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第二中学、高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它实现了我国在科学前沿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对加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限的广袤。”被誉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以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星空的追求。这座世界最大的天文观测设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中国天文学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标志,更是无数科技工作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的奇迹。“中国天眼”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和59项发明专利。负责设计和研制FAST反射面单元及馈源舱的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认为,“天眼”的成功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水平。

【材料二】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FAST首席科学家李药介绍说,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观测能力是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的10倍,是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的2.25倍。它的设计目标,是是要把覆盖30个足球场大小的信号聚集在一颗小药丸大小的空间里,否则就难以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这个“小药丸”就是馈源,放在馈源舱内——类似一个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式装置,称得上是目前世界上最金贵的接收器。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的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大约10倍,将在未来10~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中国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征集观测权利的申请,以全开放的方式促进人类科学多维度研究,为人类文明做出包容性贡献。这标志着中国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将在不久的未来打开一片探索宇宙奥秘的新天地。

【材料三】

截至2022年7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逾660颗。据预测,未来三年,“中国天眼”观测到的脉冲星有望达到1000颗。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FAST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除了发现脉冲星,FAST在很多领域都具备超强“发现力”。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的潜力。它的使命还包括高效率地开展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寻找“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答案。

(1)、下列选项中作为材料一的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B、“中国天眼”实现了我国在科学前沿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 C、“中国天眼”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和59项发明专利。 D、“中国天眼”的成功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水平。
(2)、下列对材料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天眼”的启用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截至2022年7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超过660颗。 B、馈源舱内收集卫星信号的“小药丸”,是目前世界上最金贵的接收器。 C、因为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人们把旋转的中子星命名为脉冲星。 D、脉冲星中遴选出的毫秒脉冲星,已广泛应用于星际导航,在很多领域都具备超强的“发现力”。
举一反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校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小文同学是活动志愿者,请阅读以下材料帮助他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茶·源自中国

据考证,有文字记载的茶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0年左右,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就有“授”(jiǎ)字,称“横就是苦茶”(“茶”是古汉字,即今之“茶”。《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药之师,著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率南方八国伐纣是在公元前1066年,这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用土产茶叶作为贡品了。因此可以推论,至少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有茶的栽培和制作。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它国家还没有比这更早的发现与记载。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

——来源:中国政府网

材料二:茶·征服世界

17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就已超瓷器和丝绸,约占出口货物的90%。那时欧洲人以茶为极品,尤其英国人,饮茶都已自成一套茶文化。据说,茶叶是有史以来最先在伦敦做广告的商品,不仅贵族趋之若鹜,中产阶级也跟着大饱口福,就连英国工人也以茶点为饮食。在《傲慢与偏见》里,主人餐后必有茶席,饮的就是中国茶。

而今,茶叶无处不在,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所以,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的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来源:《凤凰新闻》

材料三:茶·饮之有道

红茶性温,有暖胃、去油腻的作用,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宜饮性温的红茶。

绿茶微寒,有助降火,胃寒的人应该少喝,而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白茶富含二氨扬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起保肝护肝的作用,还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

乌龙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茶。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来源:《生命时报》

任务一:制作“茶”海报

阅读以下材料, 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宇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干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上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材料二】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那块“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地区,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交战双方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复杂的工事,跨洋过海登陆朝鲜半岛的关军实施了将这块土地变成“世界上最没用的地方”的轰炸,而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的上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进行了感天动地的殊死战斗。

    三年后,战争停止在它爆发的地方。

    一九九八年夏季里最炎热的一天,我见到了当年志愿军主力军主力师主力团团长范天恩。一九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在朝鲜半岛西部松骨峰战场上,在美军炸弹燃起的熊熊烈焰中,范天恩的团子弹耗尽,官兵们用带着弹孔的身体死死地拖住美军士兵,直至双方都被烧焦。战后,范天恩成为唯一被收入日文版的《朝鲜战争名人录》的中国团长。

    一个打过无数硬仗的指挥员,一个举世闻名的战斗英雄,暮年的时候忆及他所经历的战争,无法忘记的只有普通士兵。范天恩眼里含着混浊的老泪说:“真正打起仗来,英雄是这些士兵。”

    士兵,战争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数量的人,他们成为我写作《朝鲜战争》的唯一动因。

那些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进行了举世无双的英勇战斗的志愿军战士,即使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他们依然值得我为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而歌而泣:他们曾穿着单衣埋伏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然后开始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他们曾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冲锋,哪怕战斗到仅剩一人;他们曾在大冰河边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冲击的部队开路……每一个人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他们值得今天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的所有中国人记住:记住我们这个民族曾有过如此优秀的儿女,记住我们这支军队曾有过如此不屈的精神。我们必须记住,因为他们与我们血脉相连,他们与我们走在同一个民族的历史里。朝鲜战争的历史,是上百万志愿军官兵用生命写就的,这样的历史令我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心生敬重。我常常在写作中不由得搁笔长叹,想及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一旦面临危机的时候,年轻人能否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是否能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面对最惨烈的战斗英勇无畏

——节选自王树增《朝鲜战争》

【材料三】

“是战斗的使命召唤我,是军人的荣耀激励我,是勇敢的兄弟陪伴我,是亲人的牵挂温暖我。这无情的战火震撼我,这漫天的风雪阻挡我,这不屈服的心不退缩,这最后的胜利属于我。我来过,燃烧过,我身后是祖国。坚守这阵地和荣誉,挥洒这热血不放弃。苍天之下,冰雪之上,高傲地耸立。如果再也不能回去,请你不要为我哭泣,替我看那山河壮丽。记住我,我来过,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

——《长津湖》片尾曲《天地我来过》歌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材料二】

①“由于竹编技术难学、收入又少,很多年轻人对竹编技艺没有兴趣,都不愿学,竹编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

——俞樟根(嵊州竹编非遗传承人)

②“以前农家筛粮用筛子筛,如今都联合收割机了,以前用竹筐收各种果品粮食,如今都用塑料筐了,竹编制品没有市场了。”

——63岁张联芳老人

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上述现象也说明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缩小这一距离,让这些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近年来,人们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④“竹篾旗袍薄如纸张,做工精细,将竹编艺术与旗袍完美结合。虽然价格是18800元,但展出没几天,就已经有人求购了。”

——吕建亚(“天价”竹篾旗袍创作者)

⑤这样的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材料三】

①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②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材料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