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材料四:据《史记》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史 实 材 料 | 历 史 推 论 | 正 确 与 否 |
(1)《荀子》一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 {#blank#}1{#/blank#} |
(2)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 |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 {#blank#}2{#/blank#} |
(3)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夫差。 | {#blank#}3{#/blank#} |
(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这反映了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 | {#blank#}4{#/blank#} |
(5)《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答:“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董仲舒的对策不符合汉武帝的意愿,他的建议没有被汉武帝采纳。 | {#blank#}5{#/blank#} |
(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 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 {#blank#}6{#/blank#}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