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凉山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

    “翻开动漫书要关上”这话的第一层含义,即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反对俗文化,但特别强调要读经典,什么才叫经典呢?圣洁的、美感的、雅致的、庄重的、忧郁的、悲悯的东西,使是经典。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便是经典。经典常常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走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也就是说,它们穿越过也正穿越着时间和空间。当然,语文教材的文章是经典,教育部规定的30部中学生必读书是经典。阅读经典,是为了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阅读经典,是为了鼓舞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那么,什么又不叫经典呢?卡通书和动漫书大约不叫经典。当红影视明星写的书不是经典。正吵得火爆的书难成经典。而据说一读就可变得聪明成为天才考到高分,这样的书肯定不是经典。同学们却偏爱读这些书,也不能全怪同学们,社会是这么浮躁和功利。文化也要快餐,道德也要速成,这是急功近利的毛病,是脚痛医脚的错误。思想贫乏、情感苍白,几乎是人文上的不治之症,是癌症;词不达意、语言千瘪,终将成为同学们发展道路上跨不过的铁门槛!

    所以,要读经典,要宁静而从容的阅读,要沉醉而投入的阅读。“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第二层含义就是,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媒体的多元和出版业的发达,有时也是坏事。我们的眼球和脑半球常常被换来换去的频道控制了,或者,是网站,是卡通动漫书,是时尚的花花绿绿的书。我们消遣,感到快捷和轻松,却也感到乏味和无聊,轻浮和浅薄。所以,打开电视还要记得关上,开机上网还要记得关上,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于是,读书就有了时间和空间,有了心境和氛围。我常常怀想一些境界,像叶灵风在《书斋趣味》中说的,“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像冰心女士在《寄小读者》中说的,“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在晚餐后用功”。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诗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哲学经济诗文,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取之,取而读之”。我自己也常常庆幸,自己少年时双手不是操作遥控和鼠标,而是翻开发黄或洁白的书页,行走在唐诗深处,融化在宋词里边,曾在《三国演义》里金戈铁马,曾在《红楼梦》中陨泪齿怀。

    以上,我谈的是要读经典和宁静读书的问题。

    同学们,人间的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阅读经典,宁静读书,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翻开动漫书要关上》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在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名人的话来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划线句“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的理解。
(4)、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写好人生的每一页
         ①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如果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只有短暂的一瞬。人生苦短,就算活到古稀之年,也只有25550个日子,如果每个日子都是一页书的话,我们应该写好人生的每一页,不留任何败笔,让每一页人生都充满温馨和灿烂。
         ②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姜东舒先生,在成名前,只是浙江图书馆的一名临时清洁工。在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把每一件事情,都力求做到完美。甚至是那些从不被人重视的标语、横幅,他都用心去书写,一笔一画都力求完美。一次,兼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书法大师张宗祥来主持建馆60周年大庆。在上楼梯的时候,张宗祥望见了墙上的标语——“请不要随地吐痰”。面对这七个遒劲的大字,张宗祥顿生好感,大为赞赏,并找来了作者姜东舒。就这样,姜东舒有幸从一名清洁工,成了一代名师张宗祥的弟子。正是因为姜东舒先生坚持把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才得以向他敞开。人生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需要我们不断地描绘鲜艳的色彩和图案,而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心做好,每一笔都必须用尽全力去演绎。如果只是随意而为,只求及格的水平, 那么到头来, 你这张画卷的档次可能只是处于三流的水平,甚至只是一张毫无价值的废纸而已。那时,你就会对自己的一生后悔不已。
        ③上善若水,写好人生的每一页,就必须像水那样与人相处: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你更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决不如扰你的安宁;你热,我便清灵,决不激化你的沸腾;你冷,我你冷,我便沸腾,决不漠视你的寒冷。与人为善,你才能收获人生的善果。
        ④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是对写好人生每一页的最佳诠释。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冲洗7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果然,劳动效益便大大提高,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 
         ⑤餐馆老板偶尔抽查盘子的清洗情况。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这位留学生时,他振振有词:“洗5遍和洗7遍不是一样保持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为了生计,他又到其他餐馆应聘洗盘子,却再也没有老板用他。  他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要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找他谈话要他转学,因为怕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囊回国。
        ⑥他痛心疾首地告诫同伴和将要去日本的留学生:“在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7遍呀!”这个留学生经历从反面告诉我们,要竭尽全力去书写好人生中的每一页。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创出美好的未来!否则哪怕是一页有瑕疵,也会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莫言的清醒

