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者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举一反三
阅读回答问题。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地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池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特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口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受到审判,原因是他狂妄惑众。苏格拉底辩解说:他自己以不知为不知,而其他智者悉以不知为知,故神的启示说他是大智。这话是千真万确的,但却惹怒了许多陪审的雅典城智者们,这样便多投了几个贝壳到有罪的瓶子里去(按照当时希腊的法律,陪审员认为有罪就拿一个贝壳投到有罪的瓶子里;认为不应判死刑,贝壳就投到无罪的瓶子里去),苏格拉底就只好在监狱中吃毒人参了结生命。

    明代人曾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位相士非常灵验,衙门师爷推荐他给知县老爷看相,老爷欢喜迎接,请他赐教。相士左看右看,说:“老爷眼大无神,口大无唇,耳大无轮,鼻大无准,看来看去像个兔子。”知县老爷大怒,喝令绑了,师爷埋怨相士不该乱说,自找麻烦,相士后悔。也愿给老爷重看。师爷便向老爷解释,相士昨晚通宵喝酒,醉眼蒙眬,现在老爷一怒,酒已醒了,愿意认真看老爷尊容。老爷气解,也就松绑叫他进来再看。相士看了半天,央求差役说:“刚才的绳子还在,请老爷再把我绑上吧,因为他实在像个兔子。”相士和苏格拉底同样都由于不肯说假话,不愿以不知为知,结果也差不多。

    宋朝宰相王安石,平日不修边幅,身上长了虱子。有位下属去相府请安,谈得投机,发现相爷须上有物蠕动,就好奇地把它捏住,但立刻就不好意思地扔在地上,自言说:“我道是个虱子,谁知不是。”王安石心里清楚,顺手从地上捡起来一看,也自言说:“我道不是个虱子,谁知是。”客人以是为非,想给相爷拍马屁,谁知王安石偏要以是为是,幽默地揭穿了来客的虚伪,这就使狼狈不堪的尴尬不属于王安石反而属于客人。

    说真话,在某些场合是极其危险的,要有大无畏的刚正精神和赴汤蹈火的勇气。如果培养出这种风气,社会就易上轨道。

问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来说明理想和方向的重要,“人不能没有理想,合作不能缺少方向”。

    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

    ③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而一个没有前进目标的人,如何会有可成之事?无论你是要成就内在的人格,还是要成就外在的事业,首先要确立奋斗的目标。

    ④王阳明认为,人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确定奋斗目标,但难能可贵的是确定一个既有高度,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⑤其次,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为了激发士君子的奋斗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呼唤豪杰精神。王船山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⑥其三,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特别是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可以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孔子一辈子内心深处的追求是“天下有道”,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再谈一个湘军的例子。曾国藩也是读书期间就立志做一个“圣贤—豪杰”之人。湘军儒将虽是儒生出身,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在保卫家乡、维护孔教的志向激励下,这些儒生们显示出了敢于任事、毅然决断、顽强坚韧的军人气质,这是他们能够统领军队、奔赴疆场、浴血奋战并成为儒将的重要条件。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成为一代儒将的代表,正是由于立下高远的志向,故而激发出了潜能,并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非文学作品阅读

不做“空心人”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你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成为新一代复旦人。希望在你们身上。

    今天凌晨五点多钟,我独自在校园走了很久,感受到一种特别而久违的宁静、肃穆。我知道这宁静和肃穆,在世上任何别的地方,都永不可被复制,它封存于我心底,瞬间被这熟悉的一草一木激活了。站在当年的教学楼前,真是百感交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物质条件相对匮乏,有时,我带着两块干面包一头扎进图书馆,深夜才会出来。但那些年复旦浓厚的理想主义氛围,一个穷学生心中的万丈豪情,穿透时光的铁幕,仍时常叩击我的内心。仿佛也是在警醒我,在一个人内心,真正不可消逝的,到底是些什么。

    钱穆先生曾说,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对传统,应怀有温情和敬意。对我们的个人史,又何尝不是如此?离开复旦的三十多年中,每当我苦闷、矛盾、彷徨之时,复旦时期的无数细节,先生们给我的种种教诲时时浮现。可以说,母校对我灵魂的滋养、对我内心的教育从未中断、从未停止,也永远不会终止。

    同学们,你们生于本世纪初,是崭新的一代人。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数千年未有的巨大进步,物质生活和人本身生存状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哺育了你们。你们是在信息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整体上看,这一代人视野开阔,聪慧敏锐,自信而独立。

    我的儿子是这一代人中的一个。我有个保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在他读书和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会写一句话送给他,让他去反复体味。在他赴国外读书时,我写了五个字送给他,叫:不做“空心人”。

    为什么有这么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对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审视和反省。

    曾有一个你们的同龄人,这样对我描述他的状态:睡眠之外,时时刻刻在刷屏,明知绝大多数信息无聊无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饥饿感。一旦手机离手,就会失魂落魄。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我知道这已经是个常态。这个时代对信息消费的依赖性,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但真正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我发现,即使是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的淡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所以我告诫儿子:不要被物质和消息的过度消费“空心化”,成为“空心人”。

    我当然不是在否认信息化对人类发展的的澎湃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无法被颠覆的。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本身如何不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

    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我期待同学们能够成为这样的自觉者。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火。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我期待同学们从这种强悍的惯性中,挣脱出来。

    在时代的屏幕上瞬间自生自灭的文字,越是浅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舍弃眼前之利、萤火之光,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穿透这个时代流传下去。

    越是有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越是有人不再确信什么,觉得“爱”、“理想”、“信仰”成了过时的、陈旧而虚张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这些词,高高地举在头顶。对内心贫乏的人来说,这些词是空的。而对内心丰富的人来说,它们永远是有血有肉的,是新鲜的。

    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催生清新的生命感,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

    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什么,今天在场的老师们远比我有权威来作出阐释。我对它有九个字的个人解读,叫:“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结构和社会需求,选定了自己的专业,这是有所学。最终,在一些专门领域形成独到见解,有了贡献,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有所成。这一步,在大师林立、治学传统根深蒂固的复旦,也是能做到的。

    。                     。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灼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没有固守社会良知正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有所爱,意味着献身精神、一种信仰;意味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时时唤醒自己。

    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艰苦的锤炼过程。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的校园里,有更多的学生懂得: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仰的形成融为一体。把对科学的“冷眼”观察、冷静探索,与做人做事的古道热肠融为一体。把探求真理的坚韧不拔,与生活中怜小怜弱、恤残恤孤的生命柔情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一颗“有所爱”的心,才不会空掉。我们才不致沦为一个“空心人”。

    在这里,我还要把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段话,送给同学们。

    一句话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诱惑,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负之时。另一句话是:“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这句话中包含的力量,正好与前一句形成互补。平凡,是每个人都想着要去突破的。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之后。人光有超越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同学们,四年之后,当你们从复旦毕业之时,一定会有某种强大的心灵共性,在你们和我之间形成。也唯有如此,一所伟大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才会永恒地存在。

    谢谢大家。愿每一位同学都有美好的前程。

(选自复旦大学2018新生开学典礼演讲,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自信助人成功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②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他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个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⑤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作者:张雨。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