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教育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一   A. 近土余年来,考校生徒不无恂滥,而泰西机巧日辟,船政经费日绌,不免因陋就简……   B.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C.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D.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 。

材料二   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的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风不人 物……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 动人心弦……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地区别于传统的旧诗…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从20世纪初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列为必修课。先进的中国人一方面倾力于 民主思想的传播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另一方面则创办各类科学杂志,如《科学世界》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依据材料一,填写字母。

①可用于研究学堂开办目的的是

②可用于研究学堂没落原因的是

③可用于研究学堂办学特点的是

④可用于研究学堂办学成果的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和文风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认为新式学校“新”在哪里?这种转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何种影响?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