立的树干上,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以便承受强大的冲击力。啄木鸟的尾羽上的羽轴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可以支在树干上,与两只脚形成非常稳固的三脚架,并且趾甲很锋利,一上树就能把树干抓得牢牢的。有了“铁钩爪”,无论头颈部怎么折腾,都能保证下盘稳固不打滑。

④啄木鸟的瞬膜非常灵活和厚实,在喙击打到树干前的一瞬间会闭合,保护眼睛不被飞出的木屑所伤,也可以防止视网膜因为高速冲击而撕裂。

⑤当然啄木鸟的喙也会经常被卡在树木中,为什么它能轻而易举地拔出来呢?科学家通过拍摄啄木鸟啄树的视频,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啄木鸟的喙一旦碰到木头,它们的头就会轻微向一边扭转。抬起喙时,头又向另一个方向稍微扭转。这个动作促使喙尖在孔底部的木头之间制造出空隙,帮助顺利抽出鸟喙。整个过程显得十分轻松熟练,所需的时间不到20毫秒。

⑥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细长而富有弹性,仅从“凿子嘴”里伸出可见的部分就有14厘米。体内还存在更长的部分,舌上长着能够分泌黏液的特殊腺体,在捕食过程中可以把小虫粘住。舌尖部分还有细钩,使得虫子无法逃脱。

⑦啄木鸟的听觉非常灵敏,它的“隔木耳”能听见藏在树干中的虫子发出的声音。它们靠啄树干来判断里面有没有虫子,如果声音是空的,说明树干被蛀空了,里面有虫子;如果声音是实的,说明树 干没有被蛀过,里面没有虫子。此外,啄木鸟还会巧施“击鼓驱虫”的妙计,用喙在蛀洞通道处敲击。在声波的刺激下,害虫晕头转向,四处窜动,往往企图逃出洞口,恰好被等在那里的啄木鸟擒而食之。

(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瞬膜:又称“第三眼睑”,是脊椎动物中的无尾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用来遮住角膜、湿润眼球 的身体部位。

(1)、请选择正确的作用填入方框中的横线上,补全有关啄木鸟的介绍。(填序号)

①听见树干中虫子发出的声音,从而将它们擒而食之

②啄木时支在树干上,与脚形成稳固的三脚架

③击打树干,捕食树干中的害虫

④抓牢树干,帮助啄木鸟攀缘在直立的树干上

(2)、其中,啄木鸟的喙、脚、耳朵的外号分别为“凿子嘴”“” “” 
(3)、下面是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啄木鸟的瞬膜可以起到保护眼睛、防止视网膜撕裂的作用 B、啄木鸟的喙经常会被卡在树木中,它会通过扭转头促使喙尖在孔底木头间制造空隙,以顺利抽出喙 C、啄木鸟舌头上分泌的黏液以及舌尖的细钩,可以帮助它捕捉虫子 D、啄木鸟在捕捉虫子的时候会静静地等待害虫从树干中爬出来
(4)、新考法情景对话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聪聪产生了一些疑问.请你帮他解决。

聪聪:说明文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呢?

说明文中会运用到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全世界大约有210种啄木鸟,我国境内现有27种”,这个句子很明显是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就是

聪聪:那还有其他的说明方法吗?

还有很多.比如“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保护的三件‘法宝’”,这个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将比作了“法宝”,这样写的好处是 

聪聪:我懂了,谢谢你!

(5)、【甲】句出自本文第③段,【乙】句是妙妙从别处找的,请对比阅读,体会其不同的语言风格。

【甲】啄木鸟的尾羽上的羽轴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可以支在树干上,与两只脚形成非常稳固的三脚架,并且趾甲很锋利,一上树就能把树干抓得牢牢的。有了“铁钩爪”无论头颈部怎么折腾,都能保证下盘稳固不打滑。

【乙】啄木鸟能够牢牢地站立在垂直的树干上,这与它们足部结构有关。啄木鸟的脚稍短,有四个足趾,两个朝前,两个朝后,趾尖有锋利的爪子。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12枚,羽坚硬有弹性,可以支在树干上,为身体提供额外的支撑。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农业生产息息相关。A________

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平均下降1℃,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B________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C________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有许多很有趣味的科学。如果你不信的话,那就请看:

    咦,糟糕,生鸡蛋和熟鸡蛋混在一起了。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碰到。那该怎么办呢?

    别急,你只要拿起鸡蛋的一头,在桌上一转,如果它能直着“身子”,在桌上滴溜溜地转上几圈,那它就是熟鸡蛋。否则就肯定是生的。你把全部鸡蛋一个一个地转上一遍后,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熟鸡蛋里面的蛋白、蛋黄和蛋壳形成了一个整体,因此它就能旋转了;而那些生鸡蛋呢,内部像小孩子闹矛盾一样,不肯团结,那它肯定不能旋转。你看,这里不是有着很有趣味的科学吗?

    又比如,在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而到了冬天,人们又改为穿深色衣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里面也有科学?当然有。因为浅色衣服所含的白色素较多,而白色素可以把所得到的热量散发出去,因此浅色衣服穿起来凉快。所以,人们都喜欢在炎热的夏天穿浅色衣服。而深色衣服呢,里面含有较多能够吸热的黑色素,穿起来比浅色衣服暖和多了。所以,人们都喜欢在寒冷的冬天里穿上深色衣服。你看,在这平凡的小事中,也有科学呢!

    再看,哎呀,背着一个大书包,肩头真疼。有什么办法使肩头不疼呢?当然有。这就是加大书包带的面积,即加大受力面积。因为压力一定时,如果加大受力面积,就可以减小压强。压强减小了,肩头自然就不感到那么疼了。你看,这件事不是很平凡吗?但它里面也有科学。

    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比如说腈纶衣服能“放电”啦,鸡蛋放在醋里会变软啦,箱子里的樟脑丸失踪啦,等等,真是无穷无尽。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科学,正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兰农场的奥秘

    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荷兰以各种农场著名。________土地少,________荷兰农业出口却在国际上屡屡斩获“金牌”。不久前,我到荷兰考(查  察)农场,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在两个人全权负责200头奶牛的农场里,人们只需敲敲(键  健)盘。加里·福德兄弟的现代化牛棚里,有多个机器人在工作。一个类似扫地机器人的大型机器人,专门负责把干草推到牛栏的门口,给牛喂草。牛棚的一端设了自动挤奶机,一出生就戴着GPS定位标签的奶牛们排队站到自动挤奶机附近,挤奶机就能通过红外线定位清洗乳头,并给奶牛挤奶。机器人会严格按照程序来判断某头奶牛是否到了挤奶时间,如果不到时间,机器人会无情地将奶牛“拒签”。

    这样先进的机器价格不菲,一个挤奶机器人价值达10万欧元。牛棚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按摩机器人,几只奶牛在享受机器人的全身按摩服务。

    挤出来的牛奶也不需要奶农经手,奶会自动通过管道流入一个大型冷冻机器里,在那里,牛奶将冷却到3℃至4℃,然后保存起来,等合作社的人来收取。

    农业合作社的人每三天会来收一次牛奶。按照规定,如果农场出产的牛奶不合格,那么,整车牛奶都将被(销  消)毁,奶农________要承担自家牛奶的损失,________要(赔  培)偿车上其他几家农场牛奶的损失,这也让奶农不敢造假。

    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几次,这家农场就会被合作社拉入黑名单。这大概也是荷兰的牛奶质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课外阅读。

田鼠

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田鼠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縫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藏又凉爽。

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大约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左右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

盖好房子后,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息、分宾。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约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异常兴奋。它们召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

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