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六上 2.奔跑的父亲

奔跑的父亲

①那年,乡里给父亲所在的学校发了一个通知:国庆节,举行职工越野赛,对前三名选手进行奖励,第一名奖励一双球鞋。

②父亲看到通知时,已近9月中旬。而之前,戴深度近视眼镜的父亲,走路说话都是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别说越野赛,就连百米比赛都没有参加过。那天,父亲放下通知,就去找体育老师询问越野赛的行程有多长,训练时应该注意什么。体育老师详细讲解后,将信将疑地问:“你要参加越野赛?”父亲点头,说:“是的。”语气坚定,毋庸置疑。

③那天放学□父亲就开始奔跑了□村里人都惊异地看着他□家里有急事□父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只打一个否定的手势□便跑了过去□回到家,母亲惊异地拿来毛巾,父亲一边擦汗一边解释:“有一个比赛,奖品是球鞋,我想赢得,送给大孩(大孩是我的小名)。”那年秋季开学,我去城里上初中,穿的是露脚趾的鞋。我对一双新鞋的强烈渴望,成了父亲心头解不开的结。

④自此,父亲开始拼命地奔跑。他跑着上下班,跑着去田里,跑着去教室,跑着去厕所。早晨,天不亮父亲就起来,去寂静的路上奔跑;晚上,外面漆黑一片,看不清路况,他就在窗台上点一盏灯,把院子当作操场……

⑤正式比赛那天,父亲像一颗蓄势待发的子弹,朝着心中的那双球鞋快速奔跑。他第一个冲到终点,然后两腿瘫软,几乎晕倒,可灿烂的笑容像菊花一样盛开了。

⑥唯一让父亲遗憾的是,球鞋是成人尺码,可他还是在赛后的第二天就送到了城里。大大的球鞋穿在我的脚上像一条船,我把鞋带系得紧紧的,走了一圈又一圈,脚下像生了花一般,轻松舒适,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问球鞋的来历,父亲笑而不答。

⑦父亲奔跑的故事,是后来母亲讲给我听的。我的心像被蜜和盐浸透了,有浓郁的甜,也有酸涩的痛,我低头看,如船的球鞋里面装盛的是无尽的爱。

(1)、【整体感知】本文的写作线索是(    )。
A、越野赛 B、球鞋 C、父亲
(2)、【获取信息】找出描写父亲知道越野赛消息之前的状态的句子。
(3)、【基础知识】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形成解释】理解下面的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①正式比赛那天,父亲像一颗蓄势待发的子弹,朝着心中的那双球鞋快速奔跑。

“蓄势待发”的意思是,在这里指,表达了

②他第一个冲到终点,然后两腿瘫软,几乎晕倒,可灿烂的笑容像菊花一样盛开了。

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愿望实现后的欣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

③我的心像被蜜和盐浸透了,有浓郁的甜,也有酸涩的痛,我低头看,如船的球鞋里面装盛的是无尽的爱。
“蜜”指的是,表达的是
“盐”指的是,表达的是

(5)、【创意运用】父母为了子女可吃遍世上苦,受尽天下罪。你的父母对你也一定有深沉浓郁的爱,请选取一个事例写下来。
举一反三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选自《新编小学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 双色版》)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主角

[美国]安·古德里斯

 ①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很急切地去报名当演员。

 ②确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因为我的角色!他们让我扮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一脸沉默。

 ③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们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话,妹妹沉思许久。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的排练。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④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人,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⑤先出场的是“父亲”,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服,手脚并用地爬进了场。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 开始呼呼大睡。这一系列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批注1:通过“摇头摆尾”“仲个懒腰”“呼呼大睡”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妹妹表演的____】

 ⑥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安静极了,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非常逼真。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走下舞台的妹妹一脸自豪。【批注2:____(仿照批注1写)】

    ⑦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条狗,也会成为主角。”

(选自《阅读》,有删改)

阅读理解

“两弹”元勋——邓稼先

佚 名

①在中国总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参加过32次,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

②1979年,有一次氢弹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氢弹直接从空中摔了下来。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就不堪设想。邓稼先深知危险,心急如焚,他第一时间前往事故现场鉴定氢弹碎片。经过仔细检查确认没有发生核爆的危险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邓稼先因此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在这之后,他衰老得特别快,头发白了一大半,工作也特别容易疲惫。

批注:____

③一次地下核试验时,有一个机器出现了故障,有人主张把机器拉上来看看,但这样太危险。为了安全,邓稼先决定亲自下井解决问题。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当时的气温是零下30 多摄氏度! 看到邓稼先太疲倦了,有人劝他:“邓院长您先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邓稼先由于过度劳累、几天没吃好饭,竟当场昏倒了。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为零。抢救了两天两夜后,邓稼先醒来的第一句话是:“研究报告出来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④即使病入膏肓,邓稼先依然争分夺秒为祖国的核武器事业作贡献。他强忍着化疗带来的疼痛,和老搭档于敏联合署名写下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直到今天,这份建议书都对中国核武器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选自《我和我的祖国》,有删改)

课外阅读。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  因此)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的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 要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奋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慢慢 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读书;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当时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被其他国家的学生瞧不起。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惊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