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重点名校入学分班真卷 2023年广大附中入学语文真卷(一)
父亲的轮廓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些晚上,临睡前,我总要检查一下房门,千万不能反馈了 ,我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手,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慢慢地走向书桌的声响,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以及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
⑤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年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买,用一声呼唤,或者一种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初三那年,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到来。在那压力巨大的一年,只有父亲察觉到了我低落的情绪。
⑦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本,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学习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到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走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里,我内心渴望着让时光永远停止。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温盒的盖子揭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面前备用。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走上前去,卖蒸饺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 , 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
⑩那是个清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坚持努力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⑪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不同以往的人。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给予挑到校外的从我做起
⑫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沉湎绿色真卷水印为正版于悲郁。
(有删改)
陈嘉庚办学
佚名
①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②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凭着他的辛勤劳作和诚信经营,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远在异乡的他时时想念着自已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今厦门市集美区)。
③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④当走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⑤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⑥“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
⑦“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
⑧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又响起来了。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 , 他总要站一会儿 , 静静地聆听 , 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⑨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时的陈嘉庚已年近五旬,两鬓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 , 不受外国欺侮 , 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根据名人故事改编)
【背景资料】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后,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国学专门等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义举,深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曾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