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小升初真题模拟卷(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农业生产息息相关。A________

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平均下降1℃,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B________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C________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下面这段材料出自本文,想一想,这段文字应该安排在文章A,B,C哪一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分别从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两方面分析。

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2)、品读文中画线句子,理解“热陷阱”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4)、保护环境,是一个全球性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学生,你认为自己能为之做出哪些贡献?(至少写出三条)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理解。

还有什么比鼩鼱(qú jīng)更小吗

鼩睛,一般体长3.5~18厘米。如果变成一只鼩鼱,你会觉得自己真的好小啊! 如果你恰巧遇到一头大象,你很可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小的动物。

不过,鼩鼱还不是最小的。它比瓢虫可大多了。瓢虫是昆虫的一种,鼩鼱靠吃昆虫为生,但却不吃瓢虫,这大概是因为瓢虫吃起来不太可口吧。

看看“叶子船”上的水滴吧!里边有无数微小的生物。瓢虫跟它们比起来就大多了。这滴水中有两种单细胞生物,它们叫作原生动物。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地球上大多数的生物,即使体积很小,也是由几百万个细胞构成的。让我们来近距离地看看这两种生物吧。那个样子像拖鞋,长有许多“须子”的叫草履虫,另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是变形虫。草履虫的“须子”叫作纤毛。纤毛就像船桨一样,可以推动草履虫在水中游动。

水滴中还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细菌相比,草履虫就像海里的大妖怪。细菌有很多种类。部分细菌对人体有害,但这只是少数情况。有一些细菌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细菌是由分子构成的,那分子有多大呢?分子有很多种,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即使是最大的分子也需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观察得到。

组成分子的又是什么呢?它们是原子! 地球上有一百多种原子,它们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不同的分子。当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时,就形成了水分子。

课外阅读。

风的故事

佚 名

    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

    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春风得意极了,不辞劳苦,他将大地吹得焕然一新,四处都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

    夏季来临,烈日炎炎。风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湿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做客。

    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不是柔情万千的春风,也不是热情洋溢的夏风。秋天的风沉静和煦,他缓缓地在阳光和蓝天下悠然漫步,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佩,人们啧啧赞美秋天是金风送爽,他走进了自己生命最光辉的顶点!

    冬天渐渐到来,风一天一天老了,他抵御不住严寒,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颤抖,气喘吁吁。衰老的风四处流浪,他不时气恼地推搡着屋门,摇晃着窗棂。人们置之不理。风在房檐下呜咽,终于有一天,他迎来了雪,雪静悄悄地落着,不动声色地掩盖大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 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 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 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 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②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 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止的物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试验。

③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于试验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气动的状态下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强。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以科学家可以根 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④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 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时飞行器的各种情况;接着,利用高灵敏仪器测试飞行器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记录其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流动状况;最后,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给出建议,或者调整相关数据进一步测试。

⑤冬奥会上有些竞速类运动员也会使用风洞进行训练。在这些项目中,毫秒之差决定胜负,只有保持空气阻力最小的动作,才能领先于对手,所以需要借助特制的风洞确定比赛时的最佳姿势与动作。2020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部门合作,建成了两个体育风洞。体育风洞不但具备安全性和人性化特点,而且可以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

⑥唐代诗人王勃说风“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但在科学家眼中,“ 风来去不再无踪迹,动息依然如有情”。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之一。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jiān jiàn)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jiān jiàn)更长,污染物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zhǎng cháng)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zhǎng cháng),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③目前我国估计有1000 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占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A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④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 3年的时间对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B以北京市为例他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