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概括这部分选文的大意。
(2)、“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3)、通过阅读语段内容,你从居里夫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段落和篇章,完成小题。
                                                                                                             过节
        逢到节令,我们依着老例祭祖先。我家过节共有三桌。上海弄堂房子地位狭窄,三桌没法同时祭,只得先来两桌,再来一桌。方桌子只有一只,只得用小圆桌凑一凑。本来是三面设坐位的,因为椅子不够,就改设一面。杯筷碗碟拿不出整齐的全套,就取杂色的来应用。蜡盏弯了头。香炉里香灰都没有,只好把三支香搁在炉口算数。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好在母亲并不拘拘于成规,对于这一切马虎不曾表示过不满。但是我知道,如果就此废止过节,一定会引起她的不快。所以我从没有说起废止过节。
        供了香,斟了酒,接着就是拜跪。平时太少运动了,才过四十岁,膝关节已经硬化,跪下去只觉得僵僵的,此外别无所思。在满坐的祖先中间,记忆得最真切的是父亲和叔父,因为他们过世最后。但是我不能想象他们同十几个祖先挤坐在两把椅子上举杯喝酒举筷吃菜的情状。又有一个十一岁上过世的妹妹,今年该三十八了,母亲每次给她特设一盆水果,我也不能想象它剥橘皮吐桃核的情状。
        从前父亲跟叔父在日,他们的跪拜就不相同。容貌显得很肃穆,一跪三叩之后,又轻轻叩头至数十回,好像在那里默祷,然后站起来,恭敬地离开拜位。所谓“祭如在”,“临事而敬”,他们是从小就成为习惯了的。新教育的推行跟时代的转变把古传的精灵信仰打破,把儒家的报本返始的观念看得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于是“如在”既“如”不起来,“临事”自不能装模作样地虚“敬”,只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例行故事:这原是必然的事情。
        几个孩子有时跟着我拜;有时说不高兴拜,也就让他们去。焚化纸锭却是他们欢喜做的事情,在一个搪瓷面盆里慢慢地把纸锭加进去,看它给火焰吞食,一会儿变成白色的灰烬,仿佛有冬天拨弄炭火盆那种情味。孩子们所知道的过节,第一自然是吃饭时可有较好较多的菜;第二,这是家庭里的特种游戏,一年内总得表演几回的。至于祖先会扶老携幼地到来,分着左昭右穆坐定,吃喝一顿之后,又带着钱钞回去:这在孩子是没法想象的,好比我不能想象父亲跟叔父会到来参加这家族的宴飨一样。从这一点想,虽然逢时过节,对于孩子大概不致有害吧。
                                                                                                                             (选自叶圣陶《过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慈姑:淡淡的乡愁

鹿子

       异国,异乡,异地,异土。如果再每日吃面包沙拉,恐怕不出一个月,漂洋过海而来的华人跑回国的会过大半。所幸,在大西洋边这个名叫海兰公园的小城,华人超市如雨后春笋,接二连三地开张:美东、上海、香港、金门、大中华,还有韩国超市,互相竞争。

       无论在哪个中国人开的超市里,你都可以遇到中国南北的特产:慈姑、红藕、芋头、茭白、藤藤菜(空心菜)有些在国内都难以碰到的南方菜蔬,竟然红粉翠绿地躺在货架上。慈姑,七角一斤,就是换算成人民币,也不太贵。每次孩子带我去买菜,只要见到,我总要挑一塑料袋,回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慈姑炖排骨汤、慈姑烧鱼丸汤,都是美味。

       慈姑,一个美丽的名字。它长在水里,像藕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个圆头圆脑,带一个尖尾巴。把薄薄的一层外皮刮去,就露出丰腴雪白的身子。一剖两半,放在汤里,煮到发酥,吃起来微苦带甜,清香无比。大多时,汤里的慈姑捞光了,排骨犹存。可这样既便宜又美味的东西,如果不是小时候吃过,一般人是不会问津的,特别是小孩子,大多不敢尝,有的浅浅地咬一口,皱起小眉头,说:怪!

