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重点名校入学分班真卷 2022年广州金广实验学校入学语文真卷(二)

阅读理解。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送他最后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①,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1)、文章开篇写道“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的人。
(2)、文章第③~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的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4)、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举一反三
孔子拜师

    春秋末,鲁国有位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几十个弟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儒家学说。

    一天,孔子等人驾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只见有个小男孩用土块垒起了一个大圆圈,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的学生上前请小孩让一让路,小孩指着大圆圈说:“我这是一座城池,你们怎么能过去呢?”学生急忙回禀(bǐng)孔子。孔子下车来到小孩面前,和蔼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去呀?”小孩一本正经的说:“我看您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不会不讲理吧?请问您,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呀?”孔子马上答道:“当然是车让城啦。”小孩指着他的土“城”说:“您看,我这是一座‘城’,您怎么能过去呢?”

    孔子觉得这孩子真顽皮,但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怎么办?(    )绕道,(    )要走不少路,从旁边过去又要碾(niǎn)坏庄稼。孔子一时没办法,只好再和小孩商量:“你看能不能先把‘城’拆了,让我们过去呀?”小孩摇摇头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哪有拆‘城’让车的道理?”

    这一下更把孔子难住了,急得他就地乱转。

    小孩见孔子着急的样子。笑了:“我刚才说了嘛,有理才能走遍天下。什么事都应该以理服人。您若是叫我老师,我可以既不拆‘城’,又让你们过去。”孔子想了想:“好,我就叫你老师。”说完,恭恭敬敬地向小孩鞠了一躬,叫了声:“老师!”小孩忍住笑,说:“其实这很简单。您在“城’外叫门,我把‘城’门打开,你们不就过去了吗?”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    惭愧    敬佩:“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

阅读。

飞夺泸定桥(节选)

ㅤㅤ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拦);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振 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ㅤㅤ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功)。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ㅤㅤ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ㅤㅤ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