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试卷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临床研究发现,普通感冒症状的潜伏期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天,并且该病症起病较慢,刚开始可能会出现鼻子发痒、嗓子发干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咽喉疼痛、流清鼻涕以及声音嘶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例如腰背酸痛、食欲不振、怕冷等。患者体温通常情况下不会很高,一般情况下都是低热,在38℃左右。

流感病症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此类型病症一般起病急骤,并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一般情况下较轻。患有流感的患者刚开始会出现发热、怕冷的症状,体温可能高达39℃-40℃,患者往往全身酸痛、软弱无力,还伴有咽干咽痛、头痛等病症。通常情况下,高烧症状要持续3-5天,随后患者的体温症状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材料二

不管是引起流行感冒的病毒,还是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在进入人体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从病毒的生理特点来看就会发现,当感冒症状最严重时,病毒的传染性最强。

病毒首先进入一群健康细胞里,然后开始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增殖。这时,你可能感觉不到任何患病症状——不会喉咙痛、流鼻涕、肌肉酸痛,也没有像野火燎原般的病毒传播。病毒的潜伏期内,病人体液里还没有大量病毒。因此,如果病人还没有任何患病症状,把病毒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就很小。

当被病毒占领的细胞开始死亡时,大量病毒才会被释放出来。这时病患才开始表现出患病症状,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这些症状有些是由病毒本身引起的,如流鼻涕、喉咙痛;还有一些是由免疫系统造成的,如发烧和疲惫。对于流感来说,从病毒涌现到症状明显通常为1-4天。

所以,多数专家认为,患上感冒或流感的成年人在症状出现前一天开始具有传染性。对于流感,成人的传染期要持续到症状显现后的5-7天,儿童的传染期可延长到症状出现的两周后。风寒感冒的传染期大约会持续到症状显现后的3-4天。一般来说,流感病毒在人体内潜伏的第三天最具传染性。

材料三

某小区宣传栏张贴的两张有关预防流感的图片

随着流感季的到来,班里召开主题为“远离流感,健康生活”的研讨会,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对上述材料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通感冒的病症起病较慢,刚开始都会出现鼻子发痒、嗓子发干等症状。 B、材料一主要讲述的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C、不管是什么病毒,在进入人体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并且症状快消失的时候,病毒的传染性最强。 D、当细胞被病毒占领时,大量病毒才会被释放出来。这时病患才开始表现出患病症状,

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

(2)、班会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

小金说:“普通感冒不具有传染性,所以身边有人患了普通感冒,我们可以不防护。”

小华说:“和感冒患者一起生活,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通常情况下,在病人快康复的时候,也是你开始出现流感症状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病毒的传染性最强。”以上同学们的发言你认同吗?请结合材料,任选其中一位同学的发言,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3)、材料三是某小区宣传栏张贴的两张有关预防流感的图片,图①是流感的传播途径,图②是怎样预防流感,请结合图片的内容以及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预防流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它实现了我国在科学前沿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对加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限的广袤。”被誉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以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星空的追求。这座世界最大的天文观测设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中国天文学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标志,更是无数科技工作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的奇迹。“中国天眼”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和59项发明专利。负责设计和研制FAST反射面单元及馈源舱的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认为,“天眼”的成功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水平。

【材料二】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FAST首席科学家李药介绍说,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观测能力是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的10倍,是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的2.25倍。它的设计目标,是是要把覆盖30个足球场大小的信号聚集在一颗小药丸大小的空间里,否则就难以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这个“小药丸”就是馈源,放在馈源舱内——类似一个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式装置,称得上是目前世界上最金贵的接收器。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的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大约10倍,将在未来10~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中国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征集观测权利的申请,以全开放的方式促进人类科学多维度研究,为人类文明做出包容性贡献。这标志着中国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将在不久的未来打开一片探索宇宙奥秘的新天地。

【材料三】

截至2022年7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逾660颗。据预测,未来三年,“中国天眼”观测到的脉冲星有望达到1000颗。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FAST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除了发现脉冲星,FAST在很多领域都具备超强“发现力”。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的潜力。它的使命还包括高效率地开展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寻找“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兴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布局新兴经济业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十年间,大兴区经济总量跨越式提升。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8.0亿元,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1.8亿元,迈上千亿级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十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超过全市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2012-2021年大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情况

(可比价格: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

【材料二】

十年来,大兴区调整产业结构,引聚“高精尖”产业,初步构建起绿色发展的新高地。我区大力推动低端产业、高耗能企业疏解,推动____发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12年0.70吨标准煤下降到2021年0.26吨标准煤,十年间按可比价格计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47.9%,2021年不变价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18.2%,居全市第一。

大兴区在调整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加快引聚“高精尖”“专精特新”产业,大力发展健康经济、数字经济、临空经济,抢抓“两区”建设发展机遇。“中国药谷”发展势头迅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产业开发创新优势不断释放,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树立起国际创新合作的新品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拔地而起,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高效推进……