       儿子小时候在郑州的菜市场见到过,我大约买过。他到了新泽西,见到后,自然想起了童年,就买了几磅。我去探亲,在中国超市见到,简直喜出望外,买回去,煮在鱼丸汤里,还有点舍不得放开吃。那又面又酥又白又香的慈姑,让我回到了江南水乡的老家。我简直连饭也不盛了,只捞汤里的小白胖子。小孙女笑我:不苦吗?不苦,很甜很香。

       像小孙女这么大的时候,我随母亲从四川回到长江边的水乡。那里有慈姑、芋头、茭白这些水里生长的菜蔬。煮芋头蒸芋头红烧芋头,可以叫你百吃不厌。还有一种糖芋艿,是挑出来的圆圆的小芋头,把皮刮掉,煮熟,放上糖,再煮到汤汁浓稠。一口一个芋艿,又甜又滑,你简直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美味。慈姑,常常放在肉汤里炖,在鱼汤里就切成片。这种东西,往往是看着大人吃得香,小孩子才尝试着吃,一旦吃上,就不可收拾,愈吃愈爱。

       我在水乡读完初小,就坐船到上海,那时妈妈已经在工厂的小学校当老师,和另外两个女教师同住在一间狭窄的宿舍里,三张床一字排开。每当周末我从住校的中学回来,妈妈就要在大床边加上一块搁板,妈妈、弟弟和我挤在一张床上。而里面那位老师如果半夜要去厕所,就得从搁板边的一个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夹缝里,小心翼翼地通过。就是这样拮据的生活,妈妈也会到菜市场去买点肉骨头和慈姑,在一只煤油炉子上炖汤给我们解馋。我还记得那只煤油炉是搪瓷的,宝蓝色的,很好看。

       后来,妈妈在杨浦区纱厂的子弟小学找到一份工作,经济上宽裕些,在一个阁楼上租了一间房子,好像可以在平台上生一只煤球炉子。记得是一只手可以拎起来的很小的桶形炉子。用纸蘸点煤油,生着了,赶快放上几块木片,红红的火舌变成蓝火苗,就可以放煤球了。煤球一压,一股股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冒完烟,煤球变得红通通的,才坐上锅炖汤。刮慈姑的活儿,总是我干。用一个边缘很薄的洋铁皮匙子来刮,既不会刮掉太厚的皮,又不会刮不净。我常常把慈姑的小尾巴刮掉,妈妈就会说:“不要把慈姑蒂蒂弄断了,煨在汤里很鲜的。”

       中国人无论到天涯海角,总会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新泽西的中国人,大约南方的不在少数。要不,慈姑排骨汤、红藕排骨汤,这些只有南方人才独爱的靓汤,怎么会在万里之遥的异乡出现呢?

阅读《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 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将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无可置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彼岸

陆颖墨

    要说这龙凤岛上的居民,海虎是老资格了。

    海虎是一条军犬,纯种的德国黑背。打从海海军陆战队驻守龙凤岛以后,一晃十年过去了,海虎老了。

    驯犬员王海生是七年前上岛的。这龙凤岛在南中国海的南端,面积不会超过两个足球场大小,四周是白花花的一片珊瑚礁。那礁石像花一样绽放在海面上,可每个海石花缝隙都是几十米深的海沟,谁要是是一失足掉进去,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下,都要靠海虎来做向导。

    让海虎退休的命令是一艘地方上的水船带上岛的。一同上岛的还有一条从军犬训基地毕业的年轻黑背,名叫金刚。海生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没想到上级的动作竟这么快。他赶紧找到守备队队长,要求请示上级,让海虎再留一段时间,就当是超期服役。

    队长一愣,马上笑着说:“金刚不是上来了吗?再说了,真没有军犬,咱海军陆战队就守不了这么个小岛了?它老了,眼睛花了。咱们陆战队巡逻还非得让一条老花了眼的军犬领着?”

