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支管1与支管2用橡胶导管相连,组装好整套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热水和冷水;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白磷,盖上胶塞。

步骤

操作

现象

把两支试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

热水烧杯中试管1内白磷燃烧,现象明显,产生大量白烟;

交换烧杯

试管2内白磷不燃烧

用注射器注入氧气

试管2内白磷燃烧,现象明显,产生大量白烟;

待反应彻底结束后,用注射器注入热水

白烟消失

(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操作与现象是
(2)、步骤①中试管2内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3)、对比(填实验步骤的序号)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4)、装置中的气球所起作用是
举一反三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blank#}1{#/blank#}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 mL的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
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blank#}2{#/blank#}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blank#}3{#/blank#}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
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blank#}4{#/blank#} 。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可达到实验目的。
改进装置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blank#}5{#/blank#} 。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