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材料一
项目 | 时期 | 教育发展概况 |
项目一 | 19世纪60—80年代 | 主要是为科举考试培养人才的官学和书院,同时官办的洋务学堂增多,其中60年代创办的广州同文馆开始就模仿西方近代学校制度,80年代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为广东培养了大量军事和科技人才。 |
项目二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广州教育逐步抛弃科举附庸的经史研究,民间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其中较有影响的万木草堂成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和宣传理论的基地。1901年,朝廷将书院改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学堂,近代学校系统开始。 |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
材料二 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严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讲堂上所授学科……东西各国知其然也,故无不以体育一事为造就人才之基。
——《京师大学堂运动大会敬告来宾诸君子文》
材料一 如下是维新派的主要活动(部分)。
1895年5月 |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
1895年8月 | 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
1896年1月 | 上海强学会创刊《强学报》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 |
1897年10月 | 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 |
1898年7月 | 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 |
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着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召唤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 观点一: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观点二: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