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三上 6《董遇“三余”读书》

阅读理解

董遇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很多遍,边读边思考,自会懂得书中的道理。倘若读完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读书。 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充分利用好‘三余’。”

“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顿地说:“冬天乃是一年的业余时间,你们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儿,不正是读书的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天,到处一片泥泞,不能出门,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啊!”

人们听了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啊!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天寒地冻—

渊博—

(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你们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儿,不正是读书的好时间吗?

(3)、董遇的“三余”指的是哪三个业余时间?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的道理是(   )。
A、董遇因为从小爱学习,所以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B、董遇很会利用“三余”时间,因此很有学问 C、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我们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学习
(5)、你认为应该如何读书?为什么?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父亲的礼让

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中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哪去,他父亲上山打柴____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____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得一肚子委屈。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弄得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对比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走月亮(节选)

吴 然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我和阿妈走月亮!

………

A.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着一个月亮!(    )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批注栏1: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银白的月光洒满溪间,卵石间布满了一个个清澈、可爱的小水塘,小水塘里倒映着一个个皎洁的月亮。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二)抓住背篓里的月亮(节选)

佚 名

那个云雾迷蒙的清晨,老外婆牵着我的手上山挖竹笋。我兴奋极了,山里的泥土是那样松软,空气里弥漫着植物的清香。渐渐地,我走得有些吃力,老外婆便卸下背篓,让我坐进去。老外婆背着背篓,每走一步手里的木棍都要深深地插进泥土里。我有些心疼,用小手轻轻擦去她后颈沁出的汗珠。挖竹笋时,她小心翼翼地把我从背篓里抱出来。当老外婆用锄头挖出一根根竹笋,我便迫不及待地将竹笋装进背篓。下山时,我争着背背篓,老外婆笑着,让我和她一人提一边,说:“要小心,这背篓可不轻,能装下一轮月亮……”B.天色渐暗,月亮开始冒头,我们一老一少,提着背篓,踏上乡间小路的石板。哟,月亮竟真的落进了我们的背篓里。我抬起笑脸去瞧老外婆,她笑得更深了。小路旁树影摇曳,老屋里透射出点点灯光,不时传来几声狗叫……这样的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批注栏2: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片林子的晨雾还没有散尽吧?小路上,一老一少的脚印也还在吧?那轮明月也应该还记得,它偷偷地钻进我们祖孙的背篓吧?

(根据学生优秀习作改编)

现代文阅读。

爱的偏方

①8岁那年的冬天,我的哮喘病患得厉害。看着我喘得满脸通红接不上气来,父亲就搔头抓耳,很是焦虑,逢人就打听有什么法子可以治好我的这个病。

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个过路的老先生告诉了父亲一个秘方:把一枚鸡蛋放到蟾蜍的嘴里,埋在燃烧的草木灰里烧,等鸡蛋烧熟了再吃。两天吃一个,一般吃上两三个疗程,自然就好了。

③父亲乍一听,高兴坏了。转念一想,又愁眉苦脸的,蟾蜍俗称癞蛤蟆,是有毒的动物,吃了不会坏事吗? 父亲整整思索了一天一夜,最终决定尝试一下。可母亲持反对意见。

④母亲说:“就算是有用,这大冬天的,也找不到癞蛤蟆了啊。只有等到明年春天插秧的季节,它们自己蹦出来了,你就可以逮了。”

⑤父亲火了:“娃子的病能够等到明年春天吗? 我要撬开洞,直接逮睡着了的!”

天蒙蒙亮,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堆积一样扑扑地下,一会儿就盖住了脚面。父亲带上工具,不顾母亲的劝阻消失在风雪中。父亲非常辛苦地在雪地中挖掘了很多洞穴,都不见蟾蜍的踪迹。父亲瘫坐在雪地上,眉头紧锁。邻居家的老奶奶看到父亲救女心切,跑到田埂上告诉父亲,冬眠中的蟾蜍一般都躲藏在向阳的石头坎子附近,那里透气性比较强。父亲满怀期待,又抡起锄头开始挖掘。中午,父亲笑容满面地回来了,蛇皮袋里多了四只睡意绵绵的蟾蜍。

⑦很快,鸡蛋烧好了。父亲把那个鸡蛋从蟾蜍的嘴里掏了出来,三下五除二就剥去了蛋壳。熟透的鸡蛋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其中却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腥臊味。父亲把鸡蛋塞进嘴里,毫不犹豫地吞了下去。

