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题——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修改时间:2025-02-13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练习

  •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 , 则( )

    A . B . C . D .
  • 2. 先化简,再求代数式的值,其中
  • 3.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01):
    (1) .
    (2) .
  • 4. 已知是锐角,且 , 则的度数是°.
  • 5. 教室里的投影仪投影时,可以把投影光线CA,CB及在黑板上的投影图像高度AB抽象成如图所示的△ABC,∠BAC=90°,黑板上投影图像的高度AB=120cm,CB与AB的夹角∠B=33.7°,则AC的长cm(结果精确到1cm,参考数据:sin33.7°≈0.55,cos33.7°≈0.83,tan33.7°≈0.67).

  • 6. 若 的半径 ,点O到直线 的距离为3,下列图中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7. 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内切圆,分别切AB,BC,AC于点E,F,D,P是上一点,则∠EPF的度数是(  )

    A . 65° B . 60° C . 58° D . 50°
  • 8. 有6个相同的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它的主视图是( )

    A . B . C . D .
  • 9. 底面圆半径为、高为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 
  • 10. 如图,的直径,于点A,于点 , 连接 , 若 , 则

  • 11. 下列不是三棱柱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D .    
  • 12. 由6个同样的立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的几何体,下面摆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如图所示,把矩形纸片ABCD分割成正方形纸片AFED和矩形纸片EFBC后,分别裁出扇形ADF和半径最大的圆,恰好能做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和底面,则AD与AB的比值为(   )

    A . B . C . D .
  • 14.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其切线AE与直径B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 且AE=AB

    (1) 求∠ACB的度数;
    (2) 若DE=2,求⊙O的半径.

二、综合运用

  • 15. 某校为检测师生体温,在校门安装了某型号测温门.如图为该测温门截面示意图,已知测温门AD的顶部A处距地面高为2.2m,为了解自己的有效测温区间.身高1.6m的小聪做了如下实验:当他在地面N处时测温门开始显示额头温度,此时在额头B处测得A的仰角为18°;在地面M处时,测温门停止显示额头温度,此时在额头C处测得A的仰角为60°.求小聪在地面的有效测温区间MN的长度.(额头到地面的距离以身高计,计算精确到0.1m,sin18°≈0.31,cos18°≈0.95,tan18°≈0.32)

  • 16. 如图所示,内接于⊙OAC(不是直径)与OB相交于点D , 且 , 过点A作⊙O的切线,交OB的延长线于点E

    (1) 求证:AB平分
    (2) 若 , 求AE的长.
  • 17. 将立方体纸盒沿某些棱剪开,且使六个面连在一起,然后铺平,可以得到其表面展开图的平面图形.
    (1) 以下两个方格图中的阴影部分能表示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填A或B).

    (2) 在以下方格图中,画一个与(1)中呈现的阴影部分不相似(包括不全等)的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用阴影表示)

    (3) 如图中的实线是立方体纸盒的剪裁线,请将其表面展开图画在右图的方格图中.(用阴影表示)

三、拓展探索

  • 1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则的内心与外心之间的距离是
  • 19. 小明对笔记本电脑使用角度与高度的舒适性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已知笔记本电脑屏幕宽  .笔记本电脑厚度忽略不计.

    (参考数据:  )

    (1) 如图 1,小明将笔记本电脑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电脑屏幕打开使  ,求此时电脑屏幕上点  与桌面的距离.
    (2) 为改善坐姿守护健康,小明购买了如图 2 所示的电脑支架,该支架可通过调节支撑杆位置来调整高度。若小明在使用电脑支架时,电脑屏幕始终垂直于桌面,求电脑屏幕打开使  分别为  与  时,点  距离桌面的高度差.
  • 20. 仁皇阁是一个著名景点,某校九年级研学期间参观了仁皇阁,数学兴趣小组对仁皇阁高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想运用所学知识估算出仁皇阁的高度

    课题

    估算仁皇阁高度

    测量工具

    测量角度的仪器,皮尺,刻度尺等

    组别

    测量方案示意图

    测量方案说明

    组1

    图1

    如图1,先在仁皇阁底部广场的C处用仪器测得阁楼顶端A的仰角为 , 然后从C处向阁楼底部前进到达D处,此时在D处测得阁楼顶端A的仰角为

    组2

    图2

    如图2,身高的组员站在仁皇阁正门边上合影.打印出照片后量得此组员图上高度 , 量得仁皇阁图上高度

    任务一

    问题解决

    请分别计算两组中测量得到的阁楼高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

    任务二

    分析表达

    后续经过查证后发现小组2数据更为精确,请你帮小组1分析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