【材料三】

十年来,大兴区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基本打造出美丽宜居的新环境。大兴区坚持大幅增绿,2021年人均绿地面积47.72平方米,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05%,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27%。区政府以超常规的力度治理大气污染: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10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从134天增至283天,改善幅度位列全市第一。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国考、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过去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大兴区攻坚克难,勇于实践,全区上下不断____,____,____,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展望未来,大兴区将始终保持勇立潮头的昂扬锐气,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勇攀高峰的壮志豪情。紧紧围绕“三区一门户”(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和首都南部国际交往新门户)功能定位,建设宜居宜业新大兴,繁荣开放新国门。

非连续性阅读,完成各题

材料:人民日报时评: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些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材料二

未来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李盈盈)“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一位偏远乡镇的初中学生向记者讲述了她们的艺术课。她非常羡慕北京的中小学生每周都可以上艺术课,还有课后三点半的“城宫计划”活动。

面对艺术课常常被挤占的问题,开齐开足美育课成为乡村孩子的美好愿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刷、影视等艺术课程。

而且,要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积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材料三

《意见》指出,美育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不同学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应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高中阶段则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题。

学习了语文基础知识,小冀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春联”的资料。

资料

春联从辟邪的桃符演变为祈福迎祥的象征,是时代变迁的重要体现。在早期的生活环境中,人类的生存能力有限,只能祈求诸神庇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抱有更高的期望,希望来年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期望往往通过春联来表达。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将对偶佳句与优美书法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对联,成为民间流行的文化景观。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对联汇编,推动了春联的流行,也推动了中国民间社会的风雅化。清人梁章钜编写的《楹联丛话》对春联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进行评述,这对春联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27日,有删改)

资料二:

春联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的反映,能彰显民族文化心理、审美趣味、生活智慧。红色是中国的喜庆色,大红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能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春节普天同庆,在农村地区除了各家大门、房门等要贴春联,其他地方也要贴春联——堂屋贴“万事如意”或“百无禁忌”之句,粮仓贴“五谷丰登”之语,厨房有“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神龛有“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家禽家畜是农民的宝贝,少数地方的农村猪圈、鸡鸭棚等处也贴春联,或者是用红纸写的一句吉祥话,一般是“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之类。个别农家院里有树木的,要贴上“树大根深”之语;有外墙的,墙面上贴“春光明媚”。正可谓天地之间一片红。

(选自《邵阳日报》2024年1月15日,有删改)

资料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联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发生变化。先说内容。20世纪50年代,常见的春联有“分田分地分房屋阖家欢喜,迎春迎福迎朝阳满门幸福”,表达了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心情。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成为主旋律,春联的内容也呈现出赞美改革、讴歌开放的特点,比如“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20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致富光荣”的意识深入人心,“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等跟财富有关的春联,反映了人们对致富的渴望。再说形式。以前,春联都是用毛笔手写,如今印刷品越来越多,春联的样式也从过去只有红底黑字到现在增加了金粉红纸、金字红纸。此外,还出现了植绒春联、绒布春联、LED电子发光春联。尽管春联的样式越来越丰富,但因为那些都不是手写,制作中少了裁纸的步骤,没了挥毫泼墨的环节,所以在一些人看来,印刷的春联让过年少了一些仪式感,也淡化了传统的年味。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2月7日,有删改)

语言表达

【材料一】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自启动以来,陆续发布了前五位年度字词、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最终,“振”“高质量发展”“危”“ChatGPT”分别当选本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经网友推荐、语料库大数据提取和专家评议,这些字词从汉语的汪洋大海中浮出水面,定格下人们的年度记忆。据悉,“汉语盘点”活动已连续举办 18 年,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材料二】

生机勃勃的语言文字

新词语、流行语、网络用语、热词热语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晴雨表”,是社会语言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变化最快的部分,可以记录鲜活、多变的时代语言和时代文化。而汉字因其语义包容度强的特点,在反映热点事件、公众感受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概括性和解读空间。因此,年度语言文字盘点能够真实、迅捷、全面地反映社会语言生活。

____。比如,“显眼包”原指过于张扬、爱出风头的人,多少带有“嫌弃”意味,现在则以戏谑方式指称那些个性鲜明、敢于展示自我、能营造欢乐氛围的人或事物。这种意义的转变体现了互联网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新词新语盘点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突破“信息茧房”。从语言自身作为文化资源的价值来看,年度语言文字盘点还可以为研究语言国情、制定语言政策、指导语言规划提供客观、充分、多元的语言样本。

【材料三】

“汉语盘点2023”国内字前五位候选出炉振。面对挑战时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之不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①____。大语言模型风起云涌,你看到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是人工智能写的,谁知道呢?

② ____。有天地之坚的含义,也有四时之信的意象,只要今天笃志而行,必有未来如期而至。

新。在新时代,怀新理念,抢占新赛道先机、前瞻新业态方向,需要中国人始终向“新”而行。

强。是不卑不亢,是自胜胜他,是光明的进取心,是磊落的求胜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