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梅兰芳蓄须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    )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1)、给加点字注音。

须    订    纠斩钉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用“正确”“错误”表示。

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

(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5)、“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中的“此”指打伤寒预防针,拒绝,这样做的后果是,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具有的精神。
(6)、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7)、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星期天去美国友人家玩,喝完饮料,顺手将空罐扔进了垃圾袋。“不,不,别丢掉,放到储藏室那个硬纸箱里去。今天是星期天,他们会来收的。”“谁?”“两个男孩子。”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有人敲门,一个男孩的声音在问:“可以进来吗?”

朋友应声道:“来吧,来吧。”听到他们熟门熟路进了储藏室,又听到叮叮当当一阵空罐子响

十分钟光景,孩子们在外屋喊了声:“谢谢了,再见。”接着传来轻轻的关门声。我忍不住好奇,走进了储藏室。几个先前装满空罐子的硬纸箱空了,一个摞一个地堆得整整齐齐,地上也没有滴滴答答的喝剩的饮料令人讨厌的痕迹。我推开大门,路上走着那两个小男孩,大的14岁左右,在推一辆装了不少空罐子的手推车;那小的只有10岁左右,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走着。人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空易拉罐已经有一年多了,无论刮风下雪,次次不落。

“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

“是卖不了多少钱,可小哥儿俩讲他们要靠这个买一辆汽车。”

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不知道。”他把手头一罐刚喝完的罐头放进了一个硬纸箱,“说是在哥哥达到法定驾驶车龄时就能买上,他们是仔细算过的。”

哥儿俩还在路上走着,那小的拉了条绳子在前面拖着,一边叽叽喳喳与在后面推车的哥哥说着什么,尖尖脆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中爆着活力,撞来撞去。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灯景旧情怀(琦君)

    ㅤㅤ①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我嚷着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外公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关刀灯 轮船灯 莲花灯……可是事实上 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 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wú yōu wú lǜ____。”
ㅤㅤ    ②【A】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害怕。【B】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的契合,看得我mù dèng kǒu dāi   。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可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去,最后的热闹高潮也宣告结束了。
    ㅤㅤ③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
    ㅤㅤ④“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ㅤㅤ⑤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的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
    ㅤㅤ⑥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ㅤㅤ⑦“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大明白。
    ㅤㅤ⑧“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一番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过年一样的热闹吗?”
    ㅤㅤ⑨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要下了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妈妈,代我许个心愿,随便你怎么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只把菜油灯心剔得高高亮亮地,又在碗厨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抬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喃喃地说。
    ㅤㅤ⑩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没有。外公,您说是吗?”外公摸着白胡须连连点头。

阅读(二)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 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 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时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孩子苏醒过来,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如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围绕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路过时总会停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⑥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挡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别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⑦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 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ān)、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浇洗过一般舒坦。

⑧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他们回答说:“那是白玉簪,虽然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但是花开得高洁得很呢!”

⑨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 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玉簪花照样可爱。”

(选自《阅读》,有删改)

整本书阅读考查。

①那个小院有个好听的也是名副其实的名字:榴园。两层的小楼,红砖到顶,当中一个雕花门洞,进门是黑黢黢的嘎吱作响的木楼梯,因为油漆剥落,扶手很糙,不小心捋上去的话,手心会扎上小小的刺。上了楼梯,外廊宽宽的,透过粗笨的木围栏,能看到院子里散漫的花草和树木,还有畜牧兽医系梅教授家养的那两只威尔士良种鸡,它们头顶着威武雄壮的红鸡冠,昂头挺胸地在潮湿的泥地上踱步,一会儿同仇敌忾地挑衅小女孩,一会儿挓挲开翅膀冤家对头一样斗得昏天黑地,简直就是榴园里的一对混世小霸王。

②我们一家栖身在二楼东南角的两间旧屋里。房子开间挺大,南北也通透,难得还铺有木地板,虽然那些木头已经烂出了条条缝缝,不小心滚进去一支铅笔的话,就再也别指望能拿出来。工友帮我们把里间用书柜隔开,女孩子睡朝南半间,男孩子睡北半间。外间是我爸妈的卧室,兼客厅,兼饭堂,兼我爸的书房。我爸的书桌是拿一大块床板搁在四只站起来的木箱上,台面很辽阔,我爸用起来别提有多爽气,可我娘要取四季衣物就麻烦了,先要把桌上的书啊笔啊试管玻璃瓶什么的一件件挪开,让我们帮忙把床板抬到一边去,开了衣箱,取出东西,再抬回床板,把桌上的用品归置到原位。程序丝毫不能乱,因为我爸脾气虽好,但是弄乱了他桌上的东西就不行,他会生闷气:不吃饭,光埋头看书,谁喊他都不理,跟个小孩子似的。

③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楼前高过二层窗台的那棵梧桐树。有一年夏天,我趴在窗前小方桌上,伸手就在树枝上抓到一只叫声嘹亮通身漆黑的蝉。我用我娘纳鞋底的细麻绳拴住蝉儿的腰,放它回树上,它一飞,我就拽绳子,可怜的蝉儿才欲张翅便四脚朝天跌在窗台上,不明就里,无法脱身,急得哇呜哇鸣叫。我姐书雅过来看见了,骂我说,小姑娘家家的,学点什么不好,成天跟小虫子小鸟儿较劲!

④知道了吧?那时候,我干巴细瘦,胳膊长,腿长,麻秆儿一样四面戳着,再剪一头短发,伸个细筋筋的脖子,风一样地跑过来跑过去,活脱脱就是假小子的模样,所以我姐一点儿都瞧不上我。

⑤我姐很漂亮,真的,初中高中,她都是校花级的人物。我记得她偷了我爸的自行车在学校操场上七扭八歪地骑,后面跟一群嗷嗷叫的男孩子,十几双手伸过去抢着扶她托她,那风头出得,是个女孩子都眼红。

⑥我哥黄克俊跟我姐一样,也是个激情洋溢的人。当年他教我和我妹妹唱的那首《救中国》,我到现在还能哼哼:救,救,救中国,一起向前进,努力呀,努力呀,努力呀,救国要奋斗。唉唉,那时候唱起来,真的是血都沸腾。

⑦我哥和我姐,如花的生命,全都终止在二十岁上。一个参加远征军牺牲在缅甸密支那,一个当了八路军牺牲在华北晋绥战场。

⑧还有沈天路,我的天路哥哥。

⑨……

⑩不不,别担心,人老了有点……我没有激动啊,因为他们都死得其所,像烟花绽放在天空,优美而绚烂。我只有自豪。七十多年过去,我已经老成了这个样子,他们却永远年轻,年轻到笑声里都带着露水。

《野蜂飞舞》节选作者:黄蓓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