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12-27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①水量Y 溶液于试管中, 测其pH, pH>7
②取少量Y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试管内溶液的pH,pH>7
③取少量Y溶液于试管中,测其pH,pH>7. 再向试管内加入K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以上三组实验现象,能说明Y 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 (选填序号)。
组别 | 废液缸中现象 | 现象解释 |
第 1 小组 |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 |
第2小组 |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 |
第3 小组 | — | |
… |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这是最终导致各组废液缸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交流讨论】
图中AB段的pH(填“增大”或“减小”)
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 pH应分别控制在。
②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
猜想1:与水杯的起始高度有关。
猜想2:与杯中的水量有关。
猜想3:与杯子的材料有关。
实验次数 | 水量/mL | 起始高度/ cm | 反弹高度/ cm |
1 | 50 | 50 | 61 |
2 | 50 | 75 | 102 |
3 | 50 | 100 | 146 |
4 | 100 | 100 | 184 |
5 | 140 | 100 | 218 |
小金用同型号乒乓球和纸杯进行了多次实验,数据如表格:
【步骤一】:如图(a) 侧视图、(b)俯视图所示,将质量为m1=10g的砝码放在钢直尺(钢直尺质量分布均匀)的左边某一刻度处,此时应沿逆时针旋转铅笔,使钢直尺向 (填“左”或“右”)移动,直到钢直尺在铅笔上水平平衡。读出左侧力臂(支点到砝码重力作用线的距离)l1=12cm和右侧力臂(支点到钢直尺重力作用线的距离)l2=3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钢直尺质量M=40g。
【步骤二】:取下砝码,并在该位置放上4片薯片(假设每片薯片质量相同),旋转铅笔,使钢直尺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左侧力臂l3=12.5cm,右侧力臂l4=2.5cm;
【步骤三】:利用钢直尺质量M和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每片薯片的质量m2=g。
【步骤四】:在小烧杯中加入20g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为5℃。
【步骤五】:取1片薯片碾碎后放在燃烧皿中,点燃薯片后迅速将其放在小烧杯底部进行加热,如图(c)。
【步骤六】:待1 片薯片完全燃烧后测得水的温度为55℃,根据以上数据可得,1片薯片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 J。(不考虑热量的损失,水的比热容是
【清洗方案】
方案甲:在试管中倒入硝酸银溶液
方案乙:将试管在空气中灼烧,待红色固体全部变黑冷却后,再加入稀硫酸
方案丙:在试管中倒入浓硫酸,加热 (已知:
【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一 | 反应原理正确, 生成可溶性物质, 对环境无污染。 | 反应原理正确, 生成可溶性物质 | 反应原理正确, 但生成不溶性产物附着在试管上 |
指标二 | 反应利用率离, 常温下能反应 | 反应利用率高, 能源消耗少 | 反应利用率低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