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文阅读)期末抽测试卷

阅读

寻找那一束光

自然刘琳

    ①好喜欢那个《秋天的故事》。故事里,姐姐扎着马尾,穿着碎格格休闲裙,脚上一双白色运动鞋,斜挎着一个咖色小针织包包,举着一把透明雨伞,漫步在南湖彩虹桥上。雨伞外,珍珠似的雨滴如线:雨伞里,一双透亮的眼睛环顾四周。中景、近景、远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色彩,相互变换,相互交叉。A我就服了她这双眼睛,豁达、柔软、细碎、饱满,深情了一场秋雨中的感慨,还有那树叶上的洒落下来的晶莹。

    ②我问姐姐:“你的视频转场自然流畅,是怎么做到的?”
    ③姐姐说:“我用的是叠化转场。视频制作叠化转场适合不同题材。流畅自然,不留痕迹。一定要多尝试。”“拍视频,比如人、物、走路,有快有慢,这样就有了弹性和活力。”“比如拍一段走路,前面后面侧面,各个位置都拍,交叉剪辑一起,就显得立体。”“拍电影,一场戏需要架设不同的机位,具体就是好几架机器同时拍,咱们做不到,就得同一个走位,拍好几次。”姐姐发过来她做视频的过程,讲得非常详细。
    ④姐姐还一步一步教我怎样让文字变成声音,详细,明了。
    ⑤随后,我拍到几张秋叶的照片,放在抖音中。姐姐看到后说:“你的落叶缺乏光影透过的感觉。”于是发来几张她拍的落叶。脉络清晰可见,色彩丰富,有层次感,显得灵动、活泼。真的感觉叶子似乎会说话。
    ⑥她还说:“如果没有光影,画面就会显得死板生硬。”
    ⑦中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阳台上一枚虎皮海棠的叶子上,很是诱人。我用心拍了下来给她看。她一眼就看出来问题:“不要强求光影的出现,而是要相遇。”“摄影摄影,一定要逐光逐影,多拍多练,养成镜头眼。”
    ⑧她强调:“记住了,一定要寻找那一束光。所谓摄影,就是光与影结合的艺术。因为有了光,才能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层次交叉,才使得世界丰富多彩。”是啊,如果没有光影,画面就会显得死板生硬,人生也一样。就像我遇到了姐姐,我似乎遇到了阳光,遇到了灿烂,遇到了快乐。于是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首诗::“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你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束光,或善良、或朴实、或坚强、或挺拔……与其相遇,在映衬,欣赏中彼此照亮。
    ⑩境由心造,物随心转。B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到处都感恩;你若成长,每件事都可成长;你若有光,世界到处都是灿烂

(1)、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根据提示, 为文中 AB 两句写批注。

 A、我就服了她这双眼睛,豁达、柔软、细碎、饱满,深情了一场秋雨中的感慨,还有那树叶上的洒落下来的晶莹。(赏析式批注)

 B、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到处都感恩;你若成长,每件事都可成长;你若有光,世界到处都是灿烂。(感悟式批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是姐姐说的话,它们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一定要多尝试。

你的落叶缺乏光影透过的感觉。

不要强求光影的出现,而是要相遇。

(3)、文中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束光,或善良、或朴实、或坚强、或挺拔……与其相遇,在映衬,欣赏中彼此照亮”。请选择下面任一项,概括人物身上的“那束光”,并联系生活,谈谈“那束光”对你的启发。

A《昆虫记》法布尔B《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C《飞向太空港》中国航天人

举一反三
阅读《飘舞一次,美丽一次》,完成文后习题
        在所有飞翔的昆虫里,我一直对蝴蝶抱有某种好感,原因也许是蝴蝶与生俱来的美丽。
        确切地说,蝴蝶的美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之前,它必须经过怎样艰难和痛苦的蜕变,并不是我所能够想像的。自然,教科书上有着更为细致的说明,但是一些更为真实的痛苦历程却常常被我漫不经心地忽略掉了。人总是习惯于注意那些美丽的结果,却常常忽略了形成这样一种结果的过程。
        比如一只蝴蝶,在我的印象里,当它映入我眼帘的那个时刻,它已然是风姿绰约的了。
        在我看来,蝴蝶的每一次飞翔都是一次舞蹈。在自然界中,从来没有一种生物可以飞得如同蝴蝶一样忽隐忽现、飘忽不定却又姿态万千。
        看到蝴蝶,我常常会想起"翩翩起舞"这个词.我想,这个词的来历必定和蝴蝶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我曾经在一个红霞掩映的黄昏,于河岸注视着一只蝴蝶自由地在花草之间,以舞者的姿态穿越着,飘舞着。我想像着,在古时候的某个傍晚,也应该有一个人,他置身于花丛中,目睹着蝴蝶如同仙子一样飘舞着,他从心底惊讶地叹息着,然后才流传出了那祥一句诗意的言词。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愿意将蝴蝶想像成动物界里的花朵,因为它总是极尽美丽地开放着,以一种独特的绚丽装点着这个世界。
        如同一株花一样,蝴蝶的美丽似乎也很短暂。每到冬季来临,看着美丽的蝴蝶迎着渐冷的北风作最后的舞蹈,真有一种令人扼腕的忧伤,如同英雄末路或美人迟暮一样,总有些无可奈何的意味。
        我曾经在空旷的原野上追逐一只碗大的蝴蝶,它的双翼如同菊花一样金黄夺目,中间点缀着的点点黑,像很多明媚动人而又含情脉脉的眼睛一样。我拼命追赶着,但是最终没能追上。我无限怅惘地目送着它消失在原野里。但是,第二年,同样在那个原野里,我看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蝴蝶掠过我的眼前,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一股巨大的惊喜填满。我狂奔在原野上,依然拼命追逐着,尽管最后,它依然轻巧地逃离了我的目光,但在很长时间里,我依然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之中。
        过后,我自然知道,如同花开花谢尽在一年之中二样,蝴蝶的美丽总是熬不过冬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花不同,蝶自然也不同。我们看到的花不是往年的花,我们看到的蝶自然也不是去年的蝶,但我仍然_不由自主地缅想着,也许,会有那么一只蝴蝶,它可以熬过严冬,可以在来年继续美丽一次,舞蹈一次。
        我固执地认为,凡是喜欢蝴蝶的人。内心深处对美丽渴渴望总是特别强烈的。蝴蝶不仅在我的世界里飞翔,它同时飞翔在每一个爱美的人的心里。
蝴蝶大概就是一个天生的舞者,我常常会这样想。舞蹈便是蝴蝶的生命,美丽便是蝴蝶的一生。即使短暂,也无法掩盖它洋溢的绚丽。
        不是这样吗?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舞者。面对生活,也许我们也应该像一只蝴蝶一样,飘舞一次,美丽一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挽歌

