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试卷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1898年是戊戌年,这一年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因变法失败而英勇就义。2018年,为纪念英雄逝世120周年纪录片《谭嗣同》9月将在央视播出,2018年用干支纪年是(    )
A、甲子年 B、丁酉年 C、戊戌年 D、辛亥年
举一反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道路充满艰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布新而不除旧】

材料一:…让当时的满清上层社会胆战心惊的是,魏源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认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和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借鉴,正是如此,《海国图志》在中国被打入了冷宫。…与中国的情形很不同,1851年,一个偶然机会,《海国图志》传到了日本。…却让日本人如获至宝,在此后五年间,《海国图志》的日文版本竟然出了二十几个,深刻的启发了日本人的近代意识。

——钟颍川谈历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材料三: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材材四: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据《辞海》等整理

材料五: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年反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指的是什么?该实践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851年,洪秀全率——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众进行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 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摘编自张海鸥《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的影响。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佛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2011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国家。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及中国革命翻开“崭新的一页”指什么?并写出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的名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