    这回海生心虚了,这狗确实眼睛老花了,其实他早就知道,只是队长刚发现罢了。不过,他有招,回头叫了一声:“王海虎同志。”

    海虎马上跑了过来。海生说:“快去把视力表拿来。”海虎一溜烟不见了,不一会儿,叼来一张大家常见的视力表。

    “你这是干什么?”队长纳闷了。

    海生把视力表用饭粒粘在了椰子树上,让海虎在五米开外坐好。他拿起一副眼镜,用橡皮筋给海虎戴上,像模像样地测起视力来了。

    海虎戴上老花镜,像模像样地伸起右前爪上下左右地挥舞,等换到第五副眼镜时,它的视力达到了一点五。海生转身问队长:“怎么样,你还能说它视力不行吗?这叫‘老狗伏枥,志在海疆,海虎幕年,壮心不已’。”

    队长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对海生说:“请示了一下,就让海虎在岛上再待一阵吧。我汇报了它的功绩,让它带带金刚。”

    海生惊喜地抱起海虎:”快亲队长一下!”

    于是,礁盘上经常看到海虎领着金刚在熟悉地形。水船走了没两个礼拜就出了事,还真多亏了海虎。

    是三号台风。台风来的时候,巨浪滔天,大雨瓢泼。忽然来了一阵怪风,把值班本子吹跑了。

    那值班本像个万轮胎朝海边滚去,等几个战士追到海边,值班本已到了海里。情况非常紧急,要知道不少国家的侦察船只经常在这片海域出没,这本子要是真落到他们手里,麻烦就大了。因为这时涨潮,太危险,没法行走,也没法游,战士们无法下水。就在这时,海虎一下子扑向海面。一个大浪打了过去。等它从浪里出来时,行动有些迟缓。海生知道是海水把海虎的老花镜打模糊了,他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但海虎没有让大家失望,它叼着值班本,凭着自己的感觉,又跳跃起来,很快回到了岸上。

    第二天早上,海生发现海虎走路时右后腿有此痛,一看,右后腿根部居然有个一寸左右长的口子,而且红肿了。海生急了更知道,虽然现在是初春,可岛上的温度却有四十多摄氏度。要是伤处理不好;海虎就会很危险。他赶紧从卫生员那里要点碘酒和消炎药,搬来一把椅子,让海虎坐上去,命令它抬起前爪直立起来,而后,用药棉蘸上碘酒。

    当碘酒涂上伤口时,海虎一阵惨叫,伤口部位被碘酒刺痛。慌乱中,海虎用前爪把海生推开,刚好抓到海生额头,划去了一块皮。不一会儿,鲜血顺着海生鼻粱流了下来。

    因为岛上没有狂犬疫苗,上级很快派直升机把海生接走了。

    海生一走,海虎开始不吃不喝了。

    海生的战友们各自拿出自己珍藏的宝贝,有排骨罐头,有牛肉罐头,还有红烧肉罐头,一共十几种,放在海虎面前。任凭香味缭绕,海虎居然没有丝毫反应。

    从军用长途电话里得知海虎已饿了三天,海生在医院急得脸都白了。他只好偷偷溜到码头,到处打听有没有到龙凤岛的船只。第三是晚上,总算找到一只去金沙岛的水船。海生苦苦哀求,船老大终于被打动,同意多绕半天航程,把海生送到龙凤岛。

    两天后,水船靠上龙凤岛码头,没等跳板摆好,海生就飞一样奔向海虎的住处。犬舍里,队长和几个战士正摇着一动不动的海虎,队长用手在试它的鼻息。海生大叫:“海虎!海虎!

    忽然,海虎缓缓睁开了眼睛,耳朵也慢慢竖了起来,它看到海生,眼珠子顿时闪亮起来。海虎抬起身,居然,吃力地挣扎着站起来了,它没有停下,继续吃力地把自己的两条前腿抬起来张开,像人一样直立起来,一头扑进了海生的怀里。海生紧紧地抱住它,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他喃喃地说:“好海虎,想死我了,快吃东西吧……”

    忽然,他停住了,感到海虎全身重量都压过来了,两只手没抱住,海虎整个身躯像小山一样塌了下去。

(选自《海军往事》)

返回首页

试题篮