⑧那天傍晚,父亲和母亲面对面地坐在堂屋里,母亲的眼里一直有泪,目光一刻也不肯离开父亲。父亲就一直定定地看着母亲的脸,眉宇间写满了坦然自若。

⑨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半天过去了,父亲什么事都没有。晚上临睡前,父亲嘱咐母亲:“如果明天早上我能够起来,度过了12个小时的危险期,就可以给娃子吃了。”

⑩第二天,父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弄蟾蜍烧鸡蛋吃。那年,我吃了一个冬天的蟾蜍烧鸡蛋。从第二年开春以后,我的哮喘病再也没有犯过。

现代文阅读。

七块红烧肉

①我十三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天下着蒙蒙细雨,母亲挑着担子送我去五校读书。那是我第一次离家住校。担子一头是两床沉甸甸的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子咸菜,仅此而已。

②三十年前,大年正月的乡村是热闹的。一路走过好几个村庄,地上都是红鲜鲜的爆竹纸,屋里都是笑声,空中飘着酒菜的香气。因为细雨,初泛青绿的原野上,只有我和母亲两个行人。

③担子很重,但一路泥泞,母亲不能放下歇肩,只能以换肩的方式来放松疼痛的肩膀。

④“姆妈,我来挑一截。”

⑤“不要的,我行。”

⑥草色稀淡,野雨如烟。穿过枫河北端的滩涂,再过一个水村,绕着一条溪水转到对面的山梁,顺着山道走下,径直穿过西湾的田野,到枫河入江的狭长河道时,乘渡船而过,爬上河埂,便可望见五校的校舍了。后面的路途是沉默的,只有细雨洒在盖物薄膜纸上的沙沙声和胶靴拔泥而出令人疲惫的声响。我们到达河边时,已是午后一点多了。河边无船,一条粗绳子横贯河面。对面,细雨落水,野渡无人。母亲已经累了,身子随着担子一起摇晃着。

⑦“姆妈,让我来。”我来到母亲身边。

⑧“我行。”母亲不让。她大声喊:“有人吗?有人吗?”

⑨岸上的红砖房门开了,一个人走下来。也不用划桨,人站在船上,手抓着粗绳,把船悠到对岸。那是个穿蓑戴笠的女人。她紧紧抓着绳子,看着我们,说:“那孩子,你先上来,帮你妈接一下!”

⑩我走上船,晃得站不稳。母亲说:“我行。”她挑着担子走上来,船大幅度晃动起来,差点没翻。女人夺过,将被子摁在船板上,厉声说:“被子湿了还能晒,人死了就死了!”母亲嗫嚅着,没说话。

⑪女人不是渡船的,她是给挖沙船上的男人们做饭的。她不要钱,只是看着我们发出一连串的叹.息,目送我们走进了五校。

⑫很快就报完名,我住进了宿舍。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被子湿了半边,她叮嘱我,一出太阳就抱出去晒。她跟我的同学们请求带我睡几夜,直到我晒干被子,但终究不放心,叮嘱我不要睡湿的这边。时间不早了,她也该走了。她站在走廊上,回头看着我。

⑬“我走了,你记得四点去换饭票啊!”

⑭我点点头。走廊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

⑮“你一定别忘了。”她穿好了雨衣,走进细雨中,远方,山色苍茫,风斜雨细,淅淅沥沥,瑟瑟寒侵。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着少年的忧伤。

⑯她是在第三天赶来的。来的时候,我快上下午课了,便匆匆去食堂为她打饭。我打了半斤饭两个菜,一个炸酱,一个红烧肉,一共一块五毛五。在五校待过的同学都该知道,那个上海大厨做的炸酱和红烧肉是怎样的美味啊!

⑰“你一定要吃掉,我要上课了。”

⑱下课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饭盒里,炸酱没动,十块红烧肉还剩七块,整整齐齐地挨着,酱红色的浓汁,隐隐的油光,肥厚的肉块儿。为她吃掉了三块红烧肉,我开心得流泪。那时候,我一周只有五块钱的伙食费。那是我在五校第一次吃红烧肉,也是最后一次。

⑲有一个黄昏,我到河堤上背课文,遇到了上次撑船的那个女子。她看着我说:“那天你妈妈回去时,胶靴里都是水。我让她坐在床上,帮她使劲儿拽,半天才拽下来。我收不住势头,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不轻。靴子拽下来,也把她的眼泪和哭声拽了出来。她是哭着走回去的。”

⑳她深深地看着我,又说:“你妈那天给我带了三块红烧肉,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肉。”

㉑夕阳在天,河水粼粼,我沿着河堤跑起来。我不要她看见我的泪水……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儿一样从那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头雪可家人固妒阑诺荣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⑥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⑧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地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⑩——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