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刀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住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彷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的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气。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做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这样,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翻开处跑出来。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的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哪里拿的?”马可瓦多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比手划脚的树木陪着转动,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煞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支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得小小的,一动也不动。他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首段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 B、第3段写公园环境的冷淸,烘托出主人公的失望愤怒和对家人的关怀:还采用留白手法,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例如第六段写城市的灯火通明与前文马可瓦尔多家的贫寒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D、第7段通过孩子们的视野把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当成森林来描写,想象奇特,富有童话主义色彩。 E、公路警察阿斯托弗眼睛近视却因担心丢失工作而保密不说,这暗示着他跟马可瓦尔多一样生活艰难窘迫。
(2)、小说主人公是马克瓦尔多,小说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孩子们,对此你怎么看?
(3)、对于这篇小说,有评论家说很荒诞,也有评论家说很真实,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篇小说“既荒诞又真实”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倚,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 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 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乳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趔集市,买人几棵葱。 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嫁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异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了“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大概也有十多个,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了7层,其实楼梯口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着下电梯的姑娘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还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啊,我也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都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小红帽》《一个士兵》等。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还有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塞上耳塞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在科利亚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好像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注】 , 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注】加缪,全名叫阿尔贝·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塔断想

柴福善

    ①荆轲塔,在河北易县的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

    ②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后迁都易水之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任凭野草掩映,风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强,终于战败齐国。千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谁知笔锋一转,“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不免以古思己,有些哀怨了。

    ③其实,秦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异想天开了。而荆轲带秦武阳赴咸阳,武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命丧殿上。读《史记》的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难怪,史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再现的。

    ④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一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是要亡的,天下依然是要统一的。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荆轲为代表。而这一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竞念出续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轲仰天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名。

    ⑤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因善击筑受秦始皇召见,识出,秦惜其技艺,赦免一死,乃嚯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后在演奏时,以铅置筑中,举筑扑击秦始皇不中被诛。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

    ⑥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三层,每层八隅悬有风铃,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

【注】①延:邀请。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按时看日出的人

王开岭

    ①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②“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

    ③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④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

    ⑤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刚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

    ⑦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⑧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⑨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⑩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⑪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⑫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⑬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

    ⑭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

    ⑮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

    ⑯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⑰“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⑱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

——摘自《中国青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柿如意

乔叶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到这里才知晓柿子还有那么多品种:磨盘柿、锄头柿、鸡心柿、火罐柿、水晶柿,也有论口感起名的,如涩柿、甜柿、脆柿、绵柿,我最爱听的还是论时令叫的,什么八月黄、雁过红、九月青,有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且一听就知道什么时候能吃。柿子的问题就是不好存放,不过恰也因不好存放,反而置之死地而后生地有了其他出路,或酿成柿子醋,或晒成柿饼。

旱多柿甜,水多柿大。今年雨水足,看到一树树累累垂垂的八月黄,村里人都说今年得好好晒些柿饼啦。孟胡子想使的却是另一股子劲儿,他在各种场合唾沫飞溅地跟村民们宣传着柿子文化,却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从美讲起。说美丽乡村可不是白得的名号,咱得知道咱们能叫人看见哪些美。我看咱们的玉米收下来都是苇箔扎成了囤,放在空场地上,既透气又透光,太阳好了能晒,上头罩一块塑料布还不怕下雨,科学得很。可说实话,堆得太随便,不够美。咱扎囤时,能不能想想这三四个囤咋排列更好看,能不能编几小辫玉米,在苇箔上外头挂出来,或者再配上几串红辣椒,小小一点缀,俏他一俏。类似这些事,咱都要犯犯思想,都要虑虑进到客眼里头是啥样,能不能叫客想去拍照留影,能不能叫看到图的人也想来咱山里看,这就有了意思,拐弯抹角地都能给咱钱。

后来才拐到了柿子上。他说现在啥都讲文化,柿子也是有文化的。唐朝时候就有记载,说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意思是柿树寿命长,长大有阴凉,不招鸟虫,清净利亮,果子结得又多又好,下霜时叶变红了也能欣赏,叶片又大又厚能在上头写字。还有,柿和事同音,味又甜,颜色喜庆,所以咱们老祖宗在传统文化里早就把它列成了吉祥果,留了可多口彩。四个柿子放在盘子里,就是事事如意圆圆满满。柿子加上一条鱼,就是事事有余。反正是跟柿子搭起来的,都是好意头。这些总结你说有多好,我劝你们都记下,将来好跟客们显摆。

