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154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调控饮食并结合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下列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激素是(  )


    A . 胰高血糖素 B . 生长激素 C . 胰岛素  D . 抗利尿激素
  • 2. 人进入寒冷环境时,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 . 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C . 代谢活动逐渐增强 D . 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 3. 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

    ①消化酶   ②抗体   ③维生素   ④血浆蛋白   ⑤SO42⑥O2  ⑦血红蛋白.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⑤⑥ C . ②③④⑤⑥ D . ②④⑥⑦
  • 4.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 . 病原体 B . 吞噬体 C . 抗原 D . 抗体
  • 5. 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
    A . 热带雨林 B . 荒漠 C . 北方针叶林 D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6. 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 . ④⑤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④
  • 7.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很多人出现内分泌失调现象.下列疾病可能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
    A . 艾滋病 B . 糖尿病 C . 血友病 D . 流行性感冒
  • 8. 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 .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 .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
  • 9. 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是(  )
    A . 荠菜 B . 蚜虫 C . 蒲公英 D . 菜粉蝶
  • 10. 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A .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 . 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 .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 . 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 11. 2015年春夏之际,“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已经导致多人致病甚至死亡,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发相应疫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B .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 . 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 .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 12. 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番茄.这个现象说明(  )

    A . 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  B . 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 C . 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D .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
  • 13.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14.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 .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C .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15.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层,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群落的物种组成  B . 群落的种间关系 C .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群落的水平结构
  • 16. 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小鼠体内可能(  )
    A . 产生过敏反应 B . 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C . 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 D . 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 17.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 )

    A .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B .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平 D . 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
  • 18. 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 .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 .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 .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 19.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 .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 . 体液大量损失 D .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 20.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 .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 2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 .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 C . 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 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 22. 从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 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 .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 .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 .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段端
  • 23.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促进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④⑤
  • 24. 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 . 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 . 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 . 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 2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 . 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 . 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 . 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 26.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 .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 .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 . 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27.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 .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 .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 .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 2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 .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 . 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 .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 29. 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 .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 .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30.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 .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 .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 31.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 .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 .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 . 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 .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 32.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 .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 .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 .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 33.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 .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 .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 .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34.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 .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 .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 .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 . 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 35. 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 . 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 . 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简历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 D . 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 36. 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类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 .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 .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 .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 .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 37. 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E和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 . A→B→C→E,捕食和竞争 B . A→B→E,竞争和捕食 C . A→D,竞争 D . A→B→C,捕食和竞争
  • 38.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与另一个群落共存的过程 B . 在废弃的农田上先发生初生演替,再进行次生演替 C . 在废弃的农田上只能进行次生演替 D . 从裸岩上演替出森林后,群落中就找不到地衣、苔藓了
  • 39. 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B . 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 . 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 . 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 40. 某酒厂把糖化后的淀粉加入发酵罐,接种酵母菌后,酒精产量明显减少,检测发现发酵罐密闭不严,试分析反应的其他结果是(  )
    A . 酵母菌量减少 B . 糖化淀粉的消耗量减少 C . CO2的释放量减少 D . 酵母菌量、CO2的释放量、糖化淀粉的消耗量都增加
  • 41. 在果酒的制作实验结束时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 .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 .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 .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 42. 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 . 进入乳酸菌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 . 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 . 进入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 43.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

    A . 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 . 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 C . 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 . 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 44. 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
    A . 榨汁机只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 . 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 . 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 . 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 45.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 . 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C . 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 . 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 46. 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正确操作过程是(  )

    A . 先加入氢氧化铝,再加入氢氧化钠,然后过滤 B . 先加入氢氧化钠,再加入氢氧化铝,然后过滤 C . 先加入氢氧化钠,过滤后再加入氢氧化铝 D . 先加入氢氧化铝,过滤后再加入氢氧化钠
  • 47. 如图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提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关于发酵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发酵初期产生的气体是O2 B . 发酵初期产生的气体是CO2 C . 发酵后期的醋酸菌是无氧呼吸 D . 发酵后期的pH升高
  • 48.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 B .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 .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D . 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
  • 49. 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

    A . 100%酵母菌进行发酵 B . 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C . 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D . 酵母菌停止发酵
  • 50. 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②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③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

    ④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二、解答题

  • 51. 图甲为人为改造后的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部分图解,人和鸡以玉米种子为食,牛以玉米秸秆为食.图乙为牛到人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反映的食物链有条,人和牛的关系是
    (2) 图甲中沼气池和食用菌能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3) 图乙中过程①的能量属于图甲中的 , 图乙中②、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52.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 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 促使其释放 , 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 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3)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 53. 人手指意外触到钉子,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 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 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 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
  • 54.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 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 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 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