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评试卷

非连续文本阅读

重阳节

【材料一】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里,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祭祖与举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这三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更加推崇尊老、敬老,重阳就又被称为“老年节”。

【材料二】

关于重阳节,有很多神话传说。

古史上说轩辕黄帝最后驭龙升天了,老百姓舍不得他,奔走呼号。黄帝驭龙升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每年这一天,人们都登高而望,希望能望见黄帝乘巨龙归来。

汝南人桓景听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到人间走一走,把瘟疫带到人间,于是,他上山向费长房学习仙术。一天,费长房告诉他农历九月初九家乡有难,让他赶回家乡救百姓。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父老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给每个人分了一片茱萸叶,又让每个人喝一口菊花酒,然后他独自回到村中。瘟魔上了岸,窜到山下,只觉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只好进村,等在村中的桓景用青龙剑杀了他。

【材料三】

在重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山东省昌邑北部的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陕西省的西乡县在重阳节的时候,亲友以菊花、菊糕为礼物相互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河南省的开封市自198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开封菊花花会。

【注释】①中国开封菊花花会:2012年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

(1)、以下关于重阳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阳节始于传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习俗。 B、重阳节那天,自制一张画有菊花的贺卡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表达浓浓的祝福。 C、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核心文化价值没有变。 D、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重阳节作为老年节加以纪念。
(2)、以下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不正确的是(    )
A、吃辣萝卜汤 B、口采茱萸 C、赛龙舟 D、登高
(3)、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因此,王维想象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景;孟浩然与朋友约定
(4)、2012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么规定的重要意义是
(5)、【材料二】中的两则神话传说分别是:(1)黄帝驭龙升天;(2)
(6)、【材料一】告诉我们:“九九”谐音是“久久”,寓意;【材料二】主要介绍重阳节的,【材料三】主要介绍重阳节这一天的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选文一:昆虫的“耳朵”(节选)

ㅤㅤ蟑螂这样的昆虫唱不出优美的歌,不需要用声音进行复杂的交流,因此,也就不需要听清复杂的声音,所以它们的“耳朵”也就没有蟋蟀那么灵敏。在形状上,它们的“耳朵”是毛茸茸的,叫“听觉毛”。

ㅤㅤ不同的昆虫,听觉毛长在不同的地方。有的是长在身体表面上的那种短短的小毛,也有的是触角、尾须这样长长的毛。听觉毛虽然长得不像鼓膜听器,不过它们听声音的原理差不多。当声波传到听觉毛附近时,听觉毛感受到振动,跟听觉毛相连的神经就发出信号,昆虫就知道外面有声音了。

ㅤㅤ听觉毛是很多昆虫的“耳朵”。比如蚊子,有时候你能看到那些雄蚊子在抖它们的触角,其实它们就是在用触角上一种叫作“轮毛”的听觉毛寻找雌蚊子的声音——你讨厌的那种“嗡嗡”声。此外,一些蛾子身体表面的短毛也能起到听觉毛的作用,这样它们就能感受到从各处传来的声音,从而在危险来临前及时飞走。

选文二:螳螂(节选)ㅤㅤ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ㅤㅤ螳螂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ㅤㅤ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但是只要别的昆虫从它面前路过,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ㅤㅤ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去。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ㅤㅤ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对比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练习。

(一)桂花雨(节选)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①“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二)又是桂花飘香时(节选)

 那时的我,还是个稚嫩的孩子,整天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在田野里、小路上穿梭,而后山那一片桂花林,便是我们玩耍的乐园。每年秋天刚至,桂花们便会把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儿绽开,里面的小黄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香气袭人。我们在林子里闻着桂花香捉迷藏,过家家,好不快活。一阵秋风吹过,桂花树沙沙作响,许多小小的桂花便被抖落到了地上,如同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接住几朵美丽的桂花,仔细地观察着它,它是那样娇小可爱,令我着迷。

 每逢桂花飘香时,我总能品尝到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淡淡的鹅黄色,浓郁的香气,甜美的味道,令我回味无穷。②我也曾品尝过杭州的特色桂花糕,虽说比外婆做得更细致,但我总觉得味道还是比不上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如今外婆也已经年近古稀,再没有精力为我亲手做桂花糕了,但我对桂花的特殊情感,却早已扎下了根。

阅读理解。

班级将以“童年”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小陆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②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③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④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⑤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⑥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⑦……

⑧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节选自《竹节人》

【材料二】

父辈的童年更多是在田野间放逐,是与自然交心。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没有机器喧嚣的年代,大自然给父辈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由于科技进步,电视机成为90后童年回忆里标准性物件。而当动漫风潮袭来,90后则成了被风暴席卷的第一批孩子。虚拟宠物喂养玩具、四驱兄弟同款赛车、游戏卡片、陀螺、弹珠超人……这些动漫衍生产品可以在家里堆成一座小山。

00后一出生就徜徉在互联网,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父母手中闪着光的物品——长方形、会发音,父母还会对着物品做出各种表情。它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吸引人?00后们模仿着大人的动作,很快可以上手手机、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那时的童年是左手拿碗筷,右手刷屏幕,在各种无意识的动作下逐渐认知世界。

接下去,我们不妨预测下什么将成为10、20后童年的代名词。

预测一:AR玩具或成为新宠

AR技术将停留在书本以及卡片上的物体生动化、立体化。上海一家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的儿童玩具,比如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透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实体魔方玩具的所有面和颜色的精确识别,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让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学会还原魔方,体验魔方的魅力。

预测二:陪伴机器人和10、20后一起成长

机器人,是不得不提及的热词。陪伴机器人的产生也是基于10、20后现在家庭构造衍生出来的产品。其中,具有早教功能的陪伴机器人,是专为儿童开发的教育类电子产品,同时设有人机互动,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的功能,是80、90后父母较为倾心的早教工具之一。

阅读理解

【材料一】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加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尤其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为后续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创造条件,这是势在必行的。
    生活垃圾分类有很多好处。首先,能充分回收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拣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既能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次,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随意堆放或简单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资源和空气,还会滋生大量蚊蝇和细菌,传染疾病,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第三,能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垃圾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处理,把有机成分制成农田用肥和绿化用肥,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从而回收热能源,堆肥处理及焚烧处理后的渣土再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就可以减少垃圾填埋量及占地面积,从而实现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的目的。

【材料二】

垃圾种类

投放指导

可回收物

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废纸类、织物类等可以再利用的物品。

在害垃圾

废电池(其中普通的一次性碱性电池属于其他垃圾)、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

灯管、杀虫剂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物品。

厨余垃圾

动物内脏、鱼骨鱼刺、鸡鸭骨头、菜梗菜叶、果皮、茶叶渣、残枝败叶、剩菜剩饭等易腐性垃圾。

其他垃圾

污染纸张(如受污染的卫生间废纸)、烟头、砖瓦陶瓷、灰土、用过的一次性餐

具等。

【材料三】 现象一:觉得垃圾分类十分麻烦,不重视也不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定。

现象二:不细看垃圾回收提示,随意投放垃圾。

现象三:不清楚怎样进行垃圾的分类储存。

现象四:对于随意投放垃圾的行为视而不见。

阅读理解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材料一】

①《清明上河图》以萧疏的效外为开端,呈现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道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拉开了序幕。

②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

③画卷再展,一座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

桥捏一把汗。

④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

【材料二】

《清时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材料三】下面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