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11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修改时间:2020-12-28 浏览次数:198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是(    )
    A . 陈胜、吴广 B . 项羽、刘邦 C . 商汤 D . 周武王
  • 2. 如下图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农民起义的情景。图中的农民领袖挥臂呐喊的豪言壮语应该是(    )

    A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B .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 C . 民为贵,君为轻 D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3. 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 . 严刑苛法 B . 统一文字 C . 设立郡县 D . 开凿灵渠
  • 4. 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 . 社会治安混乱 B . 国民素质不高 C . 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 . 刑法严酷
  • 5. 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令人叹息。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了(   )
    A . 项羽 B . 陈胜 C . 吴广 D . 刘邦
  • 6.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说明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外族入侵 B . 自然灾害 C . 经济危机 D . 实行暴政
  • 7.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 . 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B . 严酷的刑罚 C . 行郡县制 D . 沉重的赋税
  • 8. 下列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①统一文字  ②修建长城  ③沉重赋税  ④严刑苛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 官渡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刘邦项羽之争 D . 陈胜吴广起义
  • 10. 秦末由陈胜和吴广所领导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在(   )
    A . 巨鹿 B . 大泽乡 C . 咸阳 D .
  • 11. 项羽被誉为中国历史最为勇猛的将领史学家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亦认为“霸王”一词专指项羽。下面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四面楚歌   ③鸿门宴   ④涿鹿之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2. 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B . 起义爆发的的时间是公元前207年 C .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 . 起义并没有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
  • 13. 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

    ①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强征赋税

    ④严刑苛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后世人对秦始皇有批评看法主要是因为(    )
    A . 他创立了中央集体制度 B . 他废除了前代采用的分封制 C . 他建立的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D . 他推行残暴的统治
  • 15. 下列对楚汉之争的性质叙述最恰当的是(  )
    A . 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 B . 诸侯争霸战争 C . 刘邦反抗项羽的正义战争 D . 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
  • 16. 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    )
    A . 牧野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楚汉之争 D . 巨鹿之战
  • 17. 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以下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B . 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 C . 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D . 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二、判断题

  • 19.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项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20. 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 21.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 22. 公元前207年刘邦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三、填空题

  • 23.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诸子百家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 24. (人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在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
  • 25. 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的统治更加残暴。
  • 26.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四、材料分析题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汉书》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 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二中图2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
    (4) 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带给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材料四:据《史记》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 材料中“秦王”是谁?他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从他的治国措施来看,用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术派别的思想?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
    (4) 材料四中《史记》和《过秦论》的记载或论述均涉及哪一历史事件?
    (5) 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6) 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个方面的例子说明。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戌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  “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战争。”

    (1) 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2) 两位“小队长”建立了哪一政权?这一事件的地位什么?
    (3) 你认为材料二中“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 30.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之衰】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四: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1) 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说出这次变法的两点内容。
    (2) 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为巩固这一国家,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