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 , 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NaOH与CO2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实验后所得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1)、(一)实验目的:探究NaOH与CO2能否反应

(方案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软塑料瓶变瘪中

①CO2能溶于水,可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

②CO2可能与NaOH反应

小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利用甲装置,可补做一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瓶子变瘪程度不同,从而排除瓶子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为保证实验的公正、准确性,需控制的变量有:

(2)、(方案二)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含不同种类溶质的三种溶液。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C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B试管中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结论)以上实验均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3)、(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证明反应发生。
(4)、(二)实验目的: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烧杯上层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假设)

小红: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l-

小明:一定无H+ , 判断的理由为

小娜:可能含有OH- 、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5)、(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Ca2+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

有OH-

(6)、(反思评价)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填名称)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
举一反三

某兴趣小组以食品保鲜剂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生活中的保鲜方法】

(1)已知:食物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当氧气和水充足时,在适当条件下微生物会迅速生长。袋装薯片采用充氮保鲜的原理是{#blank#}1{#/blank#}。

【认识保鲜剂】

(2)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通常不用作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是{#blank#}2{#/blank#}。

【探究保鲜剂的成分】

小组同学发现某品牌食品保鲜剂大部分为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白色粉末。

探究一:黑色粉末的成分有什么?

猜想1:可能有铁粉

猜想2:可能有炭粉

(3)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blank#}3{#/blank#},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证明猜想1成立。

②另取少量样品用电炉充分灼烧,并在样品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观察到{#blank#}4{#/blank#},证明猜想2成立。

查阅资料得知,该食品保鲜剂的保鲜原理是利用铁粉与包装袋内的氧气、水反应,其中活性炭粉、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加快铁的反应,该类保鲜剂也称脱氧剂。

探究二:影响脱氧速率的因素

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用消耗1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表示脱氧速率。

   

先将1.0g铁粉和一定量的活性炭粉装入试管,然后滴入3滴食盐水,改变活性炭粉的质量,重复实验并记录消耗1mL氧气用时如表:

活性炭粉质量/g

0.2

0.3

0.4

0.5

0.6

消耗1mL氧气用时/s

90

94

100

106

141

(4)该实验是探究{#blank#}5{#/blank#}因素对脱氧速率的影响,结论是{#blank#}6{#/blank#}。
(5)脱氧剂的脱氧速率可能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blank#}7{#/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