陈鲁民

    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

    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她对待荣誉的态度。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⑤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

    ⑦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当成沉重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

(有删改)

阅读社科类作品,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选自2012年2月24日《京郊时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长高

陈文中

    ①到省城进修,位在岳麓山脚,每天早晚都在山中漫步,我与这座名山有了一次全面的亲密接触。

    ②在山上走得多了,我对岳麓山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作为山来说,岳麓山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山,她不高,海拔才240米,从山脚到山顶,走路只要半个小时;她也不奇特,没有什么美丽的景点,可以说,这样的山在全国比比皆是。岳麓山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会长沙的旁边,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她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也就是说,岳麓山的出名,完全不在她自己,而在于她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

    ③像岳麓山这样的小山有无数,但是像岳麓山这样拥有如此良好的外部条件的山却绝无仅有,这也就决定了绝大部分的像岳簏山一样的小山只能默默无闻,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一个。这就是现实,残酷而冷峻。

    ④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

    ⑤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至连见过她的人都很少;当她刚刚诞生的时候,她还只是地平线上一个隆起的小小的土包。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自己就成功了。

    ⑥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她就变成了一座有生命的山峰,变成了世界上唯一能自己长高的山峰。

    ⑦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巨大的压力使她的骨骼变了形状,巨大的压力使她痛苦得不能呼吸。在痛彻肺腑的压力下,她也许会想到放弃,但是也许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于是,她默默承受生长的痛苦。

    ⑧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能生长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亿年不懈地坚持。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也许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最终成功,但也许她知道,只要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小的土包。

    ⑨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个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来为她的成长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她面前停下匆匆的脚步。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⑩即使痛苦、即使漫长、即使寂寞,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空旷的高原上缓缓生长。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她发现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她发现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的脚下。

    ⑪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

    ⑫你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叫珠穆朗玛。

    ⑬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要靠自己不断生长。

    ⑭山如此,人也如此。

(摘自2006年第12期《中国青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①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平实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带来每一个人的幸福。

    ②“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广为传唱的歌曲里,透露着人们对“国”与“家”、“国”与“个人”关系最本质的认知。在这种认知背后,凝聚的其实是中国人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家国情怀”。

    ③“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既利国利民又利人利己。

    ④这样的情怀首先体现在充满爱民之情。当年,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惦念之情。这样的热爱,就是联系国家好、民族好与人民好之间的血脉纽带。

    ⑤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恪尽兴国之责。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精忠报国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甲】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以主人翁姿态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要把对理想执著的追求,落实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业绩上。要讲道德,知荣辱,讲诚信,重责任,有作为。

    ⑥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饱含奉献精神。为了国家好民族好,奉献和牺牲有时在所难免。“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航母舰载机,中国的航空事业一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定要强大”,这是罗阳为之奋斗和献身的崇高理想。正是有了罗阳这样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

    ⑦只要人人都有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只要人人尽到自己的一份兴国之责,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是在每个中华儿女的付出和奉献中,不断进步,坚定地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有了国家强盛才有国民尊严,有民族崛起才有人民福祉。当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给予他的福祉,感受到自己和国家息息相关之后,“我”才可能和这个国家共同成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含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费,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或,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有了真情的灌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表、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警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着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地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作者:何冠军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