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理解

    奶奶的腿不好,不能出门晒太阳。

    有一天我去玩,____的阳光洒满天地间。 我赶紧兜起裙子,把阳光兜在里面。

    “奶奶,我给你送阳光来了!”

    我____地喊叫着,跑到奶奶的身边,____地展开裙子,可是阳光不见了……

    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小宝贝□ 我已经晒到阳光了□你不就是我家的一个小太阳吗□”

    (1)从“轻轻、金色、高兴”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横线里。
    【答案】
    (2)奶奶不能出门晒太阳,是因为1
    【答案】
    (3)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答案】
    (4)“我”给奶奶送阳光的办法是(   )。 (填序号)
    A . 用手捧着阳光 B . 用裙子兜起阳光
    【答案】
    (5)在你的眼里,阳光是怎样的呢? 想一想,写下来吧。
    【答案】
    【考点】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感受军人的爱国之情。

    一趟三难   卢一萍

    ①许多年前,老丁刚上阿里时,这里最高的建筑,就是连队的哨楼,两层。连队盖的房子全是土坯房。可儿不嫌母丑,老丁对阿里的情感一直非常深。

    ②记得有一次,老丁送新兵上山。冬去春来,积雪消融,山岩犹如豆腐渣,稍有震动,便会引起垮塌。为保证安全,老丁把车辆编队做了调整,把一辆拉物资的卡车和自己的车排在了前头探路。

    ③车队艰难地爬上了库地达坂。突然,老丁听见了冰河断裂的声音。他猛地对身边的司机大吼了一声:停车!汽车刚一个急刹停稳,就看见积雪崩塌,从山顶轰隆隆呼啸而来,狂泻在了车前。他感到眼前一黑,车被积雪埋住了。

    ④后面的新兵赶快跳下来,用铁锹和手从雪中掏挖出老丁,他已憋得呼吸急促,脸色青紫。他大喘了几口气,拍打着皮帽子上的雪说:真悬,都摸着阎王爷的鼻梁子了。一句话说得惊魂未定的新兵们笑了起来。

    ⑤接下来是从红柳滩到多玛。从红柳滩到多玛360公里,海拔全在4500米以上。很多地方寸草不生,绝大多数道路艰险坎坷。当时正赶上冰河涨水,河水漫溢,到处是水洼和泥泞。车一开进水里,就辨不出路在何方了。这时车千万不能乱闯,稍有偏差,车子都可能滑下路基,后果将不堪设想。老丁心一横,牙一咬,跳进齐腰深的冰水里,为汽车引路。12台车,老丁导引了12趟,花了8个小时。车辆全部脱离险境之后,他却因劳累和寒冷,一头栽进了冰水里。

    ⑥老丁自己把那次经历概括为“一趟三难”。躲过了两难,第三难又来了。他们被泥石流困在了“死人沟”里。在泥石流中刨了半天车,大家弄得如泥人一般,也没把车弄出来。夜幕降临,风如狼嗥(háo),寒气逼人。老丁只好带着大家退到避风处,等待救援。

    ⑦这一等就是三天三夜。车上的干粮吃光了,但救援队还没到。饥寒交迫,再加上高原反应,每个人都痛苦不堪。坚持到第7天早晨,好多人已写了遗书,救援的车队终于赶来了。

    ⑧老丁告诉我:“那时在阿里,活过来是一种幸运。如果真的死去,也无悔无憾。我老丁只是一个普通的阿里军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不是第一个,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选文有删改)

    课外阅读。

    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⑧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⑨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梅兰芳蓄须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    )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阅读理解

    ____

    张 炜

    ①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时地被犒赏,为了多些欢乐,就得好好过节。

    ② 我家没有比外祖母更懂这个道理的人了,所以她最重视节日,只要是节日就不肯放过,一定要把它过得像模像样。

    ③好东西吃也吃不完。外祖母说:“吃不完就是一年不挨饿,日子再苦,中秋节也要好好过。”她对这一天的重视,超过了任何一天,到了晚上,大家都要高兴,都不能讲生气的话。

    ④ 这天晚上不能提爸爸。

    ⑤ 我一直忍着,尽管特别想念他。我相信她们也是一样。如果提到爸爸,大家就没法高兴了。

    ⑥ 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可怜的爸爸。

    ⑦ 一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还有这么好的夜晚。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睡觉。我们躺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月亮想心事,想啊,想啊,一直到瞌睡上来,就睡着了。

    ⑧ 正睡着,有人来敲我们的门,“咚咚、咚咚”,越敲越响。 外祖母“呼”的一下坐起。

    ⑨ 我终于听清了,这不是做梦,而是真的有人敲门。我和外祖母从炕上跳下来时,妈妈已经起来了,先一步打开了屋门。一个细高个儿进来了。我一眼认出是爸爸。

    ⑩“啊,爸爸!”我跳起来,两脚还没有落地,他就把我接住了。

    爸爸的头发上落满了月光,雪一样白灿灿的,我忍不住伸出手摸了一下,又用力搓了两下。那“丝丝月光”竟然还留在他的头发上。我不禁鼻子一酸。

    ⑫爸爸回来得太突然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家都惊呆了。妈妈和外祖母过了三四分钟才醒过神,齐声问:“你怎么回来了?”爸爸语气十分平静地回答:“回家过节。”我看到妈妈脸上流下了两行泪水。外祖母没说什么,转身到黑暗里忙起了什么。

    ⑬ 我心里一阵难过:我们如果早一点知道爸爸会赶回来多好! 可怜的爸爸,没能和我们一起过节。太可惜了,今晚的事会让我们难过一辈子。

    ⑭ 正这样想着,外祖母已经点亮了灯,走过来说:“来,咱们重新过节。”妈妈一下醒悟过来,赶紧和外祖母一起忙活:大圆木桌被再次抬到院子里,一个个碟子、钵子全端出来了,特别是酒瓶和杯子,它们一样不少地全被摆在了桌上。

    ⑮现在已经过了半夜,月亮已经歪到西边。不过月色还是很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满世界都亮堂堂的,一只小鸟在不远处叫了一声,有什么动物在附近的树上跳跃。

    ⑯啊,我们要接着过节。

    ⑰在我们这里,除了春节,就数中秋节最隆重了,一般出远门的人都要在这两个节日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可是爸爸一年里只有两个假期,每次不超过三天。

    ⑱爸爸说,他是一路跑回来的,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走完了两天的路程。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

    ⑲ 外祖母听到这话,背过身去。妈妈也在抹眼泪。我抬头看着天空:啊,月亮还在,爸爸真的追上了它。

    (选自《意林》2021年第7期,有删改)

    阅读理解。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送他最后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①,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