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0-2021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天堂林

树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每次回乡下老家,总喜欢到河边的树林中走走。我的行走没有目的,并不想寻找什么,但冥(mínɡ)冥中又仿佛是期望能够遇到什么。树林很大,长长的一排沿着河岸分布着,成为女儿河的一道风景,同时也为村里的居民建立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防止河水侵蚀(shí)进村庄。

记得小时候,我和同伴们几乎每天都要到树林里来玩耍,藏猫猫,爬树,用弹弓射树上的鸟儿,捉秋蝉,躺在树下眯起眼睛大声唱歌,我们的游戏多得像数不清的树叶。我们把这片树林所营造出来的一个小世界视为天堂,也把这片树林称为天堂林。

然而现在我走进这片树林,却惊讶地发现,①那种天堂般的感觉经过四十多年时间的冲刷,已经荡然无存,我行走时期望的相遇便淡下去,淡得像鸟儿飞走一般,无声无息。

但相遇还是发生了。树站立着,笔直笔直的,像一个不会撒谎的农夫,不厌其烦地描述着风的模样,也描述着孩子们游戏的模样。

我看到在树林中,有几个孩子在游戏。孩子不大,七八岁的样子。有淘小子还有一个小女孩。见了我,他们有的叫叔叔,有的喊舅舅。我冲孩子们微笑。我微笑得很虔(qián)诚,仿佛面对的是让我敬畏的禾苗。

孩子们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我看到树林中阳光的碎片从枝叶的缝隙间洒落下来,比露珠更鲜亮,比鸟鸣更清脆,一晃一晃的。树枝的摇晃让这些细碎的阳光充满了动感,一时间我竟然说不清是阳光摇动了树枝,还是树枝筛(shāi)动了阳光。筛出了这么多碎金。

一个淘小子爬到了树上,好几个淘小子都爬到了树上。他们坐在树丫间,扬扬得意地冲着下面做鬼脸,与一只只调皮的鸟儿十分相像。地面上的树荫便摇晃得更加厉害了。

地面上的小女孩也摇晃得更加厉害,她是急的。无疑,她不愿意成为游戏的失败者,可她无法像男孩子那样爬到树上去,只有仰着脸看那几个淘小子的份儿。

但小女孩有她的智慧。只见她瞄了瞄地上的树影,一下坐在地上,大声说:“我也坐在了树上!”

小女孩坐着的位置,正好是树丫投下的粗大阴影。她真的坐在了树丫上!

小女孩美滋滋地向淘小子们亮出最为得意的微笑,那笑容灿烂、光滑、甘甜,连细碎的阳光在她的脸上都无法立足,纷纷滑落。

我完全被小女孩给惊住了!

原来②那种天堂般的感觉依然活着!

大树的阴影和大树一样、给予了孩子们无法复制的智慧。一棵大树,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1)、下面这些词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①天然的屏障

②碎金

(2)、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淘小子爬到树上扬扬得意的样子。请找出小女孩不甘示弱的神情的句子,然后工整地抄写下来。
(3)、文中两次写了“那种天堂般的感觉”。“天堂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请你描述。是什么事情带来了“那种天堂般的感觉”?请分别概括地写下来。

请你描述:“天堂般的感觉”指的是

请你概括:①

(4)、文中结尾说“大树的阴影和大树一样,给予了孩子们无法复制的智慧。”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中国军队同日军在怒江沿岸接火。在距前线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大胡子连长。两个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到前线。那里,中国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4天没进一口粮食,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连长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③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④大胡子连长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

⑤忽然,大胡子连长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连长。

⑥大胡子连长浑身战栗着,一边是饿着肚子和日本鬼子拼命的中国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姑娘。他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线的将士们已经4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⑦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⑧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连长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给他:“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叫小翠。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石头填炮弹坑。车队终于怒吼着向前线冲去。

⑨一周后,大胡子连长回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大胡子连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⑩34年过去了,这位大胡子连长一直记着那个被女孩咬了一口的馒头,临死前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文学性文本阅读。

光明顶上

①凌晨四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黄山光明顶,但显然还有不少人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脚架都已经架好。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但很多人穿着抓绒外套仍瑟瑟发抖。

②忽然,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得变了形的短袖T恤,光脚穿着一双二十世纪的球鞋爬了上来。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辣红了眼睛。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

③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大包的玉米来卖。玉米十块钱一根,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

④我和旅伴也买了玉米吃。玉米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得意地说,她买了品种最好的玉米种子,为预防与邻居家的玉米授粉串种,十年前她在两家的玉米田间种了两排桑树做间隔,从此她家的玉米再也没有退化过。

⑤她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玉米?二十五年!她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报,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十二点半她就起床煮玉米,凌晨一点半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

⑥玉米已经卖完,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了。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家。有人好奇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早先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沼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旅伴嗔(chēn)怪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儿钱多费点儿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

⑦收完所有的玉米芯子,远处也透出了光亮,约二十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竟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表情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⑧下山途中我又遇见了她。农妇说:“你们运气真好,下了十天雨,今早才放晴,不然也看不到日出;我的运气也不差,现煮的七十根玉米,收回了六十八根玉米芯子。”

课外阅读。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坐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沿,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毁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那年,那灯

①闲时帮母亲收拾旧物,在一口木箱里,看到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着的物件,原来是一盏厚重的煤油灯。恍惚间,眼前似乎摇曳着煤油灯那柔和的光。

②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照明用的差不多都是油灯。一节带松脂的树结,一个空墨水瓶装点儿柴油,这就是最简易的油灯。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算是比较高档的,燃烧稳定,灯光明亮。我从小怕黑,天没黑就嚷着点灯,母亲燃起煤油灯,屋内霎时弥漫着一片橘黄的光,朦胧,柔和,温暖。有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踏实。

③那时是我家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下放到农村,不久身染重病。母亲在镇上的学校教书,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纳底做鞋,还要教育儿女,照顾父亲。母亲让我每天把灯罩擦得亮亮的,她说灯光亮堂,心里就亮堂,日子才会过得亮堂。艰难的岁月里,是母亲为全家燃起希望的灯。

④灯下,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纳鞋底的样子。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棉线,又钻进去一针,针线来来回回中,“刺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看到母亲熟练自如的样子,有一次我央求她让我试试。我左手拿鞋底,右手捏针,可厚厚的鞋底哪里钻得进针去?母亲教我用顶针帮忙,结果针鼻儿一歪,针扎进我中指的皮肉里。从此,我再也不敢用顶针。

⑤灯下,母亲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享受,还带给我精神上的滋养。母亲是语文教师,她引导我阅读,指导我写作。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百般精打细算,尽可能给我借书买书。多少个夜晚,我做完作业,在那橘黄的灯光下,____对书籍的痴迷,对文字的喜爱,或许那时就随着灯光,一起深深浅浅地印入了我年少的心里。

⑥母亲喜欢猜谜语,尤其是字谜,她也培养我的兴趣。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我出了一个字谜:“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猜,也没好文才。”我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就猜出了“束”字,母亲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自然倍受鼓舞。后来,一些难度更大、有一定技巧的谜语,我也能猜出来。有一次,母亲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帅当中笑嘻嘻。五个小卒当阵卧,为何输了这盘棋?”我想了半天,拆字,重组,另解,都猜不出。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突然眼前一亮:这盘棋没有“车”——欠车?那就是“软”字啊!

⑦今天,煤油灯早已成了“历史文物”,但一盏煤油灯,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我轻轻摩挲着这盏煤油灯,用牛皮纸把它重新包好放回原处,就让它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吧。岁月深处,灯影摇曳,永恒的灯光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也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