就都笑。他又说,柿子可不是成了柿饼才能卖钱,要知道,从摘柿子开始,票子就开始哗啦啦响啦。比如旋柿子,咱们干这个活儿,就能叫客们当景儿看。柿子旋好,往麻棘圪针上一扎,扎个满枝红,再往高高处一摆,不也是一景儿?火罐柿、水晶柿熟时,连枝带叶地多存一些,挂到墙上也是景儿。千万记住,这可都是景儿啊,都是景儿!景儿都是钱,都是钱!

远远地听着他讲得苦口婆心,我只能暗自赞叹,到底是孟胡子。顺手在手机上搜了一下,七绝之说居然是出于《酉阳杂俎》。

九奶的两棵八月黄离宝水泉不远,眼看着也一天天黄起来,她便督促我和老原去摘。我们两个手脚都笨,每次摘小半晌,也只能摘上一筐。九奶说一筐就中,就叫把旋柿架搬了来,收拾了一番,要开始旋柿子。说当天摘下的硬柿子就要当天旋,不然第二天皮就会发软,不好旋,也旋不好。

她坐在条凳上,眉目之间突然就焕发了精神。只见她把一颗柿子扎上,从柿子顶开始卡刀,一圈下来一片到底,旋得干干净净,十分轻巧利索。周边围拢了一圈人看,孟胡子笑道,老太儿这手艺真卓。大英说,搁到头些年,九奶身子还健旺着,一晚上就能旋出一担柿子。要不是疼惜她如今恁大岁数了,都要劳烦她去旋柿子呢。谁请她她都去。秀梅和小曹都贴得近近的,录着视频。小曹悄声说,发到网上时可以配任贤齐那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这歌词多搭。秀梅说,不是有一首歌叫《万事如意》么?我觉得那个更对景。万事如意也是万柿如意呀。两人约定了要来个同题竞赛,各拍各,各发各,三天后看播放量和点赞数定胜负,输家请客。

我们摘了三回,九奶也旋了三回。旋好的柿子扎在麻棘圪针上晒,颜色既艳又润,果然是极好看的一景儿。

第三天正好是周六,来了不少客,有不少客说是刷到了视频特意找来的。秀梅这条视频自发了那条“万柿如意”后就唰唰唰地涨粉,播放量居然第一次破了万。秀梅喜不自禁道,这就是应了万事如意的万。客们看见九奶旋柿子,没有不拍的,也都要和九奶合影,九奶也便任他们合。有客开玩笑道,老太太成了网红,以后谁找您拍照就该收费啦。九奶却凛了脸道,照个相还要收钱,这心里该穷成了个啥。

如今秀梅拍抖音已经有点儿犯魔怔。但凡有客在她那里食宿,说不上两句话,她就会叫人家看抖音加粉丝。有一次,小金师傅突然带了媳妇过来,说自己回去开店也要搞个这视频号,叫媳妇来向她取取经。秀梅也兴致勃勃,恨不能倾囊相授。问她咋那么爱穿红衣裳,秀梅说,穿红最有效果呀,衬人脸颜色好。穿别的色也中,不过最好能配条红围巾,美颜一开,俊得很。小媳妇又愁说不知道该拍啥,秀梅惊讶道,咋会没啥拍哩?啥都值得拍。做饭,烧地锅,在地里种菜摘菜,对着口型唱歌唱戏,这都中呀。下雨时拍雨水滴答到花草上,拍姊妹们打着花伞排一排,不是也中?等下雪了拍得更卓。我跟你说,除了下刀子不拍——不对,下刀子更得拍,谁见过下刀子呀,那播放量肯定爆啦,哈哈哈。

夜里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和九奶闲话。我说咱树上还留着可多柿子,九奶说,那就留着,不摘了,叫喜鹊吃,这叫招喜,意头好。老理儿上叫留余。留余就是留福,留福就是积德。

(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