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二上7、牛顿

阅读理解

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

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忽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牛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语地说。 “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落下,却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或向右弹开呢?”他又想。

牛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专心去研究。后来,他终于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秘密,原来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牛顿就是这样,能从普遍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他一生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发现,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1)、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哪些疑问?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2)、苹果落地的原因是什么?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3)、读了短文,我知道牛顿从小就是个的孩子。他能从普遍现象中提出,并进行。 最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 
(4)、你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什么疑问呢?和牛顿一样动动脑筋吧。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夜语肖邦———与灵魂对歌

赵丽宏

①肖邦被人称为“钢琴诗人”,这是一个非常妥帖的称号。琴声如诗,超越了时空,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类心中回荡。我喜欢肖邦,这位“钢琴诗人”创造的美妙音乐,比世界上大多数诗人的作品更深入人心。他的钢琴曲中,有些旋律也许是古典音乐中最能拨动听者心弦的。他的大多数作品无需乐队,只要一架钢琴,便能上天入地,让曲折的诗情翱翔远飞。钢琴像一艘奇异的小船,被诗人驾驶着,无所不能,无处不达,所有的梦想和憧憬都能在琴声中实现。

②曾经我在崇明岛“插队落户”。那时,我的生活中几乎没有音乐。夜里,风吹打着屋外的竹林,窸窸窣窣的声音犹如陌生人神秘的低语。一天深夜,我躺在蚊帐里打开那台半导体收音机,飘忽的电波中,断断续续传来雄浑的管弦乐旋律。电台的信号游移不定,必须不断调整频率才能听清楚。管弦乐像大海的波涛在星月暗淡的夜空下汹涌起伏时隐时现。这是我从没听过的音乐,然而却似曾相识,好像有点耳熟。 突然,一艘小船出现在浪峰上,小船光芒四射,把夜空和波涛映照得一片通亮。这小船,是钢琴。琴声被管弦乐烘托着,又引领着乐队走向远方。我一边调节着收音机旋钮,一边屏息静听,唯恐遗漏了其中的旋律。这是一首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气势恢宏博大,仿佛有人在用庄严悲凉的声音倾吐心中的激情,那种悲凉,在我的心里激起强烈的共鸣,它使我联想起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二乐章是优美柔曼的抒情,活泼的琴声犹如一个心情急切的游人在山水间寻觅胜景,然而山重水复,云雾茫茫……听第三乐章时,电波受到了干扰,音乐含混不清,我竭尽全力,也无法将频道调节好。 留下的印象,是从遥远的海上传来一个落水者时续时断的呼救,那微弱的呼喊不时被呼啸的风声打断。音乐结束时,我听到了播音员的介绍,这是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③这次经验,使我对肖邦有了和以前不同的看法。那个能写美妙绝伦的《升C 小调圆舞曲》和优美夜曲的肖邦,原来也能写如此博大深沉的协奏曲。我以为此后天天都能收听到这家电台的音乐节目,然而奇怪的是,第二天晚上,我那台半导体收音机里便再也找不到这家电台,以后也没有找到。不过,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尽管它残缺不全。

④现在,我已经有了全套的肖邦钢琴曲唱片,可以随心所欲选择听他的作品。我常常听的作品中,有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同一段音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心情去听,体会可能完全不一样。然而每次听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三十年前的那个夜晚 , 想起那种沉醉和焦灼交织在一起的神秘气息。

(选文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木兰从军(节选)

佚名

    ①一日,夜深人静,木兰奉命巡营,忽见宿鸟惊飞,自北而南。她怀疑敌军会夜袭,便去找元帅商议。他们设计将人马撤出大营,四下埋伏,等候来犯军队入网。木兰又带领一队人马,埋伏在来犯军队回营的途中。

    ②对方这次发动了全军偷袭,心想定会马到成功。他们摸进大营来,却只见空寨一座,自知中计,想退回去时,四下伏兵已杀来。来犯军队死伤无数,好不容易退出营寨,又遭遇木兰拦截。来犯军队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木兰一边派人禀报元帅,一边进城安民,并吩咐士兵严守军纪,不得妄动百姓一草一木。

    ③作战中,木兰手臂上中了箭,在营中休养,贺元帅前来探望,并欲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木兰。木兰推说箭伤发作,请求返乡休养。这时几名将领也来探望,大家鼓动木兰答应亲事,木兰只好谎称自己家中有妻。

    ④朝廷宣召有功之臣,赏赐黄金玉帛,许多人来向木兰道贺。木兰却说道:“我不愿升官受赏,已决心还乡。”木兰向元帅说明自己为国立功,不图富贵,并执意回乡,元帅只好应允。

    ⑤木兰回乡时,百姓沿途招待,家中父母姐弟出来迎接。全家团圆人人欢喜。木兰脱去战袍换上女儿装又回到织布机房安心织布。

批注:木兰脱去军装回归家乡也寄托了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⑥不久,贺元帅又来为自己的女儿提亲。花父推说木兰受了风寒,染病在床。贺元帅执意要去床前探病。花父无法再推托,只得唤来木兰相见。木兰身穿衫裙,走上堂来。贺元帅仍说要见木兰。花父说:“就是她。”贺元帅看了很久,才恍然大悟。花父安排酒宴,向贺元帅请罪。酒宴过后,木兰将贺元帅请到织布机房说:“以前国家多难,我才代父从军。为国效力,不求名利。如今国内安定,我愿依旧勤于纺织,尽我本分。”贺元帅听了,十分钦佩,便回朝去了。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有删改)

阅读《捅马蜂窝》(节选),完成文后的问题。

①爷爷的后院很小,里边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zhē)死人的!”爷爷连连摇手。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先脱下褂子蒙住头顶,接着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然后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瞧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