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材料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
龙是一种以蛇为主体,吸收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鹰的爪、鱼的鳞等部位为一体的形象。这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华夏族战胜并吸收了其他氏族,组合成龙图腾。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权威、神秘的象征。而“辰”字则代表着时间,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将这两个元素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形象。
“龙辰辰”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龙辰辰”的鼻子参考了绿松石龙形器鼻子的外形特征。绿松石龙形器整体长64.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细片拼合而成,每片大小仅有0.2~0.9厘米。“龙辰辰”眉、肩的灵感来源云纹铜禁,专家认为云纹铜禁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失蜡法大型铸件,对研究古代科技意义非凡。“龙辰辰”将青铜礼器何尊上的扉棱解构为龙脊结构,取何尊上云雷纹浮雕作为“龙辰辰”腹部标志性纹饰,“龙辰辰”爪的灵感则来源九龙壁。此外,“龙辰辰”的配色选取大繎、赩炽、赪霞、玉頩、春辰等中国传统色。赪霞色代表旭日初升时霞光万丈的青春色彩,春辰所属的青绿色系正是东方青龙的代表色,象征着春天、希望和生长,也赋予了“龙辰辰”辞旧迎新的蓬勃生机。
(节选自《央视新闻》公众号)
【材料二】
龙年春晚吉祥物公布后,网络上围绕着“龙辰辰”展开了广泛讨论。除了在使用AI上的争议外,还有其他方面质疑的声音。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融入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萌龙”固然新奇可爱,但缺失了文化韵味。比起“可爱”的龙,人们是否会更希望看见我们传统中威风凛然、充满活力的龙?照目前的网络上的普遍评价来看,“龙辰辰”强烈的“AI味”,似乎已经盖过了传统的龙形象的韵味。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来,靠的不止是工艺工具的使用,更要倾注创作者的感情和认同。
(节选自《红网》)
【材料三】
顾永江团队找到了适合承载龙年气象的字——“龘”,它的含义是巨龙腾飞的样子,很能代表我们当今时代。在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进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龘”字由三条“龍”组成,“三”往往表众多,可以理解为所有龙的传人一起腾飞。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的创作灵感落地后,导演组选定了以“九叠篆”作为美学符号的设计方向,所谓“叠”就是笔画在结构上的装饰性转折、均分,因“九是数之终”,统称九叠篆。龙年主标识设计最终呈现足有十八叠之多。
顾永江把金字拓宽,压缩留白,红底填充进去,就好像是民族的血脉。“我感觉到有血液奔涌,流淌过百转千回,融进这个‘龘’字,我想到我们的民族,曾饱受屈辱,但始终百折不挠。”这个图形经过线条粗细的处理后,像一个“芯片”,呈现出金属光泽度,就再度强化了这一意象。
(节选自《央视文艺》公众号)
【材料一】漆是什么?
漆源自漆树,使用半月形的刀具割开漆树皮,乳白色漆液便会顺着割口流下。 采割频率也需要遵循一定规则,保证质量。一棵漆树究其一生,也仅能产出10千克左右的生漆(指未经加工的漆液,也叫“大漆”)。 | 生漆在干燥过程中会形成具有特殊组织结构的漆膜,质地坚固而触感温润。其性能即使经历千年仍然相对稳定。 |
漆液具有较高的黏稠度。极强的附着力使其可以与其他多种材料相结合,具备天然良好的包容力,常被用于物件的黏合、连接和固定。 | 漆有极强的包容性,干燥后硬度极高,经与镶嵌材料一并打磨后,流光溢彩,浑然天成。 |
【材料二】漆器如何制作?
①采集来的漆经过炼制方能使用,还需要过滤、晾、晒、精制,提高纯净度。
②对需要涂漆的底胎(一般是木、布或者金属制品)进行打磨等工序,确保底胎光滑细腻。
③对底胎刷涂一层漆,填平胎体上看不见的空隙,使漆器表面平整光滑。再根据工艺,在底胎上涂数次乃至数百次的漆,每次都需要等上一遍漆干透,才能涂下一次漆。
④对漆器表面进行描绘、镶嵌、雕刻、塑形等工艺。最后进行打磨。
【材料三】漆器小历史
◎漆最初被用于封护、粘连和加固工具,后来漆有了装饰性功能。在青铜时代,漆还与铜结合。秦汉时漆器盛行,取代青铜器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流器具。
◎战乱不断,民生凋敝,漆器生产相对萧条,在魏晋时期流行于贵族日常生活中。宋朝开始,瓷器逐渐取代漆器成为日常生活主流器具。
◎经济强盛,手工业发展时期,漆器制作复苏,明清时期推陈出新。
【材料四】“大漆艺术五千年”展览开篇词
漆,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一种历千年而不朽,一直处于变化中的生命形态,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馈赠。大漆不朽,源远流长的文化不朽!
(均根据相关材料改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