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卷
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
王元红
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湖水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容量增加了近140亿立方米。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研究人员认为,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需要综合考虑水循环的各个可能因素。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⑪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诗词歌赋
宋词,就是从北宋和南宋王朝流传下来的歌词,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
词既是歌曲的组成部分,当然要随音乐一同发展变化。从隋代开始,特别是到盛唐时期,由于和西域地区交往频繁,就传进来一种叫胡乐的音乐,这种音乐与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融合,又产生了一种叫燕乐的新音乐,王公贵族和普通百姓都爱听。有些歌曲唱红了流传开来以后,文人学士就产生了旧瓶装新酒的念头,干脆依照原来的曲调,自己写一首新词填到曲子里来歌唱,借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这就叫“倚声填词”。
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就是词牌,康熙时编的《钦定词谱》就是收集词牌的专书,共收唐宋元这三代的词牌达八百多个,现存宋词的词作者一千三百多人,存词两万多首,是一份非常丰富的文学遗产。
(节选自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有删改)◉笔墨书法
宋代的书法跟水墨山水画一样,不再追求宏伟壮大,更专注于表达自我,追求空灵素雅的意境之美。
“宋人尚意”指宋朝书法追求意境,而不拘于法度。正如苏轼所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宋人写字自然随性。透过书法,可以看到书写之人或激动,或悲伤,或洒脱,或潇洒的真性情。
(节选自“搜狐网”《宋朝审美,超前世界一千年》,有删改)◉风雅四艺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此四般闲事,又称“生活四艺”,透过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充实涵养与修为,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乃宋代雅致生活的集中体现。
焚香 宋代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 诗文摘引:[甲]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①如水帐如烟。 客②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苏轼《南堂五首•其五》 | 点茶 将茶压磨成粉末,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用力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再利用茶末在茶上作画,最后细品茶味。如此精致的茶饮,是为宋代点茶。 诗文摘引:[乙]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③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⑤ ,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
挂画 宋代名人雅士聚集一堂,挂画赏画,互相品鉴对方的创作或收藏,探讨文化艺术、人生哲学,在当时是非常主流和风雅的生活方式。 诗文摘引: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如有所语。 ——魏学洢《核舟记》 | 插花 宋代赏花讲究清雅素淡,高低错落,不强调姿态与造型,回归对天然之美的欣赏,体现插花者的人生哲理与品德节操,被称作“理念花”。 例如,宋人咏梅爱梅成风,其坚贞不屈的品格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诗文摘引: ①____,②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
[注释]①簟纹:竹席细密的纹理。②客:作者自己,因被贬黄州,故有作客之感。③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④咨嗟:叹息。⑤故国:故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