徐树建

      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离开农村了,而且这一离开就是永远,因为土地被征用了,房子被拆迁了,老牛头将不得不进城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过上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

      老牛头走倒不要紧,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问题是家里那些牛怎么办。老牛头一辈子养牛,靠养牛养活了一家人,并送儿子上大学、在城里安家结婚。当听说非搬家不可后老牛头蒙头睡了三天三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卖牛,一头一头油光水滑的牛给人家牵走了,那时刻牛纷纷回过头朝着他哞哞叫,老牛头背过脸去假装看不见,假装那是人家的牛。

      可到只剩下最后一头最高最健壮、短短的黑毛如绸缎一样闪光的大黑时,无论人家出多少钱老牛头都不卖了,因为大黑非同寻常,它救过自个儿的命。前年的一场洪水中,是大黑用两只犄角把老牛头拱上了岸。

      它是老牛头的救命恩人,也是老牛头对农村的最后一丝依恋,你说他哪舍得把它卖掉?可是不卖不行啊,城里那鸽子笼一样的房子哪能容得下一头牛?

      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

      老牛头把大黑牵上了集市。这样的一头大黑牛太馋人了,大伙纷纷簇拥过来,价钱出的一个比一个高。老牛头只是不言语,到最后老牛头问人家:“牛卖给你后你怎么对它?”

      有人说耕田,老牛头黑了脸;有人说杀了卖肉,被老牛头啐了一脸的唾沫星子……大半天过去了,谁也没能买走大黑。天色渐渐黑下来,他看到还有个人一直没走。

      那人老牛头认识,是邻村的一位老哥们儿,也是个常年养牛的。

      老牛头问他:“我说老哥,你怎么还不回家?”

      那人听了先递根烟给老牛头,点上后叹口气,说:“我养了一辈子牛,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牛,老哥,你怎么就狠了心卖它呢?”

      老牛头正抽烟,一听这话含在嘴里的烟就抖起来了,好半晌才开得了口:“不卖不行啊,房子全拆迁了,没处养它了。你们村子没拆吧?唉,真好啊!”

      那人点点头,看着大黑的眼里全是赞叹的神色,又像老牛头一样爱怜地一遍遍抚摸牛,说:“我倒是想买它哩,它要是到我家啊,我天天让它喝最干净的泉水 ,吃最嫩最香的草,不会让它受一丁点委屈的,可是,我出不起钱啊……”

      老牛头大叫起来:“老哥,就冲你这番话,大黑——我送给你,一分钱都不要!我只有一个条件,隔三差五的我从城里回来时,你得让牛跟我做会伴!”

      就这么谈成了,真的一分钱不要,老牛头把缰绳交到那邻村的老哥手里后,掉头就走,在夜色里一步也没有回头,任凭大黑一个劲地叫唤,他决不回头!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老牛头从城里回来了,直奔邻村。那老哥正在小溪边为大黑牛冲洗,一个多月不见,大黑的毛发越发乌亮了。

      乍见老牛头,那老哥一脸的惊诧,说:“我说,个把月不见,你白是白了,可精气神不那么旺哩。”

      老牛头喉头涌动,双眼痴迷地盯着大黑看,说:“老伙计,可想死你了,我夜夜睡不着觉哩……”便伸出手去摸,谁知大黑牛猛地一伸脖子,那双月牙一样的尖角示威似的一扬。

      老牛头大惊:“大黑,是我啊,我是老牛头啊!”

      可是大黑还是冲他发脾气,一点也不让他亲近。

      老牛头终于双手捂脸凄叫起来:“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略有删改)

阅读《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回答下列各题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①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特种、保护地球瘾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②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③至于“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二叠记﹣三叠记绝灭事件),导致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消失。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比如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④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 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⑤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次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⑥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⑦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⑧而如果不考虑“保护我们自己”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2]?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3]?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⑨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

主题一拓展训练“端午”文本联读 

〔甲〕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 芳

①“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透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

。这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哟。”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猛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选自2020年 6月 23 日《天津日报》,有改动)

〔乙〕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柔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裹挟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含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

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童年的我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的喜欢。 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趴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把它们晾在盘里。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 要用“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 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有致的三层粽叶的粽子。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选自《中学时代》2023年第9期,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